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09篇
  免费   2921篇
  国内免费   1521篇
耳鼻咽喉   416篇
儿科学   556篇
妇产科学   579篇
基础医学   6738篇
口腔科学   873篇
临床医学   1860篇
内科学   4317篇
皮肤病学   495篇
神经病学   2052篇
特种医学   9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3223篇
综合类   4726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148篇
眼科学   587篇
药学   2819篇
  5篇
中国医学   825篇
肿瘤学   356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495篇
  2021年   842篇
  2020年   676篇
  2019年   672篇
  2018年   762篇
  2017年   877篇
  2016年   1098篇
  2015年   1261篇
  2014年   1699篇
  2013年   2041篇
  2012年   1839篇
  2011年   2049篇
  2010年   1714篇
  2009年   1796篇
  2008年   1894篇
  2007年   1898篇
  2006年   1826篇
  2005年   1628篇
  2004年   1337篇
  2003年   1222篇
  2002年   934篇
  2001年   839篇
  2000年   715篇
  1999年   601篇
  1998年   458篇
  1997年   430篇
  1996年   379篇
  1995年   373篇
  1994年   345篇
  1993年   284篇
  1992年   246篇
  1991年   210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93篇
  1988年   153篇
  1987年   136篇
  1986年   113篇
  1985年   170篇
  1984年   197篇
  1983年   95篇
  1982年   150篇
  1981年   146篇
  1980年   108篇
  1979年   89篇
  1978年   83篇
  1977年   53篇
  1976年   54篇
  1972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It has earlier been proposed by the author that the aetiology of schizophrenic symptomatology may b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bnormally connected interhemispheric fibres which link specialised functions in the brains of schizophrenics that are not connected in normal subjects, and that the neuroleptic drugs may produce their action through a local anaesthetic-like effect in suppression of conduction in these fibres. This line of thought has been extended here to consider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e neuroleptic drugs in more detail, as well as that of the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 drugs which are derivatives of the phenothiazine group. Pharmacological similarities with the local anaesthetics both structurally and functionally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well as the effects that these drug groups may have in common with the lithium salt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se drugs all produce their primary effect on cell membranes, though not necessarily at the synapse, that the time course of their clinical effect may correlate with their incorporation into various cell membranes within the CNS, and that they may thus bring about a fundamental alteration in cell membrane microstructure. The possible role of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has also been considered. The corollary of this argument is that the affective disorders may be genetically determined diseases of cell membrane microstructure.  相似文献   
82.
Zusammenfassung Bericht über ?dintraoperative maschinelle autotransfusion?, kombiniert mit ?pr?operativer plasmapherese?. Mit maschineller autotransfusion kann intraoperativer blutverlust durch rückführung eigener erythrozyten halbiert werden. In kombination mit pr?operativer plasmapherese werden weitere fremdblutkonserven eingespart. übertragung von infektionskrankheiten und erzeugung irregul?rer antikōrper kōnnen verhindert werden. Bei der derzeitigen AIDS-situation wird das infektionsrisiko auf null reduziert.   相似文献   
83.
84.
LRIG1下调原代星形细胞瘤细胞增殖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LRIGl蛋白表达对表皮生长因子(EGF)促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探讨LRIGl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原代培养19例星形细胞瘤细胞,用原位杂交检测LRIGl的表达,用噻唑蓝(MTT)法观察EGF对培养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并分析培养细胞LRIGl表达和EGF干预后的细胞生长率的关系。结果(75.3±11.6)%的培养细胞表达LRIGl蛋白;EGF促进培养细胞增殖(38.0±14.8)%,EGF促细胞增殖的细胞生长率与LRIGl表达程度呈负相关。结论LRIGl蛋白可能通过抑制EGF—EGFR信号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RASSFlA基因的表达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3在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已构建成功的稳定表达RASSFlA基因的肝癌细胞株QGY-7703,通过细胞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细胞周期的测定和裸鼠致瘤性试验对各稳定表达株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检测。结果以未转染的QGY-7703为对照,RASSFlA基因的表达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在体外的生长速度,使肝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1/S期,显著降低肝癌细胞在软琼脂中形成的克隆数目(P〈0.01)和大小,显著减慢裸鼠皮下瘤的生长速度和重量(P〈0.01)。空载体的表达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影响不明显。结论RASSFlA的重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RASSFlA基因是一个新的肝癌相关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3(Cyclin D3)在横断性脊髓损伤(tSCI)后的表达变化以及定位情况。方法 将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T9横断伤2、8h、1、3、5、7和14d组,每组6只。采用Western blot测定损伤后各时间段Cyclin D3蛋白水平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yclin D3在正常以及损伤后脊髓中的分布和定位。结果 West—emblot显示,Cyclin D3蛋白水平在tSCI后头、尾段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尾段明显:Cyclin D3的表达于损伤后8h开始逐渐升高,3d达到高峰,一直持续到第5天,之后逐渐下降。免疫组织化学表明Cyclin D3在正常脊髓中均匀分布,损伤后3d,Cyclin D3在脊髓白质和灰质中表达明显增强;免疫荧光双标记表明Cyclin D3与神经元的标记物neuronal nucleus(NeuN)、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cyclic nucleotide 3’phosphohydrolase(CNPase)有明显共定位,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t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也存在部分共定位。结论脊髓损伤后Cyc—lin D3蛋白水平呈现明显的时相变化,并且与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提示Cyclin D3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心瓣膜常用人工基质材料--明胶发生降解后的产物对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 方法 利用酶组合技术制备明胶降解物(gelatin hydrolysate, GH),采用超滤的方法分离出低分子量明胶降解物组分(gelatin hydrolysate fraction, GHF),用于5只SD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采用CCK-8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I型胶原蛋白的分泌情况. 结果 ①GHF对细胞增殖作用的浓度效应:在0.125~1.0 mg/ml浓度范围内,GHF对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在0.25 mg/ml时,细胞增殖率最大,达到(47.54±16.35)%;②GH与GHF对细胞增殖影响比较:GH与GHF均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在浓度为0.25 mg/ml时,促细胞增殖作用无显著差异[(27.04±15.21)% vs (39.22±15.55)%, P=0.177];③GH与GHF对细胞分泌Ⅰ型胶原蛋白影响比较:GHF组第3天时Ⅰ型胶原分泌量为(28.06±5.60)pg/105,与空白对照的(18.24±4.52)pg/105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6),而GH组直至第6天时Ⅰ型胶原蛋白分泌量,与空白对照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103). 结论 分子量大小不同的明胶降解物GH与GHF均具有促进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分子量较小的GHF还具有促进细胞I型胶原分泌的功能.  相似文献   
88.
