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60篇 |
免费 | 341篇 |
国内免费 | 13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9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340篇 |
口腔科学 | 864篇 |
临床医学 | 427篇 |
内科学 | 301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60篇 |
特种医学 | 33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324篇 |
综合类 | 1019篇 |
预防医学 | 213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222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176篇 |
肿瘤学 | 2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193篇 |
2022年 | 267篇 |
2021年 | 367篇 |
2020年 | 218篇 |
2019年 | 204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143篇 |
2016年 | 216篇 |
2015年 | 189篇 |
2014年 | 251篇 |
2013年 | 233篇 |
2012年 | 252篇 |
2011年 | 197篇 |
2010年 | 159篇 |
2009年 | 154篇 |
2008年 | 172篇 |
2007年 | 122篇 |
2006年 | 103篇 |
2005年 | 147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观察以改良颞肌束移位术矫治的麻风性兔眼的12例,发现手术后闭眼时睑裂宽度<mm者3人3眼,1-3mm者6人9眼,疗效优良占66.7%;闭眼时睑裂虽为4-5mm,但较术前有明显改革者4个6眼,有效率100%。改良颞肌束移位术是对颞机束移位加筋膜条悬吊术的改良,区别在于上股筋膜条通过上睑缘皮下隧道后缝按于上睑内中1/3交界处的睑板上,而并非缝于内紫韧带上,其优点是有利于调节和力,避免上下筋膜条因牵引与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使用CBCT测量食管癌IGRT分次内误差,评价其对靶区和周围OAR剂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CBCT采集 23例胸段食管癌放疗前后摆位图像,获取分次内误差。将分次内误差模拟治疗计划2和计划3,与原始计划1比较,分析其对靶区和OAR剂量学影响,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IGRT分次内平均误差在左右方向分别为(1.2±1.5)、(1.0±1.0)、(1.0±1.0) mm (P=0.138),在上下方向分别为(1.2±1.0)、(1.1±1.0)、(1.2±1.0) mm (P=0.656),在前后方向分别为(1.3±1.1)、(1.2±1.0)、(0.8±0.7) mm (P=0.003)。全部患者3 mm内误差发生频率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分别占95.2%、94.5%、93.9%。计划3与计划1相比,GTV V100%下降5.55%,有 3例患者PTV D95%下降超过原始计划处方的5%。计划3中全肺 V30为(15.24±2.24)%,低于计划1的(15.67±2.28)%(P=0.033)。计划2中 4例脊髓>4500 cGy (Dmax为4517.2 cGy),计划3中 19例脊髓>4500 cGy (Dmax为5045.2 cGy)。结论 IGRT分次内误差对患者靶区剂量分布有一定影响。脊髓为串行器官,对分次内误差相对敏感,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脊髓超过最大耐受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鼻窦炎的发病率情况、临床治疗措施、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本院初诊为儿童腺样体肥大、鼻窦炎的3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初诊后为,均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统计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鼻窦炎的发病率情况,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性化... 相似文献
104.
锥形束CT检查是临床常用的辅助检查方式,可实现颌面部高精度、高质量的三维成像,适用于颌面部疾病的诊治.其在临床口腔科具备极高的应用率,大大提高了口腔诊治工作的效率.该文通过总结锥形束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牙体牙髓病的诊治中锥形束CT的高效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5.
106.
锥形束 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又称数字容积体层摄影(digital volumetric tomography),是锥形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设备。CBCT 是当今口腔及头颅部影像设备中最有前景的影像设备。该文拟对 CBCT 在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性病变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利用CBCT影像研究上颌窦骨分隔及窦底小骨尖/嵴的数量、位置及发生率,分析CBCT在上颌窦提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1-70岁之间、上颌牙列完整的500例汉族人群的CBCT影像资料,分别对其左右侧上颌窦骨分隔数量、方向及对应牙位、窦底小骨尖/嵴数量及对应牙位进行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1.当研究对象为上颌窦数,骨分隔的发生率为21.6%;当研究对象为人数,其发生率是28.8%;骨分隔数量多为一个,占88.4%;分隔方向多为矢状向,占67.6%;骨分隔最好发的位置在上颌第二磨牙(M2)对应的上颌窦底区域,占43.9%,其次在上颌第一磨牙(M1)区.2.以上颌窦数为研究对象,窦底小骨尖/嵴的检出率为36.0%;以人数为研究对象,其检出率为50.2%;窦底小骨尖/嵴的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第二磨牙(M2)、上颌第一磨牙(M1)、上颌第二前磨牙(PM2)、上颌第一前磨牙(PM1)及上颌第三磨牙(M3),占比分别为31.6%、27.0%、23.3%、9.2%及8.8%.小骨尖/嵴的发生率远高于上颌窦骨分隔,在临床中应予以重视.结论:术前通过对CBCT影像资料的观察分析,可以对上颌窦骨分隔及窦底小骨尖/嵴做出准确评估,能够为上颌窦手术的路径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探究骨性Ⅱ类患者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与颅颌面骨形态的相关性。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取2016—2019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的60例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并将其分为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组和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组,每组20例。应用Dolphin11.95软件进行上气道的三维重建,测量颌骨形态、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气道鼻咽段和腭咽段的容积及最小横截面积与SNA(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角)、ANS-PNS距(前后鼻棘点间距)呈正相关,骨性Ⅱ类上颌越前突上气道鼻咽段和腭咽段的容积及最小横截面积越大。上气道舌咽段和喉咽段的容积及最小横截面积与SNB(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角)、Go-Gn(下颌体长度)呈正相关,骨性Ⅱ类下颌越后缩上气道舌咽段和喉咽段的容积及最小横截面积越小。舌骨位置的测量指标H-VPS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气道各段的形态与其周围的颅颌面骨形态有着紧密的关联,上气道、颌骨及舌骨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0.
如果人体是一部机器,那么心脏就是这部机器的发动机。心脏日夜不停地通过泵血来维持全身机体的需求,人体血液流动的维系、全身所有代谢产物的清除、组织器官所需养分的供给……无不仰仗心脏这个“发动机”时刻不停的泵血。心脏如此重要,因为它有一整套自己的“职能机构”——心脏有自己的供血系统,叫冠状动脉系统,冠状动脉出了问题就是冠心病;心脏也有自己的“各级指挥系统”,每_次心跳都要由“中央司令部”(即窦房结)发出指令,再由各级“传令官”(即心脏传导束)把命令传达到位,于是心房和心室根据指令,进行一次次协调一致的有规律跳动,这些指令都是通过心脏电活动的方式发起和传达的,而当这套“电路或通讯系统”出了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就是心律失常。我们今天要说的主题,就和这个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