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4篇
  免费   1347篇
  国内免费   395篇
耳鼻咽喉   182篇
儿科学   88篇
妇产科学   1826篇
基础医学   1143篇
口腔科学   256篇
临床医学   1649篇
内科学   330篇
皮肤病学   130篇
神经病学   645篇
特种医学   957篇
外科学   3594篇
综合类   3347篇
预防医学   1778篇
眼科学   270篇
药学   1331篇
  7篇
中国医学   1178篇
肿瘤学   2165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532篇
  2021年   750篇
  2020年   651篇
  2019年   508篇
  2018年   640篇
  2017年   656篇
  2016年   742篇
  2015年   695篇
  2014年   1598篇
  2013年   1452篇
  2012年   1452篇
  2011年   1614篇
  2010年   1385篇
  2009年   1190篇
  2008年   988篇
  2007年   991篇
  2006年   830篇
  2005年   659篇
  2004年   546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326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9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74年6月~2005年10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的1082例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并就与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手术相关并发症共出现50例次,占同期治疗病例的4.62%。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可发生多种并发症,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管理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132.
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宫颈炎6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3):1862-1863
目的:总结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金因肽)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分析该院2005年11月~2006年4月治疗病例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已生育病例42例选用宫颈微波凝固治疗后局部喷洒金因肽,一次上药。对于年轻未生育患者20例我们仅采用宫颈病灶匙刮至出血再喷洒金因肽,连续3天上药,1天1次。结果:术后1个月创面愈合显效85.7%,有效14.3%。术后2个月后复诊肉眼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痊愈92.9%,有效7.1%。均无出现无效病例。术后并发症状轻微。结论:疗效明显优于现有的治疗方法,可弥补物理治疗方法的不足,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未见术后阴道多量出血病例痊愈后宫颈表面光滑、无瘢痕及瘢痕过度生长。具有治愈率高,修复期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3.
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特点、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阐明宫颈癌诸多临床病理生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揭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针对具有不同淋巴结转移特点的宫颈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3年12月~1996年12月收治的Ιa-Ⅱb期、以手术治疗为主的99例宫颈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特点、临床病理生理因素、预后及其相互关系。结果:①99例宫颈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60.6%,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70.0%,有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36.7%。②较晚的临床分期,原发病灶大于或等于4 cm,病理分化程度较低者,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反之淋巴结转移率低。③宫颈癌单侧及单站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好于双侧及多站淋巴结转移者;有髂总淋巴结转移者预后极差,单侧仅有闭孔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67.0%,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相近(71.0%)。④宫颈癌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其它部位淋巴结转移者多合并有闭孔淋巴结转移。结论: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②临床分期、原发灶大小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③闭孔淋巴结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④髂总淋巴结转移者,治疗应更积极、个体化,单侧闭孔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较好,或可免行术后补充治疗,而代之以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术同时超选择性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及出血动脉,治疗子宫颈癌合并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子宫颈癌合并大出血的患者进行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同时超选择性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及出血动脉。区域联合灌注化疗同时超选择肿瘤供血动脉给予化疗药-碘油乳化剂栓塞,供血动脉主干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5例1~3月内再次出血并给予了二次栓塞治疗,10例确切止血未见复发。抗肿瘤疗效观察,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4例,总有效率80%。结论:对于子宫颈癌合并大出血患者,在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术同时选择性、超选择性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及出血动脉,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止血治疗措施,同时也是宫颈癌抗肿瘤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5.
目的:分析宫颈癌Hela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宫颈癌Hela细胞对4种不同浓度顺铂的体外敏感性。结果:不同浓度的顺铂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MTT法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剂量,提高化疗效果,减少副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6.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蔡娱飞  朱光泽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4):3434-343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4月~2006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2 340名妇女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高危型HPV DNA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同时进行阴道镜检查,并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为确诊标准。结果:筛查并经病理诊断为HPV感染36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 IN)Ⅰ级71例,C INⅡ48例,C INⅢ55例,宫颈浸润癌31例。以组织病理学为确诊标准,高危型HPV DNA检测C INⅡ、C INⅢ的敏感度是91.33%,特异度是74.51%,阳性预测值是5.21%,阴性预测值是99.79%。宫颈细胞学筛查C INⅡ、C INⅢ,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为分界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0.80%、80.45%、12.30%、99.50%;以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分界点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8.90%、73.98%、4.90%、100.00%。高危型HPV DNA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宫颈癌88.57%(31/35),C INⅢ91.67%(66/72),C INⅡ87.50%(56/64),C INⅠ42.00%(21/50)。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中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危型HPV DNA联合细胞学检查可使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有提高,但特异度未能提高。  相似文献   
137.
晚期宫颈癌伴上尿路梗阻19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宫颈癌伴上尿路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19例宫颈癌伴输尿管梗阻患者,首诊9例,宫颈癌根治术后10例,肾功能不全者11例。膀胱镜下留置双J管9例,输尿管皮肤造瘘5例,经皮肾穿刺造瘘1例,输尿管膀胱吻合1例,放弃治疗3例。结果:3例放弃治疗者,2例于2月、4月后死于肾衰。留置双J管者6例,于9~24月死于肿瘤转移,6例输尿管及肾脏造瘘者,5例于9~18月死于肿瘤转移。所有积极治疗者,肾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宫颈癌伴输尿管梗阻患者,首选膀胱镜下留置双J管引流,失败者,根据不同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8.
自制组织芯片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16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16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中的表达及探讨其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自制组织芯片进行184例CIN病变上皮和30例正常上皮HE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p16蛋白表达.结果:①自制组织芯片切片染色满意,达到较大标本量研究要求;②p16蛋白在10例正常对照和20例病变组织中的正常鳞状上皮与腺上皮均阴性表达,在CIN1中为88.1%(52/59),在CIN 2、CIN 3中均为100.0%表达,且表达的强度与CIN分级明显相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IN 1大部分阳性细胞限于上皮层的下1/3,CIN 2限于上皮的下2/3,而CIN 3则较多超过上皮的2/3或全层弥漫阳性,其表达层次与CIN分级明显相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宫颈CIN的诊断及分级中,p16蛋白作为辅助诊断标记物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而自制的组织芯片成本低,质量上能达到科研要求,值得基层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139.
宫颈癌中HPA的表达与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微血管密度的检测,探讨HPA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67例宫颈癌中HPA、Ki-67和CD34的表达,并与13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对照研究,分析HPA与患者临床特征、Ki-67和CD34之间的关系。结果67例宫颈癌中49例(73%)阳性表达,而正常13例宫颈组织中无一例阳性表达(P=0.000)。HPA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1、0.012、0.000、0.000)。结论HPA可能在宫颈癌的发展、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有关,可作为临床预测宫颈癌浸润转移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和有价值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0.
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2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价值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10月212例CIN患者在阴道镜辅助下行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治疗情况。结果:阴道镜下宫颈异常结构处取活检病理结果为CIN者212例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LEEP术后病理检查:宫颈粘膜慢性炎症13例(6.1%)、CINⅠ90例(42.5%)、CINⅡ77例(36.3%)、CINⅢ24例(11.3%),原位癌累及腺体伴早期浸润癌8例(3.8%)。术后195例(92.0%)宫颈标本边缘病理学检查未见CIN病变;术后降级者70例(33.0%),等级者122例(57.5%),升级者20例(9.4%);治愈率达89.2%。结论:LEEP治疗CIN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并发症少、避免了二次手术和过度治疗,能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在治疗的同时能进行诊断。但术后仍需定期和规范的随访以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