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91篇 |
免费 | 667篇 |
国内免费 | 36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7篇 |
儿科学 | 180篇 |
妇产科学 | 155篇 |
基础医学 | 1287篇 |
口腔科学 | 117篇 |
临床医学 | 397篇 |
内科学 | 786篇 |
皮肤病学 | 26篇 |
神经病学 | 610篇 |
特种医学 | 47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455篇 |
综合类 | 1531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276篇 |
眼科学 | 196篇 |
药学 | 795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280篇 |
肿瘤学 | 7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9篇 |
2023年 | 98篇 |
2022年 | 166篇 |
2021年 | 226篇 |
2020年 | 215篇 |
2019年 | 178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255篇 |
2016年 | 275篇 |
2015年 | 311篇 |
2014年 | 368篇 |
2013年 | 530篇 |
2012年 | 413篇 |
2011年 | 432篇 |
2010年 | 354篇 |
2009年 | 373篇 |
2008年 | 404篇 |
2007年 | 370篇 |
2006年 | 373篇 |
2005年 | 353篇 |
2004年 | 318篇 |
2003年 | 275篇 |
2002年 | 201篇 |
2001年 | 184篇 |
2000年 | 148篇 |
1999年 | 127篇 |
1998年 | 100篇 |
1997年 | 102篇 |
1996年 | 100篇 |
1995年 | 99篇 |
1994年 | 90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41篇 |
1984年 | 45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31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23篇 |
1977年 | 10篇 |
1976年 | 19篇 |
197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外源性人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对体外培养人毛囊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将含有HIF—1α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瞬时转染成纤维细胞,应用反转录(RT)-PCR、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HIF-1α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同时通过ELISA检测转染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将该上清加至体外培养的人毛囊和细胞中,显微镜下测量毛囊的平均生长长度,并观察毛囊的形态学变化。并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加入转染上清的细胞活性。结果:成功地将HIF—1α真核表达载体HIF—1α pcDNA3.0瞬时转染了成纤维细胞,用RT-PCR、免疫组化染色可检测出细胞中HIF—1α的表达,MTT检测转染后细胞活性增强,并且该上清液可以检测出VEGF的表达。该上清可以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人毛囊生长.延缓其进入退行期。结论:应用脂质体能够成功地将外源性人HIF—1α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并进行有效表达,其表达的HIF—1α可增强细胞活性,且可诱导转染细胞上清液中VEGF的表达,在体外具有促进人毛囊生长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32.
人牙髓组织缺氧耐受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人正常牙髓和炎症牙髓中的免疫定位,探讨缺氧耐受机制在牙髓炎病程中和牙髓自身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通过SP法对第1组10例健康牙髓、第2组10例深龋(有过敏症状但无牙髓炎症状)患牙牙髓、第3组15例急性牙髓炎牙髓和第4组15例慢性牙髓炎牙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对HIF-1α和COX-2进行免疫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①HlF-1α在第1组健康牙髓和第2组深龋牙髓标本中,只有个别标本呈弱阳性表达,二组问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比其它二组标本则有显著性差异(P〈0.001):第3组急性牙髓炎牙髓呈强阳性表达,第四组慢性牙髓炎牙髓亦呈阳性染色与第3组比较总体偏弱,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COX-2在第1组牙髓中个别标本呈弱阳性表达;第2组标本绝大多数染色呈弱阳性,与第1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3组标本染色均呈强阳性,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伊值分别为P〈0.001,P〈0.05);第4组标本亦呈阳性染色,总体上阳性程度明显高于第l组(P〈0.001),高于第2组(P〈0.05),弱于第3组(P〈0.05)。HIF-1α与COX-2的表达关系主要在第3组和第4组牙髓标本中体现明显,在第3组二者的变化大致呈平行关系;在第4组基本呈反向变化关系。结论:HIF-1α和COX-2在牙髓炎病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在牙髓炎进程中和牙髓自身修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着缺氧环境和缺氧耐受机制。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缺氧条件下氰化钠中毒对大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平原组和高原组。平原组动物在本地常规实验室内处理。高原组动物放置于模拟4000m海拔高度的低压舱内3d后开始实验。为大鼠腹腔注射氰化钠(NaCN)3.6mg/kg染毒,于0、0.5、1、2、4、6h6个时相点麻醉后断头取脑。以干湿质量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法检测脑组织血管通透性,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大鼠脑纹状体和海马组织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和腺苷-磷酸(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含量。结果与平原组比较,高原缺氧环境氰化钠中毒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增加,纹状体和海马组织ATP和ADP含量减少,AMP含量增加。结论高原缺氧可导致大鼠脑组织腺苷酸能量代谢障碍,缺氧条件下氰化钠中毒可进一步加重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同时脑水肿也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缺氧环境下成熟脂肪细胞体外培养的形态学变化,探讨缺氧环境对成熟脂肪细胞去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成人吸脂术后抽吸物提取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诱导为成熟脂肪细胞,在缺血缺氧的环境下培养.观察各时间段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由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诱导而成的成熟脂肪细胞,在缺氧环境培养数日后,细胞从圆形变为可持续分裂的成纤维细胞状细胞.结论 成熟的脂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去分化为成纤维细胞状细胞.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个体机体炎性改变及其胃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特点。方法:对20例由平原急进高原个体于进入高原前、进入高原第三天和第七天进行胃镜检查,并对进入高原后消化系统的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同步抽取血液标本,做血常规的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及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炎症介子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20例平原个体急进高原后血常规WBC、N及IL-1、IL-6、TNF-α、PAF等炎症介子均较平原显著升高,L较平原显著降低,均以进入高原第三天改变最为显著,与进入前比较P<0.01,与第七天比较P<0.05,L为第三天与进入前比较P<0.05、与第七天比较P>0.05。胃镜检查者,进入高原第三天及第七天胃镜检查阳性例数分别为17例(约85%)和10例(50%),与进入高原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胃镜下主要表现有胃黏膜出血、充血、淤血、糜烂、溃疡及胆汁反流等,1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症状(占65%)。结论:高原缺氧对急进高原个体肠道黏膜屏障存在明显的损伤,并引发机体的炎性改变。而机体的这种炎性改变又可能进一步加重胃肠道的黏膜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36.
Harnessing the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in cancer and ischemic disease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37.
38.
39.
40.
目的:观察单纯性热性惊厥(simple febrile convulsion,SFC)患儿不同病程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低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为SFC的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SFC患儿53例,分别于惊厥后24、72 h采取静脉血,另选健康对照组33例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血清NSE和HIF-1α水平。结果 SFC患儿NSE和HIF-1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C患儿NSE和HIF-1α在惊厥后72 h水平高于24 h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外周血NSE和HIF-1α水平的联合测定可作为SFC患儿脑损伤判断的新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