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42篇
  免费   5264篇
  国内免费   3510篇
耳鼻咽喉   882篇
儿科学   2074篇
妇产科学   617篇
基础医学   5744篇
口腔科学   575篇
临床医学   11122篇
内科学   13011篇
皮肤病学   701篇
神经病学   11304篇
特种医学   27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746篇
综合类   17013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4892篇
眼科学   313篇
药学   9258篇
  97篇
中国医学   7020篇
肿瘤学   1122篇
  2024年   231篇
  2023年   1196篇
  2022年   2468篇
  2021年   3397篇
  2020年   3047篇
  2019年   2622篇
  2018年   2593篇
  2017年   2887篇
  2016年   3264篇
  2015年   3208篇
  2014年   6547篇
  2013年   6210篇
  2012年   5867篇
  2011年   6164篇
  2010年   4907篇
  2009年   4250篇
  2008年   4048篇
  2007年   4091篇
  2006年   3703篇
  2005年   3119篇
  2004年   2536篇
  2003年   2308篇
  2002年   1920篇
  2001年   1703篇
  2000年   1490篇
  1999年   1304篇
  1998年   1011篇
  1997年   914篇
  1996年   787篇
  1995年   698篇
  1994年   672篇
  1993年   532篇
  1992年   466篇
  1991年   462篇
  1990年   396篇
  1989年   369篇
  1988年   316篇
  1987年   266篇
  1986年   262篇
  1985年   319篇
  1984年   291篇
  1983年   198篇
  1982年   213篇
  1981年   216篇
  1980年   188篇
  1979年   132篇
  1978年   96篇
  1977年   86篇
  1976年   76篇
  1974年   3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爱平  郭韶梅 《江西医药》2012,47(10):858-859,927
目的评价吡那地尔(ein)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诊治的COPD合并PH的患者1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89例。B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那地尔缓释胶囊25mg,2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肺动脉压收缩压(PAPs)、内皮素-1(ET-1)、动脉血氧分压(Pa02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Iti,(PaC02)、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6min步行距离(6MWD)及血压(BP)。结果A组治疗后PAPs、ET-1、PaCO2、及BP均有明显下降,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愀0.05);而PaO2、FEV1%Pred、FEV1/FVC%及6MWD有显著提高,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n通过降低血浆ET-1浓度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甲钴胺对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和神经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脑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甲钴胺片。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评价神经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7和14d后,观察组Hcy、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其组内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治疗后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甲钴胺可降低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和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内皮素(ET) 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206例随机分为舒血宁组104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应用基础治疗,共14 d,舒血宁组用基础治疗加生理盐水250 mL+舒血宁20 mL静滴,qd,共14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取静脉血2 mL测定血浆ET水平,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舒血宁组治疗14 d后血浆ET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 8),NIHSS评分显著改善(P=0.005 2)。结论:舒血宁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ET水平和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994.
施斌  王秀云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35-353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时,不同的撤机方法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3例经持续应用NPPV治疗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达到统一制定的撤机标准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直接停用的方法(直停组)18例;逐步减少通气时间的方法(减时组)24例;逐步减少吸气压力的方法(减压组)21例。结果:直停组、减时组和减压组的撤机成功率分别为38.9%(7例)、62.5%(15例)和42.8%(9例),减时组的撤机成功率最高(P〈0.05)。另外减时组和减压组中自动脱机的患者分别为1例和4例。结论:采用逐步减少NPPV时间的方法撤机,可以获得较高的成功率。逐步减少吸气压力的方法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对撤机的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共121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o%(P<0.01);观察组的治愈率为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5% (P<0.01).治疗组的起效时间明显要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的依从性较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用药较安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调节作用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某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中的TNF-α、IL-6浓度,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浓度变化、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及治疗费用。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脱呼吸机好转出院。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TNF-α、IL-6浓度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缩短治疗时间,改善短期预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997.
陈锦  童福易 《抗感染药学》2006,3(3):112-113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效果。方法:98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α干扰素5MU/d,肌注,连用15d后改tiw,疗程6个月。同时加用苦参素注射液-600mg/d,3个月后改口服苦参素胶囊,200mg,tid,疗程共6个月。对照组单用干扰素,剂量疗程相同。疗程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乙肝病毒标志和HBV载量。结果: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组和对照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54.9%(28/51)与34.0%(16/47),P<0.05;HBsAg阴转率分别为9.8%(5/51)与6.4%(3/47),P>0.0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8.8%(30/51)与40.4%(19/47),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苦参素具有较好的抑制病毒复制功效并可减轻药物副反应故可作为慢,,性乙肝治疗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杨艳梅  熊德上 《中国药房》2011,(20):1893-1894
目的:观察薯蓣丸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围绝经期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2组总体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57.69%,复发率分别为19.05%、45.4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0例出现嗜睡、乏力等不适,停药后消失。结论:薯蓣丸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慢性荨麻疹疗效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APP(β—amyloid precursop protein,APP)17肽(APP695—319—335)肽段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鼠皮质区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生后7d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病组和APP17肽治疗组。采用一侧颈动脉结扎,然后放在缺氧仓内2h的方法制备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期脑皮质GAP-43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脑病组较假手术组小鼠皮质区GAP-43免疫阳性细胞增加(P〈0.01).治疗组较脑病组GAP-43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结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皮质区GAP-43表达和合成增加,GAP-43的表达增加可能与神经元再生和轴突重塑有关,是脑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内源性代偿机制之一。APP17肽可能通过调节GAP-43的表达来增加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联系,促进神经的生长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从而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小鼠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与治疗组51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 mg+25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lthel指数)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变化,血清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70.59%)(P<0.05)。治疗后,两组Balthel指数评分和MoC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而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Balthel指数评分和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疗效良好,可降低Hcy、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