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6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17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111篇 |
临床医学 | 87篇 |
内科学 | 120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345篇 |
外科学 | 125篇 |
综合类 | 60篇 |
预防医学 | 12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9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29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9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1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1975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1971年 | 2篇 |
1970年 | 3篇 |
196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超声评价老年人高血压大动脉重塑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高血压大动脉结构及功能变化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重塑特点。方法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52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52例健康老年人及25例健康非老年人。以颈动脉、肱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内径(r)及IMT/r比值作为大动脉结构变化指标,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及横断面顺应性作为功能变化指标。结果老年高血压组与健康老年组比较,颈动脉IMT及r显著增加,分别为(0.97±0.21)mm和(0.82±0.12)mm,(7.41±2.13)mm和(6.38±0.45)mm,(P<0.05);肱动脉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及横断面顺应性显著下降,分别为(6.31±1.81)%和(11.37±3.84)%,(12.53±5.04)10-3mm2/mmHg和(29.60±7.75)10-3mm2/mmHg,(P<0.01)。两组资料合并后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肱动脉与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呈显著负相关(r=-0.362,P=0.006)。健康老年组与健康非老年组比较,肱动脉IMT、IMT/r明显增大,分别为(0.42±0.04)mm和(0.35±0.07)mm,(10.17±1.28)%和(8.51±1.46)%,(P<0.01),内皮依赖舒张功能显著降低,分别为(11.37±3.84)%和(14.55±2.21)%,(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重塑以动脉壁增厚、内皮功能失调及动脉顺应性降低为特征;动脉壁增厚与动脉顺应性降低相互依存;高分辨超声是无创评价大动脉重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32.
目的 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大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硬化的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高血压前期、高血压、正常血压各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动脉硬化诊断装置VP-1000测定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多普勒彩色超声观察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以及斑块形成情况,比较三组间差异.比较各血压组合并颈动脉斑块时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分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结果 (1)随着血压从正常向高血压转变,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呈上升趋势,高血压前期组(1 390±171 cm/s)较正常血压组(1 293±151 cm/s)升高但低于高血压组(1 652±291 cm/s,P<0.01);踝臂指数高血压前期组(1.115±0.060)与正常血压组(1.114±0.06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血压组明显升高(1.132±0.067,P<0.01).(2)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率及斑块发生率在高血压前期组与正常血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高血压组显著升高(P<0.01);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高血压前期组(0.73±0.10mm)与正常血压组(0.72±0.12 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高血压组显著增厚(0.78±0.16 mm,P<0.01).(3)有或无合并颈动脉斑块时,高血压前期组脉搏波传导速度均较正常血压组升高(P<0.01),但低于高血压组(P<0.01);各血压组合并颈动脉斑块时脉搏波传导速度较无颈动脉斑块时均升高(P<0.01).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271,P<0.01),校正血压因素后相关性仍存在(r=0.156,P<0.01).结论 高血压前期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升高.提示存在早期动脉硬度改变.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作为评估高血压前期动脉硬度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933.
肢体缺血后代偿性血管新生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后代偿性血管新生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和意义.方法 股动脉结扎法建立裸鼠肢体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3天及术后1、2、3、4周观察裸鼠肢体缺血的改变,应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缺血肌肉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和基因在缺血肌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裸鼠肢体坏疽于术后1~2周最为严重,至术后3~4周时有所改善.缺血后的肌肉纤维萎缩、变形,3~4周时逐渐好转.微血管数于缺血后2周时最多.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于缺血后3天时最为强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于缺血后1周时达高峰,至缺血后3~4周时,各基因的表述均接近正常对照.结论 肢体缺血发生后,低氧诱导因子1α、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介导了短暂的血管新生过程,但微血管的生成数量有限,尚不足以代偿肢体缺血的状态. 相似文献
934.
Active isometric wall tension was studied at different levels of passive wall tension in isolated circular 2 mm long segments of human epicardial coronary arteries and veins, and maximum active wall tension was calculated to 6.60 mN/ mm for arteries and 0.86 mN/mm for veins. Vasomotor responses to sympathetic co-transmitters were studied at resting tension and after precontraction with U46619. Noradrenaline (NA) and adenosine 5-triphosphate (ATP) induced strong contractions of veins, whereas relaxant responses dominated in arteries. Isoprenaline potently relaxed all arteries and veins. Prazosin and rauwolscine in a concentration of 10–7 M both competitively antagonized NA-induced contraction of arteries and veins. For uridine 5-triphosphate (UTP), relaxant responses were demonstrated in most arteries but only some veins. Neuropeptide Y (NPY) elicited no observable vasomotor responses in either arteries or veins. Mechanical removal of the arterial endothelium did not significantly alter relaxant responses to NA, ATP, UTP or isoprenaline. In conclusion, 1-and 2-adrenoceptors mediating contraction and -adrenoceptors mediating relaxation seem to be present in both human epicardial coronary arteries and veins. When applied to isolated epicardial coronary vessels, NA and ATP had a stronger influence on vasomotor tone than NPY and UTP, mediating strong contraction of veins but mainly relaxation of coronary arteries, that was independent of an intact endothelium. 相似文献
935.
936.
鼻出血是最常见的耳鼻咽喉科急症之一,快速、准确地定位鼻出血部位,对于耳鼻咽喉科医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挑战性.熟悉鼻腔动脉血管的分布特点,掌握原发性鼻出血的常见部位,有利于鼻出血的治疗,这对于鼻专科医生至关重要.本文对鼻出血的分类、鼻腔血供、原发性鼻出血的常见部位及其责任血管、原发性鼻出血的治疗等进行综述.深... 相似文献
937.
938.
背景与目的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的治疗方法在不断更新,且随着血管重建技术与自体器官移植技术的进步,血管侵犯的LAPC的手术根治率也极大提高。本文探讨小肠自体移植式扩大胰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肠系膜根部受侵的2例LAPC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为女性,分别为66岁和58岁,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胰腺钩突恶性肿瘤,肿瘤侵犯并包绕肠系膜上动脉(SMA)及空肠动脉分支。2例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可,均有十二指肠梗阻表现而未实施化疗,术前心、肺、肝、肾功能经评估患者均能耐受手术,实施小肠自体移植式扩大胰腺癌根治术。手术的关键是将小肠连同肿瘤标本一并切除至体外,再迅速移除标本,后遵循“先动脉、后静脉”的顺序进行SMA/肠系膜上静脉(SMV)重建。结果 2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实施,患者1使用脾动脉翻转与SMA进行重建,SMV与门静脉(PV)对端吻合,小肠热缺血时间为24 min,术后病理诊断为胰腺低分化腺癌。患者2使用SMA端端吻合重建,SMV与PV对端吻合,小肠热缺血时间为18 min,术后病理诊断为胰胆管型壶腹癌。2例患者术后恢复均良好,没有出现动静脉血栓,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 d和21 d。截至2023年8月1日,2例患者分别已在门诊随访12个月与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除患者2血糖控制尚不平稳外,2例均未见复发或转移证据。结论 从对2例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看,对于侵犯肠系膜根部的LAPC患者采用小肠自体移植式的扩大根治术可以安全成功实现,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种可以获得解除病痛、增加生存机会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