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20篇
  免费   2833篇
  国内免费   388篇
耳鼻咽喉   83篇
儿科学   370篇
妇产科学   607篇
基础医学   2846篇
口腔科学   176篇
临床医学   4075篇
内科学   1186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323篇
特种医学   2481篇
外科学   6569篇
综合类   4351篇
预防医学   1806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2221篇
  10篇
中国医学   575篇
肿瘤学   1083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397篇
  2022年   1122篇
  2021年   1483篇
  2020年   1327篇
  2019年   1049篇
  2018年   1247篇
  2017年   1204篇
  2016年   1281篇
  2015年   1346篇
  2014年   2822篇
  2013年   2481篇
  2012年   2324篇
  2011年   2520篇
  2010年   1951篇
  2009年   2129篇
  2008年   2223篇
  2007年   2071篇
  2006年   1651篇
  2005年   1267篇
  2004年   1008篇
  2003年   805篇
  2002年   655篇
  2001年   599篇
  2000年   533篇
  1999年   421篇
  1998年   382篇
  1997年   356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272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89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55篇
  1981年   54篇
  1980年   53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16篇
  1975年   10篇
  197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72.
Breast augment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performed cosmetic surgery procedures worldwide. We report on a series of 502 consecutive cosmetic breast augmentations by a single surgeon, using both the submuscular and submammary approaches. A vacuum drain was placed in the surgical pocket at the end of the procedure. The drain fluid collection was record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surgery and the following day before removal. A tenfold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fluid collection was noted in the drain’s reservoir. Thirteen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minor wound healing problems at the secon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which wer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two of them had the implant removed and replaced after 2 months. There were only two capsular contractions at 1-year follow-up. We focus our discussion on the drainage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 and conclude that the routine use of a surgical drainage reduces the risk for complications. Based on our findings, we advocate that short-term routine use of a surgical drain is advisable.  相似文献   
73.
不同类型正常乳腺表观扩散系数值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正常乳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探讨ADC值与组织学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EPI)技术,扩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为0、500、1000s/mm^2,对62个正常乳腺(包括4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对侧正常乳腺及10名健康志愿者20个乳腺)进行MR扫描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计算62个正常乳腺分别在不同b值时的ADC值。将62个正常乳腺分为3型,比较3型之间ADC值的差异及不同b值时ADC值的差异。结果 42例乳腺病变患者对侧正常乳腺的DWI及ADC图与组织切片对比,不同类型乳腺组织学结构不同,其DWI及ADC图表现亦有差异。62个正常乳腺分为致密型10个,分叶斑点型42个及退化型10个。致密型和分叶斑点型乳腺随b值降低ADC值升高,而退化型乳腺随b值降低ADC值变化不明显。b=1000—0s/mm^2时,致密型、分叶斑点型、退化型乳腺ADC值分别为(1.70±0.37)、(1.93±0.46)、(1.18±0.65)×10^-3mm^2/s,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98,P=0.000)。不同b值时每2种类型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致密型和分叶斑点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67,P=0.147);致密型和退化型之间、分叶斑点型和退化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593、19.128,P值分别为0.029、0.000)。结论 3型正常乳腺ADC值受乳腺组织学结构的影响,致密型和分叶斑点型乳腺ADC值受b值高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自帖式敷料包扎刀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创面不同包扎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自帖式敷帖对术后创面包扎并发症少于传统绷带加压包扎方式。结论:自帖式敷帖包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能预防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5.
235例乳腺病变粗针吸微创性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昀  曹旭晨  丁秀敏  韦丽  高玉霞  刘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7,24(5):596-598,F0003,F0004
目的评价乳腺病变粗针吸活检(CNB)方法,探讨CNB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CNB后接受手术治疗的235例乳腺病变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对其中CNB诊断为浸润性癌后行术前化疗的87例进行p53、c-erbB-2、ER和PR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并与观测化疗后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合分析。结果235例中CNB诊为乳腺癌者204例,与手术后病理良恶性符合率为100%;CNB诊为非浸润性癌中60%病例术后病理发现浸润性癌成分;CNB诊为不典型增生者中50%术后病理证实为癌;CNB组织与术后常规组织免疫组织化学表达阳性率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化疗反应的病例p53、c-erbB-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c-erBb-2阳性病例多无明显化疗后形态学改变。结论CNB对乳腺病变是一种有效且创伤轻微的诊断方法,但它仍有一定局限性,用CNB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动态增强MRI(DCE—MRI)表现的形态学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与病理学反应性的关系。方法45例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行乳腺DCE—MR检查及手术治疗。应用AW4.2图像工作站观察残余肿瘤强化的形态和TIC类型(共3型)。由病理科医师对乳腺癌化疗后手术标本的病理反应性进行评估,分为1~5级,5级为病理完全缓解,4级和5级为组织学显著反应。分析病理反应性级别与DCE—MRI残余强化的TIC类型、形态的关系,统计方法采用精确概率法。结果45例中病理反应性5级7例,4级16例,3级16例,1和2级共6例。20例I型曲线中组织学显著反应者占70.0%(14/20),而6例Ⅲ型曲线均为组织学反应不显著者。TIC类型在不同的病理反应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织学显著反应且有残余强化者共18例,其中非肿块性强化11例。残余强化的肿块(非肿块)形态表现在不同病理反应性分级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DCE—MRI的形态及血液动力学表现特点与化疗后病理反应性相关。非肿块性强化和I型TIC与组织学显著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7.
CD44v6、P27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结果 65例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58.4%、38.4%。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0.01),与预后呈负相关(P<0.01),与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p27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 CD44v6、p27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检测乳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水平,对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复发转移潜能,评估患者预后及术后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8.
急性缺氧对大鼠海马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采用膜片钳单通道技术研究缺氧条件下对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的作用;方法:取1 ~3天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加入含80 %DMEM(dulbecco' s modified eagle' s medium)、20 %小牛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将培养3 ~5天的形态典型的神经元置于对称性高钾溶液中,用膜钳技术记录单通道电流,其通道电流通过膜片钳放大器(CEZ -2200)放大,滤波(3KHz)后,经A/D、D/A转换器输入计算机,采用pClamp6 .0 .6软件采样分析;结果:在细胞贴附式下,应用氰化钠(20μmol/L)造成细胞急性缺氧,在缺氧早期(5 ~20 min)通道开放概率增加(P<0 .01或P<0 .05 ,n=5) ,而缺氧后期(20 ~30 min) ,通道开放概率明显降低,表明缺氧时间对通道的开放概率有明显影响。结论:缺氧早期神经元钙激活钾通道有自身激活作用,当钙激活钾通道激活时,钾离子外流增加,产生膜的复极化,使去极化不易产生,从而稳定细胞膜及降低细胞的兴奋性,这可能是缺氧早期神经元自身的一种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79.
刘瑾  杨青  王绵珍  兰亚佳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5):689-693,696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锌离子依赖的蛋白水解酶,在ECM降解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表明,MMPs活性异常不仅能促进肿瘤血管形成,还是人类多种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必要条件。本文就与肺癌侵袭和转移有关的MMPs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0.
罗猛  杨萍 《黑龙江医药》2003,16(3):212-213
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结晶过程中各种参数对氨苄西林晶型的影响来考察混合时对氨苄西林溶液结晶过程的影响,选择最佳的结晶工艺条件,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过程。经过实验考察,获得最佳的结晶工艺,使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提高,认为是氨苄西林的最佳结晶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