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03篇 |
免费 | 163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32篇 |
妇产科学 | 22篇 |
基础医学 | 216篇 |
口腔科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1421篇 |
内科学 | 715篇 |
皮肤病学 | 48篇 |
神经病学 | 47篇 |
特种医学 | 53篇 |
外科学 | 1321篇 |
综合类 | 892篇 |
预防医学 | 138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4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5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102篇 |
2021年 | 158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108篇 |
2017年 | 88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206篇 |
2014年 | 321篇 |
2013年 | 325篇 |
2012年 | 339篇 |
2011年 | 378篇 |
2010年 | 309篇 |
2009年 | 349篇 |
2008年 | 251篇 |
2007年 | 263篇 |
2006年 | 266篇 |
2005年 | 215篇 |
2004年 | 183篇 |
2003年 | 143篇 |
2002年 | 110篇 |
2001年 | 127篇 |
2000年 | 114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71篇 |
1997年 | 76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9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10篇 |
1975年 | 20篇 |
1974年 | 18篇 |
1973年 | 1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心脏移位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中暴露术野时心脏位置改变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47例,年龄50~82岁,术前左室射血分数为0.55±0.14,择期行OPCABG,平均移植血管桥3.2条。采用漂浮导管方法监测血液动力学,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循环稳定时(T_1)、搬动心脏前(T_2)、吻合前降支时(T_3)、吻合右冠状动脉或后降支时(T_4)、吻合左旋支或对角支时(T_5)、血管吻合完成、心脏恢复自然位置后(T_6)、及手术结束时(T_7)作参数测定。结果 吻合前降支时(T_3),SI和LVSWI有所降低(P<0.01),但CI和SvO_2保持在基础水平。吻合后降支或右冠状动脉、左旋支或对角支时(T4、T5),CI、SI、LVWI、LVSWI、RVWI和RVSWI等明显降低(P<0.01),其中CI较对照值降低18%,LVWI和RVWI降低均为25%,MAP和SvO_2也显著下降(P<0.05~0.01),而HR、RAP、MPAP、PAWP和PVRI则显著增高(P<0.05~0.01)。心脏恢复自然位置后(T_6),CI、LVWI和RVWI恢复到对照值水平。结论 OPCABG术中由于心脏被搬动及移位,可导致明显的心功能损害和血压下降;麻醉手术期间采取可靠的血液动力学监测和有效的心血管功能支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2.
Radovancevic R Bracey AW Radovancevic B Elayda M Gregoric ID Frazier OH 《Artificial organs》2008,32(6):427-432
Abstract: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LVAD) implantation in end-stage heart failure patients is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hemorrhagic complications requiring reoperation. The preoperative coagulopathic profile includes prolonged prothrombin time (PT),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PTT), and bleeding time; platelet dysfunction; decreased coagulation factor activity; and increased inflammatory markers. We compare outcomes in LVAD patients treated with preoperative plasma exchange with concurrent, nonrandomized control patients. We reviewed data from 68 consecutive elective patients who received LVADs at our institution. Thirty-five received LVADs after preoperative plasma exchange (replacement of one plasma volume of fresh frozen plasma), and 33 received LVADs without plasma exchange. Groups were comparable in age, sex, body weight,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class,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nsertion, cardiac index, 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 creatinine, total bilirubin, hemoglobin levels, PT,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PTT, and platelet count. Early mortality was lower in the plasma exchange group (0% [0/35] vs. 18% [6/33], P = 0.026), and postoperative chest tube drainage decreased by 33% ( P = not significant). Blood transfusion requirements were similar.Perioperative mortality decreased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plasma exchange before LVAD implantation. 相似文献
63.
体外循环对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对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6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为试验组(心内直视术组),1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非心内直视术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体外循环心肺转流前、体外循环心肺转流后、手术后第1d、第3d及第5d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APACHEⅡ评分及手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心内直视术组心肺转流后、术后第1d、第3dHLA-DR表达阳性的单核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且心肺转流后单核细胞数显著下降,单核细胞表面的HLA-DR分子数显著下降(P<0.05).肺叶切除术组手术后HLA-DR表达阳性的单核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但单核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比例无显著性差异.HLA-DR表达阳性的淋巴细胞百分率在各个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相比,手术后HIA-DR表达阳性的单核细胞百分率心内直视组显著低于肺叶切除组.2例心内直视术后并发感染患者于术后第6dHLA-DR表达阳性的单核细胞百分率仍低于40%.结论心肺转流后机体免疫功能的障碍与单核细胞的功能紧密相关.动态监测单核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水平有助于预测心内直视术后感染的发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强啡肽A_(1-13)(DynA_(1-13))含量的影响。方法 24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用药组12例。检测了围手术期血浆β-EP,DynA_(1-13)含量。结果 用药组病人β-EP,DynA_(1-13)含量在术中及术后48h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TMP改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脑部微循环障碍,减少脑组织β-EP,DynA_(1-13)的合成和释放。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ST)对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实施心内直视手术时的肺保护作用。方法30例伴有肺动脉高压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在劈胸骨和升主动脉开放前分别给予UST 0.6kIU/kg;C组在同时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手术开始前(T1)和升主动脉开放后30min(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后,T2)进行右肺中叶灌洗,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和呼吸指数(RI)。结果C组T2时BLAF中IL-8浓度、PA-aDO2、RI均较T1时明显升高(P<0.01);U组T2时各参数较T1时虽有升高,但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肺内细胞因子释放减轻肺动脉高压患者行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后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肝移植术中再灌注前放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32例肝病患者在静脉及吸入复合全麻下行无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分为再灌注前放血组(经门静脉放血200 ml,21例)和对照组(11例).常规麻醉监测,并放置Swan-Ganz导管监测心输出量,无肝前期、无肝期给予抑肽酶、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维持无肝期平均动脉压>70 mm Hg,心输出量指数>2.5 L·min-1·m-2.分别于门静脉阻断即刻(T1)、门静脉开放即刻(T2)、新肝期10min(T3)、新肝期30min(T4)采集桡动脉血液测定电解质、血气及炎性细胞因子浓度(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alpha,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各时间点分别记录心肺功能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X2=1.73,P>0.05)和死亡率(X2=1.12,P>0.05)没有显著差别;各时间点血钙、血镁浓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值;两组患者桡动脉血钾、TNF-α、IL-6均无显著变化,再灌注前放血对乳酸的增长没有影响;各时间点肺氧合功能、心功能参数无显著变化,组间无明显差异.新肝期30 min,两组患者均表现为乳酸、炎性因子呈增高趋势,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显著下降.结论 再灌注前放血似乎对内环境、心肺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7.
