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76篇 |
免费 | 443篇 |
国内免费 | 1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25篇 |
儿科学 | 2287篇 |
妇产科学 | 456篇 |
基础医学 | 848篇 |
口腔科学 | 70篇 |
临床医学 | 1092篇 |
内科学 | 1743篇 |
皮肤病学 | 118篇 |
神经病学 | 437篇 |
特种医学 | 515篇 |
外科学 | 2105篇 |
综合类 | 1013篇 |
预防医学 | 596篇 |
眼科学 | 310篇 |
药学 | 352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39篇 |
肿瘤学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179篇 |
2022年 | 384篇 |
2021年 | 441篇 |
2020年 | 350篇 |
2019年 | 374篇 |
2018年 | 370篇 |
2017年 | 329篇 |
2016年 | 353篇 |
2015年 | 366篇 |
2014年 | 813篇 |
2013年 | 680篇 |
2012年 | 580篇 |
2011年 | 705篇 |
2010年 | 561篇 |
2009年 | 575篇 |
2008年 | 661篇 |
2007年 | 519篇 |
2006年 | 501篇 |
2005年 | 468篇 |
2004年 | 317篇 |
2003年 | 242篇 |
2002年 | 162篇 |
2001年 | 220篇 |
2000年 | 210篇 |
1999年 | 192篇 |
1998年 | 159篇 |
1997年 | 127篇 |
1996年 | 116篇 |
1995年 | 130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96篇 |
1992年 | 115篇 |
1991年 | 88篇 |
1990年 | 81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71篇 |
1986年 | 47篇 |
1985年 | 71篇 |
1984年 | 69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62篇 |
1981年 | 57篇 |
1980年 | 40篇 |
1979年 | 34篇 |
1978年 | 30篇 |
1977年 | 34篇 |
1976年 | 15篇 |
1972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超声在不同时期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对不同时期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为CMT患儿的声像图特点,包括病变区域边界、胸锁乳突肌(SCM)厚度、回声强度及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比较﹤1岁患儿和≥1岁患儿超声表现的差异性.结果 50例患儿中,超声诊断CMT患儿46例,诊断准确率92.0%.28例﹤1岁患儿超声表现为患侧SCM局限性增厚,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示部分病变内部或周边点线状血流信号;18例≥1岁患儿超声表现为患侧SCM厚度多变薄,肌层回声可弥漫性增强或肌层内出现条带状强回声,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两组患儿受累SCM的超声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时期CMT患儿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具有特异性,可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治。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83例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腹痛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86.75%),其次为黄疸(56.63%)和发热(42.17%)。B超、CT和MRCP的诊断率分别为85.54%,92.86%和94.67%。83例患者中,72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51例(70.83%),中位随访时间38月(3月~100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5例随访的行胆管癌根治术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1月,4例行姑息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月。结论: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治应重视临床表现,MRCP有助于诊治。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治疗,以防癌变。囊肿切除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应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首诊为脑卒中的卵圆孔未闭(FPO)的诊断状况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首诊为卒中而住院159例患者临床资料,均常规排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及血脂异常、心源性栓子、周围血管系统疾病、血管炎、高凝状态等卒中原因,无阳性发现者为"隐源性卒中",则进一步行经胸心脏彩色超声(TTE)、经食管超声(TEE)和心肺血管造影(CTA)检查以排除有PFO。结果以脑卒中首诊的患者中,有18例无法确认卒中原因,进一步检查发现PFO 11例:其中TTE检查发现1例,TEE+声学造影检查证实9例,CTA检查证实1例。所有PFO经封堵或手术处理:10例接受TEE引导下经皮PFO封堵术,1例因PFO上骑跨血栓直接行体外循环胸腔镜下血栓取出+PFO缝闭术;术后所有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卒中症状缓解或消失而出院,常规抗凝3个月,随访6个月PFO无复发。结论对于脑卒中尤其是隐源性卒中应排除有无PFO存在。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 比较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智能模式撤机法与医师经验撤机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心外科收治的92例先天性非紫绀型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后不同撤机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给予呼吸机智能模式撤机,对照组42例采用医师经验撤机.比较两种撤机方法的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重置管率及撤机前后30 min机体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所需的撤机时间为(0.59±0.16)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4±0.21)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撤机前后的心率、血压及呼吸的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氧合指数(OI)、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酸碱度(pH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智能撤机法能够缩短呼吸机辅助时间和提高撤机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究双源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选取检测的CT原始图像数据皆上传到工作站。对检测的原始数据再进行矢状位,冠状位以及虚拟内镜的相关技术处理,对主动脉瓣叶畸形的表现类型,瓣膜增厚情况,是否有钙化,卷曲,左心室增大以及其他合并畸形等现象。对患者主动脉最大径,左心室的舒张末期以及主动脉瓣膜的厚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在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中的有着明显的诊断价值,其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临床上能够准确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畸形,因其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对患者伤害小,可以推广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87.
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的外科治疗(附145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总结我院 3 5年外科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的经验。方法 对 1964~ 1999年共收治的 15 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中接受手术治疗的 14 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结果 15 2例中未手术 7例 ,死亡 1例。手术治疗 14 5例 ,死亡 6例。 1岁以内出现症状、发生肝硬变和死亡例数比 1岁以上组高 (P<0 .0 5 )。单纯囊肿内引流术3 9例 (囊肿十二指肠吻合 5例、囊肿空肠Roux Y吻合 3 3例、囊肿胆囊吻合 1例 ) ,囊肿切除胆肠Roux Y吻合重建胆道10 6例 (胆支空肠袢套叠瓣或矩形瓣成形分别为 3 7例和 2 1例 ,48例未作抗返流瓣 )。获访 77例 ,平均 4.68年。获访病例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该病早期手术肝损伤可逆转 ,预后良好 ,只要患儿能耐受应尽早选择囊肿切除胆肠Roux Y吻合套叠瓣成形胆道重建术 相似文献
88.
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9年1月~2000年8月,33例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男24例,女9例,年龄32~70岁,平均53岁,在MRA上观测椎动脉成像走行并测量椎动脉内径。结果;本组33例,28例椎动脉发育正常,其左侧椎动脉内径平均为4.1mm,右侧平均3.8mm。5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左侧椎动脉1例,右侧4例。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在MRA上显示为全程均匀性纤细、狭窄,内径1.1~1.7mm,平均1.5mm,为正常椎动脉的1/3~1/4。5例患者临床症状与转颈无明显相关性,药物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结论: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可表现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9.
改良关节囊旁髂骨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改良关节囊旁髂骨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切开关节囊,加深加宽髋臼,复位股骨头,股骨近端旋转截骨,纠正前倾角;短缩截骨,降低关节囊内压力;关节囊旁髂骨截骨骨块及短缩截骨块嵌入髋臼上缘,增加股骨头的包容,结果:经1.6-5.6年随访,按照周永德先天性髋脱位的疗效评定标准:优34例,良19例,可5例,差2例,手术优良率88.3%,结论:改良关节囊旁髂骨截骨术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介绍用Ilizarov技术结合髓内克氏针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4例术前均经数次手术,1例为初诊,通过截去假关节和病变骨膜,用克氏针进行力线矫正急性肢体短缩并上伊氏环急性断端加压,4例同时行胫骨近端截骨延长.结果5例均取得骨性愈合,1例出现再骨折,均残留轻度足外翻畸形.结论Ilizarov技术结合髓内克氏针临床疗效可靠,拆除外固定架后仍需长期支具保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