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25篇
  免费   6242篇
  国内免费   4898篇
耳鼻咽喉   520篇
儿科学   2426篇
妇产科学   1137篇
基础医学   15122篇
口腔科学   1634篇
临床医学   6535篇
内科学   13378篇
皮肤病学   1315篇
神经病学   5148篇
特种医学   16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5212篇
综合类   15056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4836篇
眼科学   1346篇
药学   6684篇
  7篇
中国医学   2073篇
肿瘤学   9078篇
  2023年   744篇
  2022年   1540篇
  2021年   2371篇
  2020年   2043篇
  2019年   2605篇
  2018年   2395篇
  2017年   2342篇
  2016年   2441篇
  2015年   2536篇
  2014年   3890篇
  2013年   5093篇
  2012年   4149篇
  2011年   5027篇
  2010年   4103篇
  2009年   4156篇
  2008年   4458篇
  2007年   4801篇
  2006年   4576篇
  2005年   4256篇
  2004年   3904篇
  2003年   3399篇
  2002年   2969篇
  2001年   2730篇
  2000年   2258篇
  1999年   1907篇
  1998年   1660篇
  1997年   1428篇
  1996年   1069篇
  1995年   930篇
  1994年   704篇
  1993年   476篇
  1992年   400篇
  1991年   315篇
  1990年   279篇
  1989年   193篇
  1988年   168篇
  1987年   126篇
  1985年   457篇
  1984年   596篇
  1983年   419篇
  1982年   468篇
  1981年   443篇
  1980年   351篇
  1979年   307篇
  1978年   286篇
  1977年   223篇
  1976年   289篇
  1975年   217篇
  1974年   204篇
  1973年   18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Population-based association studies are powerful tools for the genetic mapping of complex diseases. However, this method is sensitive to potential confounding by population structure. While statistical methods that use genetic markers to detect and control for population structure have been the focus of current literature, the utility of self-defined race/ethnicity in controlling for population structure has been controversial. In this study of 1334 individuals, who self-identified as either African American, European American or Hispanic, we demonstrated that when the true underlying genetic structure and the self-defined racial/ethnic groups were roughly in agreement with each other, the self-defined race/ethnicity information was useful in the control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02.
Regulation of erythropoietin production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构建pCool—GST—ICAD/CAD的表达载体,并存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CAD核酸酶?方法用PCR扩增CAD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入pCool—GST—ICAD载体中构建出pCool—GST—ICAD/CAD表达载体。经酶切和电泳鉴定正确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过滤等方法分离纯化。最后用SDS—PAGE和DNA降解实验进行鉴定。结果构建了pCool—GST—ICAD/CAD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载体转化后表达出毫克级水平的GST—ICAD/CAD蛋白复合体。经分离纯化后得到纯度很好的CAD—ICAD篮白复合体,在SDS—PAGE电泳上旱现清晰的两条蛋白带。经DNA降解实验证明纯化所得的CAD蛋白具有非特异性降解DNA的核酸酶作用。结论成功制备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CAD核酸酶,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效的制剂。  相似文献   
104.
105.
上海地区汉族优秀游泳运动员ACE基因I/D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汉族不同水平优秀游泳运动员AC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PCR方法,对上海地区85名汉族优秀游泳运动员和90名汉族普通人的ACE基因I/D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上海地区汉族优秀游泳运动员的ACE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上海和成都地区汉族普通人无明显差异(P>0.05);上海地区汉族游泳运动员和普通人以及成都地区汉族普通人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与高加索人群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01),表现出明显的种族差异性。7名上海地区汉族国际健将ACE基因均为II型,运动水平越高的组别,II基因型和I等位基因频率越高,提示具有II基因型或I等位基因频率高的运动员经过多年运动训练,具有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可能,特别是II基因型的运动员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06.