目的 通过建立猪体外循环(CPB)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模型对δ阿片受体介导的CPBMI/R损伤早期时相的心肌保护效果、作用机制以及线粒体KATP通道的角色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心肌保护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24只成年家猪(30~35k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δ阿片样受体激动剂脑啡肽组(D组)和脑啡肽+线粒体KATP通道阻滞剂组(D+K组),每组8只,常规建立CPB模型,主动脉阻断同时灌注改良St.Thomas停搏液.每组于CPB前、主动脉开放时、CPB结束时、停机后1、2h检测冠状静脉窦血肌钙蛋白(TnT)含量,相应时间点监测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分别于CPB前和停机后2h取左心室心肌,作心肌组织Gia蛋白的表达、PKC的表达和ATP含量的测定.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再灌注损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1)D组的心功能改变明显优于C和D+K组.(2)C和D+K组TnT的升高比D组明显.(3)D组心肌ATP含量较C和D+K组高.(4)透射电镜下C和D+K组呈现出明显的MI/R损伤表现,而D组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轻.(5)和C和D+K组以及正常心肌相比,D组Gia蛋白和PKC的表达更为明显.结论 (1)CPB前1h应用一次δ阿片受体激动剂脑啡肽(DADLE)能产生明显的早期时相心肌保护作用.(2)Gi蛋白-PKC-线粒体KATP通道途径是δ阿片受体介导的猪CPB MI/R损伤早期时相心肌保护中一条重要的信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甲泼尼龙对低温体外循环(CPB)后患者液体正平衡、术后心血管功能稳定性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择期瓣膜置换或修复术成年患者32例,ASA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16例,对照组(NS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试验组(MP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甲泼尼龙10mg/kg10 ml。监测术中及术后血液动力学和呼吸功能,记录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血管活性药的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于手术结束时、术后6 h和20 h计算液体净平衡。结果2组胶体液净平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 MP组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0 h晶体液净平衡降低,CPB后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升高,而CPB后各时点体循环阻力降低,CPB后即刻氧合指数升高(P<0.05);2组气管导管留置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和术后血管活性药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10 mg/kg甲泼尼龙可降低低温CPB后患者液体正平衡,提高术后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的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评价米力农复合一氧化氮(NO)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体外循环(CPB)后肺动脉高压(PH)的影响.方法 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经肺动脉导管确诊为PH患者24例,随机分为3组(n=8):NO组(N组)、米力农组(M组)和米力农复合NO组(NM组).CPB主动脉开放后,N组于CPB结束血液动力学平稳后,吸入20 ppm NO 45 min;M组静脉注射米力农负荷量50 μg/kg,然后持续静脉输注0.5μg/kg-1·min-1至术毕;NM组静脉注射米力农负荷量50 μg/kg,然后持续静脉输注0.5μg/kg-1·min-1至术毕,脱离CPB后,吸入20 ppm NO 30 min.分别于切皮前(T0)、CPB结束血液动力学平稳后、吸入NO15 min、30 min和停止NO吸入后15 min记录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 N组吸入NO时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降低(P<0.05),停止吸入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P<0.05),平均动脉压(MAP)、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以及心脏指数(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静脉输注米力农期间PVRI下降,CI增加(P<0.05),mPAP、MAP以及S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M组给药期间mPAP和PVRI降低,CI增加(P<0.05),停吸NO前后mPAP、P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合并PH患者CPB后,静脉输注米力农复合吸入NO可降低mPAP和肺循环阻力,增加CI;米力农可预防NO停用后PH反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抑肽酶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围体外循环(CPB)期心肌细胞及心肌血管内皮细胞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择期二尖瓣置换术患者30例,年龄24~59岁,体重46~73 kg,心功能分级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15):对照组和抑肽酶组,抑肽酶组于CPB转机前,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300万KIU,对照组则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和CPB停止时取右心房心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和心肌血管内皮细胞上ICAM-1、VCAM-1的表达,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ICAM-1、VCAM-1表达的灰度值作定量分析,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心肌细胞。结果抑肽酶组CPB停止时ICAM-1、VCAM-1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2组CPB停止时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较CPB前增高(P〈0.05),抑肽酶组CPB停止时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300万KIU可抑制二尖瓣置换术患者CPB期间心肌细胞和心肌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的表达及心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