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43篇 |
免费 | 140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6篇 |
儿科学 | 55篇 |
妇产科学 | 31篇 |
基础医学 | 137篇 |
口腔科学 | 36篇 |
临床医学 | 607篇 |
内科学 | 1554篇 |
皮肤病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40篇 |
特种医学 | 168篇 |
外科学 | 623篇 |
综合类 | 390篇 |
预防医学 | 129篇 |
眼科学 | 18篇 |
药学 | 135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5篇 |
肿瘤学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127篇 |
2021年 | 123篇 |
2020年 | 127篇 |
2019年 | 148篇 |
2018年 | 142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105篇 |
2015年 | 111篇 |
2014年 | 323篇 |
2013年 | 266篇 |
2012年 | 207篇 |
2011年 | 219篇 |
2010年 | 183篇 |
2009年 | 219篇 |
2008年 | 219篇 |
2007年 | 215篇 |
2006年 | 208篇 |
2005年 | 139篇 |
2004年 | 109篇 |
2003年 | 92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Injury》2019,50(7):1398-1403
We describe results of a cadaveric study and an accompanying surgical technique which simplifies posterior-to-anterior axial screw placement into the calcaneus, often utilized during fixation of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us fractures or calcaneal osteotomies. By defining the Tuber-to-Anterior Process Angle (TAPA), this technique facilitates axial screw placement, thereby decreasing reliance on intraoperative fluoroscopy and reducing operative time. 相似文献
3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95-99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对南京鼓楼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8月收治的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合临床药学知识制定导管接触性溶栓及抗凝用药方案,对患者实施全程药学监护。 结果 溶栓治疗期间,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血小板未见明显下降趋势;8例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中,2例出现轻微牙龈出血后自行止血,1例出现血尿,停止溶栓治疗后改为口服抗凝药,血尿现象消失。患者预后改善明显,血栓完全溶解,静脉恢复畅通,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结论 临床药师在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个体化用药监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3.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已有研究证明其与严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力衰竭、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有关,目前全球心房颤动的患病人数超过了3 300万,预计未来40年内其患病率将增加1倍以上。多年来,医学相关人员在探究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开创改进其治疗方法等方面付出了大量努力。目前心房颤动的治疗管理仍是临床医学上的一个难题,尽管心房颤动治疗的手术消融和导管消融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但对于心房颤动最佳的治疗方式、消融能量的选择尚无统一定论。导管消融通常需要多次手术且成功率低,而手术消融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鉴于心脏外科医生和电生理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结合导管及微创手术消融诞生了一种治疗心房颤动的新型策略——混合消融模式。混合消融克服了导管消融和微创手术消融的缺点,减少了不良结局,在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尤其是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上取得了可观的成效。本文主要通过回顾心房颤动消融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目前混合消融模式治疗心房颤动的现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这种新型心房颤动治疗策略的优势与挑战,以期为临床心房颤动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索二次隆鼻术及鼻尖成形术的方法。方法:采用鼻小柱“飞鸟”形切口加鼻翼软骨缘切口,切开分离皮肤、皮下组织,显露假体并取出,分离两侧鼻翼软骨及侧鼻软骨等,将取下的耳软骨缝合固定于新雕刻假体的顶部及短壁上,插入鼻背固定,缝合双侧穹窿部鼻翼软骨,缝合切口。结果: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对46例不满意隆鼻术行二次隆鼻及鼻尖成形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术后鼻尖形态自然、鼻长度延长、高度增加、歪鼻也得到矫正等。结论:用自体耳软骨及硅胶假体行二次隆鼻术及鼻尖整形术,能解决鼻尖不良形态,矫正鼻偏斜、鼻孔外露、增加鼻长度,获得鼻部整体形态自然协调的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5.
射频消融对兔肝癌肿瘤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对兔肝肿瘤模型的肿瘤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用 32只新西兰白兔制成VX2 细胞肝癌模型 ,分为对照组 (4只 )和射频组 (2 8只 ) ,即术后即时、2、6、12、2 4、4 8、16 8h取材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并测量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mir crovesseldensity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 结果 射频治疗后肿瘤组织MVD和VEGF的表达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1) ,射频组内不同时间点间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射频消融可以有效地破坏肿瘤组织的微血管 ,有效的抑制血管形成并减少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36.
张春霞|王敏|龙官保|张俊|郑建伟|申铭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3):253-256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炎症反应的疗效。方法:将57例SAP且有腹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微创置管引流治疗组(观察组,29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置管引流,对照组给予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IL-8及C反应蛋白(CRP)等急性炎症指标,并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时间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有急性炎症反应发生。两组血清炎症指标术后均不同程度逐渐降低,观察组引流后第3,7天TNF-α,IL-6及CRP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均P<0.05),而血清IL-8引流后第7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SIRS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均P<0.01);观察组MODS发生率(13.8%)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8.6%)(P<0.01)。结论:微创置管引流治疗SAP,能明显减轻早期炎症反应,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MO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7.
黄种人的鼻整形是在鼻整形领域中的一个扩展性的研究命题。虽然各种鼻整形技术的主要原则同样适用于黄种人.但由于种族因素和解剖学差异,黄种人的鼻整形有其独有的特点。在近些年的研究中,黄种人的鼻部整形呈现一些值得注意的进展。本文就黄种人群鼻整形中鼻背部整形、植入材料、鼻尖成形及隆鼻后并发症处理方面等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8.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三种入路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107例,大隐静脉置管21例,胭静脉置管9例.对66例左髂静脉狭窄进行扩张,60例置入支架.结果 经小隐静脉置管的肢体消肿率为82.3%±7.6%,经大隐静脉置管为81.6%±6.0%,经胭静脉置管为83.9%±6.1%,3种入路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率依次为63.5%±7.7%、66.9%±8.4%和66.1%±2.7%,3种入路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入路置管平均耗时依次为(20.8±1.1) min、(7.3±0.3)min和(15.7±0.6)min,经大隐静脉置管耗时较短(P<0.05).经小隐静脉置管有12例溶栓过程中并发切口出血,5例出现静脉炎,8例并发隐神经损伤;经胭静脉置管有2例并发术后腘窝血肿形成;经大隐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随访112例,随访时间7~ 22个月,平均(10.1±1.5)个月.97例无患肢肿胀.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检查,89例静脉通畅,8例血栓复发.结论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介入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经大隐静脉途径置管溶栓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9.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与单纯RFA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16年11月关于TACE联合RFA与单纯RFA治疗HC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中英文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信息并行Meta分析。结果共12篇文献入选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TACE联合RFA组1年、3年总体生存率及1年、3年无瘤生存率均优于单纯RFA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5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对于肿瘤最大径3cm的HCC,TACE联合RFA组与单纯RFA组1年、3年总体生存率及1年、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HCC的近、中期疗效优于单纯RFA治疗,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34例,对其中19例行射频消融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射频组),15例行单纯胆道金属支架植入引流术(引流组)。记录术前、术后5天和7天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术后胆瘘、胆道穿孔、胰腺炎及胆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支架通畅率、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胆瘘、胆道穿孔、胆道出血、胰腺炎发生。两组术前、术后5天和7天TBI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0例出现胆管炎(射频组6例,引流组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支架通畅率及术后3、6、12个月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射频组术后6个月支架通畅率高于引流组(P0.05)。射频组生存时间长于引流组(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可提高术后6个月支架通畅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可作为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