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291篇 |
免费 | 6667篇 |
国内免费 | 367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3篇 |
儿科学 | 1550篇 |
妇产科学 | 920篇 |
基础医学 | 15116篇 |
口腔科学 | 848篇 |
临床医学 | 6383篇 |
内科学 | 17963篇 |
皮肤病学 | 1315篇 |
神经病学 | 2907篇 |
特种医学 | 144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4425篇 |
综合类 | 12302篇 |
现状与发展 | 21篇 |
预防医学 | 6446篇 |
眼科学 | 542篇 |
药学 | 9464篇 |
22篇 | |
中国医学 | 3953篇 |
肿瘤学 | 47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0篇 |
2023年 | 885篇 |
2022年 | 2070篇 |
2021年 | 2642篇 |
2020年 | 2461篇 |
2019年 | 2671篇 |
2018年 | 2518篇 |
2017年 | 2505篇 |
2016年 | 2851篇 |
2015年 | 3092篇 |
2014年 | 4994篇 |
2013年 | 5216篇 |
2012年 | 5115篇 |
2011年 | 5470篇 |
2010年 | 4443篇 |
2009年 | 4208篇 |
2008年 | 4189篇 |
2007年 | 4107篇 |
2006年 | 3826篇 |
2005年 | 3287篇 |
2004年 | 2797篇 |
2003年 | 2515篇 |
2002年 | 2022篇 |
2001年 | 1823篇 |
2000年 | 1443篇 |
1999年 | 1263篇 |
1998年 | 1172篇 |
1997年 | 1056篇 |
1996年 | 855篇 |
1995年 | 862篇 |
1994年 | 777篇 |
1993年 | 635篇 |
1992年 | 574篇 |
1991年 | 481篇 |
1990年 | 426篇 |
1989年 | 375篇 |
1988年 | 331篇 |
1987年 | 274篇 |
1986年 | 218篇 |
1985年 | 562篇 |
1984年 | 562篇 |
1983年 | 434篇 |
1982年 | 462篇 |
1981年 | 395篇 |
1980年 | 335篇 |
1979年 | 295篇 |
1978年 | 215篇 |
1977年 | 178篇 |
1976年 | 193篇 |
1975年 | 16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情转归。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及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同时检测肝功能(ALT、TBIL、ALB)和凝血功能(PT),筛选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患者127例与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HBV重叠HEV感染(简称重叠组)127例(60.76%),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39.24%)。重叠组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厨时间(PT)、重型肝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或P〈0.01)。结论与单纯HEV感染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者的肝脏损害更严重,死亡率更高,且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及三七皂苷对其影响。方法选取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三七皂苷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发病第1天、第2天、第5天、第10天血清MMP-9水平,与25例健康者(对照组)比较。并对三七皂苷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三七皂苷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发病第1天、第2天MMP-9水平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5天后,三七皂苷治疗组MMP-9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七皂苷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评分减少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血清MMP-9水平明显升高,提示MMP-9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三七皂苷能降低MMP-9的表达,且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可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和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合并症的发生率,以及不同合并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观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0年8月至2004年8月期间54例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所有肝活检切片,并分析临床病例资料,研究肝移植术后不同合并症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重点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复发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肝癌再发/转移与急性排斥反应、肝癌大小及术前门静脉是否有癌栓之间的关系.结果:4例HBV相关性肝病患者术后合并急性排斥反应38例(70.4%;发生时间:-365 d)、慢性排斥反应1例(1.9%;发生时间:0.7个月)、胆道合并症24例(44.4%;发生时间:~940 d)、乙肝复发7例(13.O%;发生时间:~540 d)、丙型肝炎病毒感染3例(5.6%;发生时间:0 d、60 d和33个月)、巨细胞病毒感染8例(14.8%;发生时间:7~90 d)和移植肝肝癌再发/转移17例(31.5%;发生时间:~41个月).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1年存活率为95%,术后3年存活率为85%;乙肝后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1年存活率为67.6%,术后3年存活率为50%.乙肝复发病例和无乙肝复发病例中,急性排斥反应的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0.86±1.46)次/人和(1.07±O.90)次/人,其中急性排斥反应活动指数(rejection activity index,RAI)≥4分的急性排斥反应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O.29±O.49)次/人和(O.5±O.63)次/人,发生过≥3次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分别占14.3%和10.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肝肝癌再发/转移病例和无肝癌再发/转移病例中,急性排斥反应的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1.12±O.93)次/人和(1.06±1.39)次/人,RAI>4分的急性排斥反应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0.65±0.79)次/人和(O.65±1.06)次/人,发生过≥3次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分别占5.9%和17.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肝肝癌再发/转移病例和无肝癌再发/转移病例的术前肝癌直径为(6.72±3.40)cm和(3.55±2.17)cm(P=0.004 7),术前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为68.75%和33.3%(P=0.006).结论: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和移植肝肝癌再发/转移与急性排斥反应无关,但移植肝肝癌再发/转移与术前癌肿较大和存在门静脉癌栓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994.