高度近视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贾丁  瞿佳 《眼视光学杂志》2003,5(2):123-125
高度近视发生的内因、外因,包括遗传倾向,相关基因定位,巩膜胶原白体免疫学说,视网膜生物活性物质失调学说,环境因素等,本研究就这些因素对高度近视发病的影响做一综述。现统一的认识有:①高度近视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②迄今为止,已找到4个高度近视相关基因,它们的遗传方式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③高度近视的巩膜组织病理改变和胶原代谢障碍引发了人们对高度近视免疫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已发现HLAⅡ类基因与部分高度近视具有相关性。④视网膜中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成。⑤环境因素并非高度近视发病的决定因素,它仅起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将今后的工作重点放在高度近视基因定位的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巩膜胶原代谢、网膜生物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研究上,无疑会进一步揭示高度近视的病因,为防治高度近视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25例B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患者(增厚组)和2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poE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IMT增厚组ε3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ε4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升高(P<0.01)。IMT增厚组的ε3/ε4基因型频率显著要高于对照组。对以上两组再按ApoE基因型分别分为3组:ApoE2(ε2/2 ε2/3),ApoE3(ε3/3)和ApoE4(ε3/4 ε4/4)。结果显示颈动脉IMT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ApoE4组显著增加,颈动脉多发斑块率在此组也显著增加。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相关性,ε4基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8.
羊水细胞培养进行脊肌萎缩症的产前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产前诊断。方法 基于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的两个同源拷贝碱基的差异,通过羊水细胞培养,应用错配PCR-RFLP法对2例有SMA阳性家族史的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2例均无SMN基因外显子缺失。结论 SMN基因缺失检测技术是高效、快速的SMA产前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幼兔心脏缺血预处理 2 4h对未成熟心肌缺血 /再灌注后Bcl -2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未成熟心肌保护第二窗形成的作用机理。方法  18只 3~ 4周龄幼兔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6只 :Ⅰ组 ,正常对照组 ;Ⅱ组 ,缺血 /再灌注损伤组 ;Ⅲ组 ,缺血预处理组。建立活体心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 ,Maclab/8s系统监测左心室发展压 (LVDP)、左室压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 (+dp/dtmax,-dp/dtmax)变化 ,原位免疫杂交 (ISH)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内Bcl-2mRNA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前 ,各组间LVDP、±dp/dtmax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再灌注 1h后 ,Ⅱ组的LVDP、+dp/dtmax和 -dp/dtmax恢复率分别为 (42 .81± 12 .56) %、(3 0 .67± 16.2 2 ) %和 (2 9.49± 10 .13 ) % ;Ⅲ组LVDP、+dp/dtmax及 -dp/dtmax恢复率分别为 (84.15± 13 .56) %、(69.49± 10 .3 6) %和 (58.3 7± 12 .45) %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Ⅱ组、Ⅲ组Bcl -2mRNA表达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数分别为 (8.3± 2 .5) %、(76.3±13 .5) %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上调Bcl -2mRNA表达 ,参与未成熟心肌保护第二窗的形成 ,促进未成熟心肌缺血 /再灌注后心室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外源性P53蛋白对不同传能线密度(LET)射线辐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人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wild-type p53)经携带人野生型p53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CMV-p53)感染后分别给予X射线和碳离子束照射,采用克隆形成法测定细胞辐射敏感性,Hoechst 33258和吖啶橙-溴化乙锭双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和坏死。结果1高LET辐照时,A375细胞和转导人野生型p53基因的A375细胞(A375/p53)的辐射敏感性没有明显差异;2虽然辐射诱导细胞凋亡比例的增加依赖于LET升高,但是无论高LET或低LET,外源性P53蛋白均可有效诱导细胞凋亡。3高LET辐照时,A375细胞的坏死细胞明显高于A375/p53细胞。结论 尽管高LET辐射对A375和A375/p53细胞的存活无明显影响,但是对细胞凋亡的诱导却部分依赖于P53蛋白的功能,P53蛋白可能在调节细胞死亡类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对临床应用高LET辐射联合p53基因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