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85篇 |
免费 | 781篇 |
国内免费 | 42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篇 |
儿科学 | 58篇 |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126篇 |
口腔科学 | 38篇 |
临床医学 | 376篇 |
内科学 | 465篇 |
皮肤病学 | 52篇 |
神经病学 | 202篇 |
特种医学 | 30篇 |
外科学 | 371篇 |
综合类 | 1571篇 |
预防医学 | 134篇 |
眼科学 | 68篇 |
药学 | 1747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902篇 |
肿瘤学 | 3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0篇 |
2023年 | 327篇 |
2022年 | 649篇 |
2021年 | 653篇 |
2020年 | 547篇 |
2019年 | 266篇 |
2018年 | 181篇 |
2017年 | 171篇 |
2016年 | 146篇 |
2015年 | 164篇 |
2014年 | 214篇 |
2013年 | 301篇 |
2012年 | 278篇 |
2011年 | 265篇 |
2010年 | 231篇 |
2009年 | 170篇 |
2008年 | 205篇 |
2007年 | 280篇 |
2006年 | 281篇 |
2005年 | 282篇 |
2004年 | 218篇 |
2003年 | 334篇 |
2002年 | 154篇 |
2001年 | 189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82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8篇 |
197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在开放式压力控制培养系统作用下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retinal neurons,BNs),观察米诺环素对其活性及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受损RNs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出生0~3d的Sprague Dawley(SD)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体外混合培养,制备RNs加压培养模型。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来观察米诺环素对上述损伤细胞的保护及治疗作用,以及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表达的改变。结果加压培养后,在倒置显微镜下RNs与对照组相比形态改变较明显,细胞活力降低,大量细胞发生凋亡(占53.93%),而米诺环素治疗组(20μmol/L)细胞则形态改善,活力显著增高,凋亡数目减少(占17.2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示米诺环素治疗组细胞内iNOs和caspase-3表达较加压损伤组减少。结论一定剂量的米诺环素在体外可有效抑制压力引起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及凋亡,抑制iNOs和caspase-3的表达可能是其潜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2.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当归四逆汤中单味药白芍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建立白芍水煎液和当归四逆汤指纹图谱,明确成分传递规律;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白芍的Q-marker。结果建立了15批白芍水煎液和15批当归四逆汤指纹图谱,并各指认其中5个色谱峰,分别为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苯甲酰芍药苷;经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潜在的2个活性成分、8个核心靶点、13条关键通路,表明白芍主要通过这些成分、靶点、通路发挥作用,初步预测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为白芍潜在的Q-marker。结论研究分析预测的Q-marker,为白芍质量的全面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白芍功效关联物质的研究及作用机制的阐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和转录组学探究丹栀逍遥散防治焦虑肝郁化火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检索并获取丹栀逍遥散的活性成分及靶标、焦虑肝郁化火证靶标信息,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将交集基因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以确定最终需要验证的靶标。利用GEO数据库转录组学验证整合网络药理学结果,同时采用动物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与焦虑肝郁化火证相关的靶标13个,丹栀逍遥散活性成分430种。整合药理学结果显示,丹栀逍遥散防治焦虑肝郁化火证主要通过调控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 receptor,AMPAR)、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的激活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s,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相似文献
84.
85.
86.
87.
