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17篇
  免费   1349篇
  国内免费   857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465篇
妇产科学   125篇
基础医学   1778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4577篇
内科学   10376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409篇
特种医学   2669篇
外科学   1917篇
综合类   5610篇
预防医学   1320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2502篇
  33篇
中国医学   959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643篇
  2021年   883篇
  2020年   792篇
  2019年   564篇
  2018年   683篇
  2017年   624篇
  2016年   690篇
  2015年   904篇
  2014年   2254篇
  2013年   2002篇
  2012年   1982篇
  2011年   2104篇
  2010年   1787篇
  2009年   1858篇
  2008年   1916篇
  2007年   1884篇
  2006年   1754篇
  2005年   1461篇
  2004年   1186篇
  2003年   1005篇
  2002年   810篇
  2001年   699篇
  2000年   591篇
  1999年   447篇
  1998年   400篇
  1997年   351篇
  1996年   262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28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88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42篇
  1979年   36篇
  1978年   31篇
  1977年   33篇
  1976年   19篇
  1975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血管内治疗的24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临床分级、动脉瘤出血量、部位、形态、瘤颈宽度、血管痉挛程度及术中应用技术等。结果100%栓塞17例,95%栓塞4例,90%栓塞3例。1例患者术中血管痉挛加重致不完全失语。随访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病例,1例患者出现迟发性血管痉挛。结论血管内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建立快速、稳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符合临床干预治疗的动物模型方法。方法将小型猪4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8头分别开胸手术,游离搔刮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外膜并按组包裹含不同剂量白介素-1β(IL-1β)纸巾,IL-1β含量依次为0、3.0、4.5、6.0、7.5μg。术后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局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情况,处死动物,对包裹纸巾的冠状动脉血管段行病理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见各组冠状动脉管腔平均狭窄程度依IL-1β剂量分别为0、20.61%、39.58%、77.34%、93.79%。IL-1β剂量7.5μg组中2头猪前降支100%狭窄,1头于术后11d死亡未作造影。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含IL-1β纸巾包裹的冠状动脉血管内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管腔缩小,增生的血管内膜内可见少量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含IL-1β纸巾包裹的冠状动脉血管内膜和中膜无增生,管腔无变化。结论采用游离搔刮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外膜并包裹含IL-1β6.0μg的纸巾,2周内可建立起稳定、可靠、狭窄程度符合临床冠心病干预治疗的实验研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变化及血脂康的干预情况。方法6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29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Hs-CRP、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另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肌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血脂康治疗2周,能明显下调ACS患者的Hs-CRP水平。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ACS的发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脂康的抗炎作用在ACS的早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伪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伪影表现和成因,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质量和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失败及假狭窄诊断的38例图像,以DSA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上述病例中的伪影及假狭窄的CT表现。结果:伪影分为呼吸伪影、心律不齐伪影、冠状动脉搏动伪影、上腔静脉高浓度造影剂产生假斑块伪影、冠状动脉重度钙化产生的伪影,上述各种伪影均具有独特的影像特征。结论:准确分析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的影像表现及成因,对提高CT成像质量,减少诊断失误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5.
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及其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6例和非冠心病组62例,用乙酸苯酯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两组血脂、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中对氧磷酶1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分别为113±64μkat/L和43.8±8.2 kU/L,均较对照组降低(134±72μkat/L和63.4±5.7 kU/L)(P<0.05);而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升高(9.4±1.8μmol/L比4.1±0.5μmol/L,P<0.01)。对氧磷酶1活性与高密度脂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呈正相关,与丙二醛水平呈负相关。冠状动脉狭窄者对氧磷酶1活性较无狭窄者明显减低(P<0.001),2、3支血管病变者较1支血管病变者对氧磷酶1活性降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降低,低对氧磷酶1活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6.
64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1800例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的结果,统计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发生率。结果:1800例检查者中发现冠脉起源异常51例,发病率2.8%。包括右冠状动脉变异11例(21.6%)、左冠状动脉变异8例(15.7%)、左右冠均发生变异1例(2%)、单支冠状动脉1例(2%)、分支变异28例(54.9%)。结论:64层螺旋CT是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安全有效方法,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心率及重建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健康体检者行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条件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每位患者的4条冠状动脉分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别用于图像质量分析。心率≤60次/min者,有82.1%(46/56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61~70次/min者,有63.4%(104/164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71~80次/min者,有41.20h,(28/68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80次/min以上者有31.2%(10/32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在60%~70%的重建相位窗时图像质量最佳,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在50%~60%时最佳,右冠状动脉重建相位窗为50%~70%较满意。结论心率及重建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8.
合并异常冠状动脉法洛四联症和右心室双出口一期根治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合并异常冠状动脉的法洛四联症和右心室双出口一期根治术的经验,探讨有关外科技术的改进。方法1995年6月至2002年6月完成该类一期根治术12例,其中2例采取了肺动脉移位、3例在游离的左前降支下加宽右室流出道、5例改变右室切口并在冠状动脉下缝合、2例经肺动脉和右房疏通流出道。结果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6年,无晚期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结论合并异常冠状动脉的法洛四联症和右心室双出口的一期根治手术是可行的,且效果良好,但必须采用适当的外科技术以保护异常的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79.
The use of the radial artery as an alternative vascular conduit for coronary bypass surger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The plastic surgery experience with radial forearm flaps has shown that sacrifice of the radial artery is not always a benign maneuver. The potential morbidity after using this conduit donor site in terms of hand dysfunction or wound healing problems can be significant, and frequently must ultimately be addressed as part of the role of the reconstructive surgeon. Case examples of skin necrosis, subsequent forearm wound infection and hypertrophic scarring after radial artery harvest are presented to introduce this as a real concern and to allow a review of the entire spectrum of potential problems in this regard. Any selection process where the radial artery may be chosen as the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conduit must anticipate these known donor sit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高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对35例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术前和术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处理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无手术中死亡,1例术后3d死于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合理的手术方法、做好术前准备、完善的手术技术及正确的术后管理,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旁路移植术与一般患者相比死亡率无明显增加,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