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4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133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34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9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359篇
内科学   541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191篇
特种医学   230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1424篇
预防医学   1722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056篇
  4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626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522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急性重度农药中毒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2例急性重度农药中毒患者在传统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进行HP+CVVH治疗的病例,严密观察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生命体征、内环境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22例急性重症农药中毒患者20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取得满意疗效。结论:HP+CVVH在急性重度农药中毒患者救治中具有较好作用,能大大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52.
序贯性血液净化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序贯性血液净化救治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3例急性PQ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结果两组治疗7、14 d后除WBC外其他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肺部CT表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存活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63.6%、66.7%、(41.5±5.5)d,治疗组分别为27.5%、27.5%、(25.9±4.8)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无并发症发生。治疗组在序贯性血液净化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4例,经快速补液很快纠正;出现肉眼血尿3例,未行任何特殊处理,序贯性血液净化结束后自然恢复。结论尽早实施序贯性血液净化救治急性PQ中毒能减轻各脏器的损伤,减少肺纤维化的形成,降低死亡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53.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川芎素)、小牛血清去蛋白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有昏迷史的7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应用高压氧、高流量吸氧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川芎素、小牛血清去蛋白;对照组加用胞磷胆碱等药物.结果 治疗组心肌损伤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昏迷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为2.7%(1/37),对照组为23.7% (9/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为2.7%(1/37),对照组为5.3%(2/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素、小牛血清去蛋白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54.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无猝死AOPP患者112例(AOPP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1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TnI、hs-CRP及TNF-α水平,分析血清cTnI与hs-CRP及TNF-α的关系;观察AOPP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不同血清cTnI水平AOPP患者的疗效.结果 AOPP组血清cTnI、hs-CRP及TNF-α水平[0.75(0.26,0.99) μg/L、11.57(5.13,21.62) mg/L、(12.36±5.22)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0.01(0,0.03) μg/L、3.62(2.31,6.80) mg/L、(7.33±4.31) μg/L](P< 0.01).AOPP患者血清cTnI水平与hs-CRP及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3、0.62,P<0.01).高水平cTnI患者(56例)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7.31±1.96)、(15.29±3.66)、(17.23±3.62)d]均较低水平cTnI患者(56例)[(5.32±1.03)、(11.32±2.59)、( 13.66±3.03)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AOPP患者中,炎性反应与心脏损害有关;在无猝死AOPP患者中,心脏损害亦会影响AOPP的疗效.  相似文献   
855.
郑南晋  王国华 《健康研究》2012,(4):249-250,253
文章通过两个案例对一氧化碳中毒的尸检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致死的发生原因、病理变化及血中一氧化碳含量等毒理病理学特征。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法医学检验应做系统的尸解,化验时检材的采取以心血为最佳,胃内容也应做毒化分析,要结合现场勘察、物证检验、毒物分析及案情综合分析作出结论,切忌主观判断。  相似文献   
856.
目的探索抑癌基因p15低表达与苯血液毒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0名苯中毒工人和17名同期接苯但无苯中毒表现的同工种对照以及19名健康对照外周血抑癌基因p15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15 mRNA表达水平在苯中毒组及接苯组均显著下调(P<0.01)。随着苯中毒严重程度的增加,p15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并有趋势显著性(P<0.01)。p15 mRNA表达水平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02;r=0.44,P=0.002)。结论抑癌基因p15在慢性苯中毒者中低表达。p15转录抑制与苯的血液毒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57.
目的研究泗洪县高砷区居民体内砷的蓄积与排泄情况。方法在泗洪县选择一个高砷村和一个对照村,在每个村分别采集不少于20名30岁以上成年人的尿和头发样品,测定其砷含量。结果高砷村的尿砷、发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村(P<0.05)。高砷村的男性尿砷、发砷含量和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砷村尿砷含量、发砷含量和年龄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泗洪县长期暴露于高砷环境但没有出现任何症状的人群,尿砷含量和发砷含量都要明显高于当地非病区正常值,且尿砷含量、发砷含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858.
目的:了解百色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流行情况,为儿童的铅防治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百色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及百色市城区幼儿园1 544例0~6岁儿童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末梢血铅测定,观察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同时对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儿童的血铅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 544例儿童末梢血铅浓度呈正态分布,血铅水平0μg/L~304μg/L,平均(59.3±23.5)μg/L;其中1 433例儿童血铅在正常范围内,其余111例血铅均超过正常范围。男童组与女童组血铅水平无统计学差异,983例男童中,62例铅中毒,561例女童中,49例铅中毒。0~1岁,1~2岁,2~3岁,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呈逐渐增高趋势,3~4岁,4~5岁血铅水平有所下降,5~6岁血铅水平又再次回升。结论:百色市0~6岁儿童铅中毒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儿童家长、老师及社区的高度重视,并结合多方面的力量,尽量避免铅中毒的各种危险因素,为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提供保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59.
目的查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明确结果,为预防该类似事件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统一的调查表逐一进行个案调查、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结果480人就餐,发病78例,罹患率16.25%,不参加婚宴就餐者不发病。采集患者肛拭子9份,培养阳性6份,采集剩余食物13份,在剩余的尖刀圆子及药膳鸡中培养出阳性菌株,患者肛拭子阳性及剩余食物阳性标本均为鸭沙门氏菌,患者最短潜伏期为9h,最长52h,平均14h,确定该次食物中毒是由鸭沙门氏菌污染食物后引起。结论加强对婚宴酒席的卫生监督管理,提高食品卫生质量,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60.
目的研究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二十世纪期间食物中毒的发生状况和变化特征,为防控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汇总香港2001年~2010年食物中毒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香港2001年~2010年共发生食物中毒6 614起,涉及中毒人数25 583人。10年来年均发生661起事件、中毒2 558人,月均发生55起、中毒213人。期间发生食物中毒最多的年份是2006年(1 095起),最少的是2010年(316起)。每年第三季度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近3年来(2008年~2010年)年均发生食物中毒447起,中毒1 714人。食物中毒的主要类别依次是细菌(占78.3%)、病毒(占10.2%)、生物毒素(占7.0%)、化学物质(占3.2%)。结论 2001年-2006年食物中毒的年发生数总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006年之后则明显下降。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与地域特征相关。宜加强对食物业的安全操作指引并进一步强制食品安全规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