凉血活血胶囊全方及拆方对Jurkat 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及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性观察银屑病有效方剂凉血活血胶囊中凉血药、解毒药及全方含药血清对模拟银屑病病理状态的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及释放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探讨配伍的科学基础。方法:选用Jurkat E6-1 T淋巴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以多克隆刺激剂佛波醇酯(phorbol 12,13-dibutyrate,PDB)和离子霉素(ionomycin,Iono)刺激活化细胞株体外模拟银屑病的关键病理环节。根据组方规律将凉血活血胶囊方中的药物拆分为凉血药(白茅根、紫草根、茜草根、赤芍、生地)和解毒药(板蓝根、紫草根、熟大黄、羚羊角粉)两部分,采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将全方及凉血、解毒组分中药制备成含药血清作用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含药血清对活化及正常的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药物对T淋巴细胞早期活化标志分子CD69表达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检测药物对T淋巴细胞所释放Th1类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凉血活血胶囊全方及凉血、解毒组分的含药血清均可显著降低活化的T淋巴细胞的活性,明显抑制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并有效下调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组间比较发现,全方组总体药效优于各拆方组,尤其在抑制细胞活性和降低TNF-α分泌上表现突出。解毒组除在调节IL-2,TNF-α分泌上作用与凉血组相当外,其余各项药效均优于凉血组;尤其是在对细胞活性及IFN-γ分泌的抑制作用方面,解毒组可接近全方的作用效果。结论:凉血活血胶囊及其凉血、解毒组分均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和释放细胞因子,且全方作用优于凉血、解毒拆方,提示银屑病热、毒并存,临床治疗凉血、解毒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8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香菇多糖抑制三阴乳腺癌(TNBC)的作用机制并采用细胞和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与TNBC相关基因靶点,利用TCMID、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和GeneCards数据库查询香菇多糖相关基因靶点。使用Sangerbox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0软件将共同靶点进行可视化处理,筛选核心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利用Metascape软件进行转录因子及相关调控基因特异富集。体外培养小鼠TNBC细胞4T1和人TNBC细胞MDA-MB-231,磺酰罗丹明B染色法观察香菇多糖(31.25、62.5、125、250、500、1 000μg·mL-1)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健康雌性BABLC小鼠sc接种1×106个4T1-Luc细胞构建TNBC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香菇多糖(100、200 mg·kg-1)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 mRNA表达。结果 数据库及软件分析得到香菇多糖治疗TNBC关键靶点52个,靶点主要涉及PI3K-Akt、AGE-RAGE、HIF-1、MAPK信号通路和肿瘤蛋白多糖相关通路,PPI分析得到VEGFA、STAT3、MAPK1、IL2、TNF、RELA、AKT1、MAPK3、BCL2L1和HSP90AA1 10个hub基因。与对照组比较,香菇多糖对4T1和MDA-MB-231细胞存活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0.01),且作用呈浓度相关性;在给药14、21d后,与模型组比较,香菇多糖能够剂量相关性地抑制小鼠TNBC肿瘤的生长,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0.01),21 d抑制率达到(91.9±4.7)%;与对照组比较,香菇多糖给药后能够剂量相关性抑制STAT3和VEGFA的mRNA表达,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 香菇多糖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抑制TNBC的生长。 相似文献
89.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土茯苓抗痛风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及通路。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土茯苓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并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靶点间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交联分析,筛选出土茯苓治疗痛风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MAS3.0生物分子功能系统获取通路的相关信息并制成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预测得到土茯苓治疗痛风的有效成分11个和有效靶点39个,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有关,且MAPK1、RELA、PTGS2等靶点基因可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了土茯苓治疗痛风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土茯苓治疗痛风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川楝子肝毒性机制。方法 通过TCMSP、PubChem、SwissADME数据库及文献检索筛选川楝子的潜在毒性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潜在毒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再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搜索与肝脏损伤相关的靶点,将毒性成分预测靶点与肝脏损伤靶点取交集靶点,获得毒性成分肝脏潜在作用靶点,再利用软件Cytoscape 3.8.2版进行毒性成分–预测靶点、毒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毒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核心通路网络的构建,采用AutoDock 1.5.6版进行分子对接,并应用PyMOL软件对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示例。结果 筛选得到6个川楝子潜在毒性化合物,分别是toosandanin、meliasenin B、trichilinin D、1-O-tigloy-1-O-debenzoylohchinal、butenolide、5-hydxoymethylfurfural,与肝脏损伤共同作用靶点103个。GO和KEGG结果显示,川楝子通过蛋白质磷酸化、凋亡过程的负调控、对异种生物刺激的反应、酶激活的正向调控等过程引起肝脏毒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川楝子中toosandanin、trichilinin D、1-O-tigloy-1-O-debenzoylohchinal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对川楝子致肝毒成分、机制、靶点、通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为进一步对川楝子的临床应用研究和效应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