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自体骨粉移植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的组织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组织学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测,观察自体骨粉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愈合过程。方法:实验于2005-05/11在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12只健康雄性大耳白兔。实验分为两组:一侧为自体骨粉移植组,另一侧为空白对照组,均采用自体左右对照。①缺损模型建立:于双侧下颌骨体部下缘用磨削机器各造成1.0×1.0cm的全层骨缺损。②自体骨粉移植:将所有自体骨粉回填一侧缺损处作为自体骨粉移植组,另一侧缺损旷置作为空白对照组。③分别于术后2,4及8周各处死4只动物,获取整块下颌骨标本作组织学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测,光镜切片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只观察自体骨粉移植组标本。结果:12只大耳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两组标本组织学观察结果:自体骨粉移植组术后2周时形成薄层骨痂;4周时为新生的骨小梁,但排列紊乱;8周时骨小梁形成的编织骨已逐渐向板层骨过渡。空白对照组术后8周时骨小梁分布仍稀疏。②自体骨粉移植组标本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术后4周骨基质钙化程度提高,大量成骨细胞位于骨陷窝内。缺损间隙逐渐变窄形成多孔较疏松的新骨组织,新生骨小梁形成,新骨超微结构呈“蜂窝状”。8周时骨小梁钙化程度继续升高,形成的板状骨排列出现一定方向性,新生骨组织由多孔疏松的结构向致密性结构转化,新原骨组织基本上融为一体产生骨性结合,髓腔相通。结论:自体骨粉移植修复下颌骨成骨可靠,愈合加快,愈合方式以骨传导爬行替代为主,且应用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吉莱骨粉(Gene X)可吸收骨水泥用于强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成形椎体的邻近椎体,预防邻近椎体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北京友谊医院骨科行多发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15例,使用Gene X对与填充PMMA椎体的相邻节段进行强化,观察术后强化椎体的高度变化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1年随访结果显示,强化椎体前、中、后部高度及Cobbs'角较术后即刻影像均未见明显差异,Gene X骨水泥吸收良好。再发椎体骨折1例,为非强化椎体。结论应用Gene X骨水泥对多发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椎体邻近椎体进行强化,术后高度保持良好,对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预防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食用骨粉对大鼠的致畸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致畸试验,将孕鼠随机分为5组,实验组剂量分别为0.25g/kg(体重)、2.5g/kg(体重)、5g/kg(体重),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去离子水。在孕7~16d,各剂量组及阴性对照组均按1.5ml/100g(体重)经口灌胃,阳性对照组于孕12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ml/100g(体重)。孕21d处死孕鼠,检查母体妊娠与胎鼠畸形情况。结果各实验组母鼠体重、胚胎毒性、致畸毒性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用骨粉在0.25~5g/kg(体重)剂量下未显示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粉(HA)鼻腔植入治疗萎缩性鼻炎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非同期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萎缩性鼻炎78例,采用硅胶海绵植入术38例作为对照组,HA植入术40例为HA组,术后随访1~6年,判定疗效。结果:对照组与HA组的有效率分别是78.9%和97.5%,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1~6年内并发症发生率为21.1%,HA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HA植入术治疗萎缩性鼻炎远期疗效稳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索减少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比较4种不同生物材料充填入拔牙窝后对减少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自愿的原则在门诊随机抽取符合实验条件的患者500例,随机分为5组。对上述患者进行一侧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第一组拔牙窝内放置组织补片;第二组拔牙窝内放置明胶海绵;第三组拔牙窝内放置Bio-Oss人工骨粉;第四组拔牙窝内放置羟基磷灰石;第五组空白对照。分别对这些患者进行术后凝血时间、术后出血、张口度及干槽症的随访记录。依据结果比较4种生物材料对减少拔牙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在拔牙窝中充填生物材料可以有效地促进血凝块形成,减少凝血时间,封闭拔牙创口,迅速止血,对患者心理起到一定安慰作用。4种生物材料对术后出血、张口度的影响并不明显。4种生物材料对于干槽症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结论:在拔牙术后,于拔牙窝内充填这4种生物材料,可以有效地促进血凝块形成,快速封闭创口,降低干槽症发生的几率,并且对患者心理起到了很好的安抚作用。拔牙窝充填的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拔牙后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人工虎骨粉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所引发腰背疼痛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老年患者76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治疗组另外给予人工虎骨粉口服,对照组给予碳酸钙和维生素D口服。治疗前、治疗后第3、6个月,分别运用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进行评估;运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JOA下腰功能(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对腰背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及腰背功能无差别。治疗后第3、6个月,治疗组的NRS评分、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虎骨粉能够缓解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所引发的腰背疼痛,可改善患者腰背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自体骨屑覆盖联合Bio-Oss小牛骨粉及Bio-Guide生物膜在种植体周骨缺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获得更佳的咀嚼功能及美观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1月-2020年6月治疗的60例种植体周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Bio-Oss小...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探讨更加完善成熟的即刻种植技术和方法。 方法 选用当地生产杂种犬9只,采用自身对照方式,拔除所有动物下颌双侧第三、四前磨牙,每个前磨牙均为2个根即近中根与远中根,在右侧第三、四前磨牙远中根拔牙窝、左侧第三、四前磨牙近中根拔牙窝,直接植入直径与拔牙窝相匹配的种植体为Sim组;在左侧第三、四前磨牙远中根拔牙窝,采用直径小于拔牙窝的种植体和Bio-oss骨粉联合植入为Bio组。分别于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随机处死3只实验动物,制成HE染色组织切片,做光镜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 结果 Sim组种植体成功率高。光镜观察Sim组骨板连续性较好、较厚、周围有大量成骨细胞。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Sim组在1个月时的骨性结合率(CLF)、界面新骨生长率(BIF)均大于Bio组,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Sim组在2个月、3个月时的骨性结合率,界面新骨生长率均稍大于Bio组,两组之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直接植入与牙槽窝相匹配的根形种植体可加速种植体的骨性结合,其骨结合率高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充填Bio-oss骨粉。  相似文献   
40.
目的 介绍自行研制的带控制阀种植牙手术骨粉收集器,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38例牙种植患者,应用自制的骨粉收集器收集种植窝制备时产生的骨碎屑,并将其用于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其中开窗式骨缺损29处,唇颊(舌)侧种植体颈部角形缺损23处.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均无创口感染及裂开,原缺损处局部形态饱满,牙龈无明显退缩,X线片示种植体与周围牙槽骨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结论 应用自制骨粉收集器收集的骨粉修复种植体周围小型骨缺损效果良好,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a self-developed bone collector designed by the authors and evaluate its effect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A self-developed bone collector was used in 3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e dental implant operation from May 2008 to October 2009. During the operation the bone particles were harvested, which was use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bone defects around the implant simultaneously. The defects were fenestrate in 29 regions and triangle in 23 regions on buccal or lingual side of the dental implants. Results All cases had no surgical wound infection and dehiscence 7-10 days after operation. Three to six months after implantation, the X-ray showed that all the dental implants had perfect osseointergration and the alveolar bone were successfully augmented. Conclusions Bone debris harvested by self-developed bone collector could repair small peri-implant bone defects, which is simple to use in clin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