深低温冷冻肌腱细胞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深低温冷冻方法对肌腱细胞活性的影响,比较程序性降温和普通深低温冷冻法对腱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纯种SD大鼠24只(出生21 d),随机分为3组,取双侧跟腱.新鲜肌腱对照组(A),常规深低温冷冻组(B),程序性降温深低温冷冻组(C).采用相同的方法对3组肌腱细胞进行细胞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和传代后细胞的生长,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考察细胞的活性;对细胞进行成纤维细胞染色、胶原染色和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扫描电镜);水解法定量分析细胞培养基中羟脯氨酸浓度的变化,检测细胞合成胶原的能力.结果原代细胞培养时A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快于B组和C组(P<0.01),C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快于B组(P<0.01),这种生长速度的差异在细胞传代后消失.细胞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符合成纤维细胞形态.3组细胞培养基中羟脯氨酸浓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深低温冷冻处理的肌腱中仍存在具有活性的腱细胞,但数量显著少于新鲜肌腱中活细胞的数量.应用计算机控制程序性慢速降温方法处理的肌腱其活细胞的数量有所提高,但仍低于新鲜肌腱中活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体外培养夫鼠神经干细胞(NS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在大鼠海马分离培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群,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证实为NSC。将NSC以5×10~4/孔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未加氯胺酮)、5、10、20、50、100、200、500、1000 mmol·L~(-1)氯胺酮,每个浓度5孔。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NSC光密度(OD),并计算生长抑制率(RI)。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氯胺酮浓度为0、10、100、500、1000 mmol·L~(-1)时NSC凋亡率。结果与氯胺酮浓度0时比较,200、500、1000 mmol/L氯胺酮可降低NSC OD,升高RI,10、100、500、1000 mmol·L~(-1)氯胺酮可升高NSC凋亡率(P<0.05或0.01)。结论氯胺酮对体外培养大鼠NSC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NSC凋亡,且该作用与氯胺酮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脑肿瘤干细胞(BTSCs)体外分化过程中的回逆现象,为研究其分化抑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CD133免疫磁珠筛选系统,从肿瘤组织中分离获得的CD133^+细胞(BTSCs)分成4组进行培养:(1)含10%胎牛血清(FCS);(2)10%FCS+丙戊酸钠注射液(VPA);(3)无FCS+生长因子;(4)无FCS+生长因子+VPA。取不同时间点上的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分化相关的标志物、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利用免疫激光共聚焦分析与分化相关标志物的共表达情况。结果无FCS条件下培养的BTSCs呈悬浮球状生长,高表达CD133和巢蛋白(nestin),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G0/G1期细胞占大多数,G2/M期细胞接近0%,DNA都是异倍体,对VPA反应不敏感。含FCS培养的原本悬浮的细胞约4h开始贴壁。均呈圆形。此后逐渐向多形性分化,至7d时分化的细胞部分又返回至圆形。至10d-21d时,有的还能重新恢复球形,并呈悬浮生长。培养3d、7d、10d和21d时,CD133、nestin阳性细胞数先降后升,GFAP^+和β-TubulinⅢ^+细胞数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含FCS培养液中加入VPA。细胞形态上未见上述的回逆现象,CD133和nestin表达的先降后升现象消失,GFAP和β-TubulinⅢ在第7天以后表达明显升高,但极大部分细胞共表达nestin。而神经干细胞(NSCs)在含FCS培养至10d时,即以GFAP和β-TubulinⅢ表达为主,未见CD133^+细胞。此外,含血清培养时BTSCs仍以异倍体为主。含少量的G2/M期细胞,加VPA诱导后细胞周期和DNA倍体变化不明显。结论BTSCs在含血清条件下培养出现的多向分化表型不稳定,时有去分化所导致的回逆。加入诱导分化剂VPA培养,虽然能阻止回逆现象出现,并有代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标志物表达上升.但因其共表达nestin而仍属于未完全分化细胞,表明BTSCs分化始终处于受抑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