硬膜外和周围神经阻滞疗法的用药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硬膜外和周围神经阻滞疗法的常用药物主要是局部麻醉药和糖皮质激素类2种。局麻药应采用低浓度,在阻断痛觉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其运动功能。糖皮质激素中以长效的得宝松和利美达松为首选,短效的曲安奈德和泼尼松龙也可应用。镇痛合剂中可加入维生素B12,但其作用尚待证实。如果硬膜外用药不当或误入蛛网膜下腔会造成截瘫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HBsAg消失后的转归及对乙肝疫苗和乙肝疫苗加免疫激动剂干预免疫的效果。方法连续收集感染HBV后HBsAg消失,以后未出现抗-HBs者97名,年龄18~68(41.9)a,分三组。1组57(22名来自组2对乙肝疫苗无反应者)名,予CHO乙肝疫苗30gg,三角肌内注射,1次/wk,共4针;于同侧近腋皮下注射胸腺因子α1(Tα1)1.6mg,2次/wk,共4wk。2组35名,只接种乙肝疫苗,剂量、方法同1组。3组27名,仅作定期复查。结果末针后1mo五项均阴性、抗-HBe+和抗-HBc+、抗-HBc+者中抗-HBs阳转者组1为12/16(75.0%)、14/19(73.1%)、14/22(63.0%)名,组2仅五项全阴性者中1名(1/10,10.0%),组3无1名,差异显著(P〈0.01)。来自组2的22名抗-HBs阳转率(59.1%)亦高于组2和3(P〈0.01)。随访4.7(2-6)a组1和3抗-HBc消失各1名,平均年消失率为0.3%。平均抗-HBs年阳转率为1.4%。组2、3各有1名出现HBsAg复阳(2.4%)。结论HBsAg消失后年抗-HBs自发性阳转率和抗-HBc消失率很低,甚至有逆转为HBsAg的可能;较大剂量乙肝疫苗加Tα1干预免疫是一有效的方法,对HBV血清学标志物全阴者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了解医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现状和抗体产生情况。方法随样抽取414名医学生进行查体并检测肝功能、乙肝五项标志物,对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测HBVDNA。结果414名医学生中,接种乙肝疫苗者349名(占84.3%),接种后出现抗-HBs阳性者256名(占73.35%),HBsAg阳性者10名(占2.42%),其中HBVDNA阳性6名(占60%)。结论医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较高,但抗-HBs阳性者偏低,需尽早补种或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998.
宫腔镜联合B超在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时应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在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5例常规取IUD困难患者,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准确定位后经阴道或经腹取IUD。结果: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发现位置正常49例,部分嵌顿41例,断裂残留28例,扭曲变形6例,腹腔内1例。除腹腔内1例经腹取出外,其余124例全部经阴道一次成功取出。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能够正确指导取器方法,提高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动态观察丹酚酸B(SalB)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NIH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酚酸B治疗组和尼莫地平对照组,复制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模型,并分别在脑缺血30 min再灌注0、30、60 min时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以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不同时点的ET,NO,PAI-1和vWF含量明显升高,而t-PA的含量降低.用丹酚酸B治疗,可调整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尤其是再灌注60 min时可显著降低ET、NO、PAI-1和vWF的含量(P<0.01或P<0.05),同时升高t-PA的含量(P<0.01).结论 丹酚酸B可能通过调整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舒缩、促凝和抗凝物质的平衡,起到减轻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慢性乙肝后肝硬化对肝功能、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等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96例,Child—Pugh分级均为B级。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苦参素(天晴复欣)600mg静脉滴注,1次/d(3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伲福达)20mg/d,口服,2次/d(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并行肝脏B超测定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3个月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苦参素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在保肝、抗肝脏纤维化、降低门脉高压方面比单用苦参素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