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6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儿科学 | 211篇 |
妇产科学 | 75篇 |
基础医学 | 58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05篇 |
内科学 | 9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28篇 |
特种医学 | 34篇 |
外科学 | 18篇 |
综合类 | 198篇 |
预防医学 | 104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05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58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分析窒息后肾功能损害新生儿的阴离子间隙(AG)变化及其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首先测定151例窒息新生儿的血尿素氮(BUN)、肌酐(Cr)、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然后,从中选取肾损害新生儿60例,并同时测定30例正常足月儿的上述指标,计算AG值并分析。结果窒息后肾损害的60例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为76.7%,且以高AG代酸为主,随窒息程度的加重,BUN、Cr无明显变化。结论窒息后肾功能损害新生儿血AG值可明显异常,需及时处理,BUN、Cr不能早期反映新生儿肾损害。 相似文献
142.
143.
目的 探讨电子胎心监护(EFM)Ⅱ类图形反复性变异减速(VD)产妇的分娩终止时限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并且胎儿心率出现EFMⅡ类图形反复性VD的82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胎儿心率发生轻、中、重度反复性VD的产妇分别为392、246及... 相似文献
144.
在我国,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窒息发生率较高。近年高氧血症对新生儿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产房复苏中如何合理用氧的观点亦发生了巨大改变。目前多数研究资料及相关指南仅局限于足月儿产房复苏中如何合理用氧,将足月儿研究的结论应用于早产儿并不适合。早产儿产房复苏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对提高窒息早产儿存活率和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有极大帮助。将早产儿窒息复苏用氧治疗中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及时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5.
深圳市1997~2006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趋势和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现状与特点。方法:收集1997年~2006年深圳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资料,采用SAS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意外死亡是1~4岁儿童的第1位死因。婴儿期主要意外死亡原因为意外窒息,1~4岁儿童主要意外死亡原因为溺水。结论:意外死亡是儿童期可避免的死亡指标,重视儿童意外死亡,加强对意外死亡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儿童因意外造成的死亡,提高儿童的生存水平。 相似文献
146.
作者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24例窒息后新生儿(其中呼吸衰竭9例)和33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浆ET-1和TXB2(TXA2的稳定代谢产物)及6-K-PGF1α(PGI2的稳定代谢产物)水平,并作动态观察。结果提示,分娩应激、尤其是窒息使新生儿血浆ET-1、TXA2和PGI2水平显著升高,随着缺氧情况改善,3种血管活性物质不同程度下降.ET-1与PGI2,TXA2与PGI2之间均处于动态平衡。血浆ET-1升高的幅度与呼吸衰竭的程度成正相关,ET-1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新旧产程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阴道分娩的低危初产妇分为新产程组(2014年10月-2015年3月,新产程管理,n=4146)和旧产程组(2013年10月-2014年3月,旧产程管理,n=3879)。评价两组第一、二、总产程时限、分娩方式、产时发热、分娩镇痛、产后出血率、会阴侧切、阴道助产、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情况。结果:新产程组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长于旧产程组,分娩镇痛率(38.5%)、新生儿体重(3391.5±377.7g)及产后出血率(10.9%)高于旧产程(26.4%、3372.6±372.1g和6.3%),会阴侧切率(25.1%)低于旧产程组(36.8%)(均P0.05);产时发热(6.5%)、阴道助产率(8.9%)、新生儿窒息(0.9%)以及新生儿入住重症监护室的发生率(8.4%)与旧产程组(6.2%、8.7%、1.2%及7.3%)无差异(P0.05)。结论:新产程管理下新生儿结局与旧产程未见差异,但尚不能完全证实对产后出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干预异常的凝血象提供依据。方法:将276例新生儿分为4组,即正常足月儿(70例)、窒息足月儿(65例)、无窒息早产儿(77例)、窒息早产儿(62例)。在出生后24h内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等5项指标。结果:窒息足月儿与正常足月儿PT、APTT、Fg、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窒息足月儿D-二聚体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无窒息早产儿比较,除TT外,窒息早产儿PT、APTT均延长,D-二聚体升高,Fg降低(P<0.05);与窒息足月儿比较,窒息早产儿PT、APTT、TT均延长,D-二聚体升高,Fg降低(P<0.01)。结论:窒息足月儿大都存在以高凝为特征的前DIC或DIC早期,窒息早产儿更容易发生DIC。 相似文献
149.
目的:研究CK-MB在反映新生儿窒息所致的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9例实验组及20例对照组,其中将实验组分成合并脑损伤(27例)和不合并脑损伤(22例)两对比组,分别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与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其总CK活性、同工酶活性和CK-MB%。结果:(1)对照组两方法测定结果比较,自动生化分析仪法测定的CK-MB%高于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简称电泳法)检测的结果(P<0.01)。实验组中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的CK-MB%高于电泳法检测的结果(P<0.01)。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CK-MB%测定结果无差别(P>0.05)。(2)实验组中合并脑损伤组中CK-MB%和不合并脑损伤组比较,测定结果无差别(P>0.05)。结论:自动生化分析仪法测定的CK-MB%明显高于电泳法检测的CK-MB%。上述两种方法检测的CK-MB%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以及在新生儿窒息中是否合并脑损伤并无显著性差异,不宜作为诊断新生儿窒息所致的脑损伤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0.
目的研究窒息新生儿生后72 h内三个不同时间段电解质水平变化及电解质紊乱情况。方法选择符合观察条件的重度窒息新生儿23例(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新生儿27例(轻度窒息组),分别于生后0~24h、25~48 h、49~72 h三个时间段抽取静脉血2ml检查,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血钠、钾、氯、钙、磷、镁等电解质水平变化情况及低钠、钾、钙、镁血症发生率。结果生后三个时间段血钠、钙水平重度窒息组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血镁水平在25 ~48 h和49~72h时间段重度窒息组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而在0~24h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水平仅在49 ~72 h时间段重度窒息组明显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血氯、磷水平在各个时间段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窒息新生儿生后易发生电解质紊乱,以25 ~48 h时间段为甚,而低镁血症则多发生在25~48 h、49 ~72 h两个时间段。应在不同时间段检测血气、电解质水平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