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B(TNFB)过度表达时对细胞凋亡、c-JUN、p-JUN与p-JNK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用TNFB、TUNEL、c-JUN、p-JUN与p-JNK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D大鼠与转小鼠TNFB基因大鼠缺血1h再灌注24h时的细胞凋亡、c-JUN、p-JUN与p-JNK的表达。结果:与SD大鼠相比,转小鼠TNFB基因大鼠缺血1h再灌注24h后,脑组织凋亡细胞显著增多,c-JUN、p-JUN与p-JNK过度表达显著,以上指标变化均显著高于SD大鼠。结论:TNFB的过度表达加剧缺血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为c-JUN、p-JUN与p-JNK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喉鳞癌 (LSCC)癌变过程中P53和Bcl- 2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技术检测 2 0例喉正常粘膜 (LNM)、38例喉粘膜不典型增生 (LAH)和 50例LSCC中P53和Bcl- 2的表达情况。结果 :P53蛋白阳性染色局限于细胞核 ,Bcl- 2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在LNM、LAH和LSCC中 ,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 0 % (0 / 2 0 )、52 6 % (2 0 / 38)和 62 0 % (31 / 50 )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χ2 =2 2 72 2 P =0 0 0 1 ) ;Bcl- 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0 % (1 / 2 0 )、76 3 % (2 9/ 38)和 50 0 %(2 5/ 50 ) ,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 (χ2 =2 6 698 P =0 0 0 1 )。Bcl- 2在Ⅰ、Ⅱ、Ⅲ级LS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 1 1 % (1 / 9)、44 0 % (1 1 / 2 5)和 81 3 % (1 3/ 1 6)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χ2 =1 2 0 54 P=0 0 0 2 ) ;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分别为 66 7% (1 8/ 2 7)和 30 4% (7/ 2 3) ,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 (χ2 =6 52 2 P =0 0 1 1 ) ,而P53与LSCC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在LAH和LSCC两组中 ,P53和Bcl- 2之间均呈负相关 (P <0 0 5)。结论 :P53和Bcl- 2异常表达是LSCC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Bcl- 2基因过表达与LSCC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125I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体内外凋亡的可能性及其对p16基因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HG-44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125I诱导SHG-44细胞凋亡及对细胞周期影响,采用免疫组化的办法,检测125I治疗前后的p16蛋白表达改变,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内人胶质瘤模型,1周后经MRI检测后,于肿瘤区接种125I,2周后复查MRI行接种前后肿瘤大小检测,3周后处死大鼠,取对照组及肿瘤周边组织及肿瘤组织行p16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25I接种1周后核磁共振检查,脑内形成实体瘤;125I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细胞凋亡,促进p16蛋白表达.结论 125I具有体内外抑制SHG-44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促进p16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5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于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Res组),对照组细胞用2% FBS的DMEM培养,培养24 h后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两组A549细胞形态的变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Ⅰ、p62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活化caspase-3的表达。结果 A549细胞培养24 h后,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Res组细胞形状较对照组变圆,细胞排列稀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Res组A549细胞胞浆内大量自噬体形成。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Res组A549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LC3 Ⅱ/Ⅰ表达升高(0.151±0.032 vs 0.093±0.013,P=0.011;3.644±0.122 vs 1.903±0.054,P<0.001),p62蛋白表达下降(0.032±0.002 vs 0.061±0.005,P=0.021);促凋亡相关蛋白Bax、活化caspase-3表达升高(0.633±0.061 vs 0.423±0.053,P=0.011;0.154±0.004 vs 0.111±0.011,P=0.002),而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降(2.437±0.055 vs 3.503±0.138,P<0.001)。结论 白藜芦醇可通过促进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过度自噬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中药活性成分蛇床子素对阿霉素抗前列腺癌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在阿霉素和蛇床子素处理下的细胞活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阿霉素和蛇床子素对LNCaP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p53、乙酰化p53和Puma的表达水平、细胞色素C的释放水平及caspase-9和caspase-3活化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阿霉素和蛇床子素对LNCaP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蛇床子素联合治疗能明显提高阿霉素对p53野生型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的杀伤力。蛇床子素处理能显著抑制LNCaP细胞中SIRT1的表达,转染SIRT1过表达质粒后,蛇床子素、阿霉素联合治疗对LNCaP细胞的杀伤力受到显著抑制(P0.05)。蛇床子素联合阿霉素显著升高LNCaP细胞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和乙酰化水平,转染p53 si RNA后,蛇床子素对阿霉素的协同作用明显减弱。蛇床子素联合阿霉素显著诱导LNCaP细胞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中,增强细胞中的caspase-9及下游caspase-3的活性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结论:蛇床子素通过下调前列腺癌LNCaP细胞中SIRT1的表达促进阿霉素诱导的p53依赖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6.
唐华非  刘松青  李飞  冯华 《中国药房》2010,(13):1165-1167
目的:考察缓释药物载体聚乳酸在脑内应用的安全性。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加入聚乳酸处理后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毒性,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自制聚乳酸空白片,植入大鼠颅内30d后,经行为能力测试、HE染色和Nissl染色检测聚乳酸对脑神经元及其功能的影响,并与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聚乳酸组神经元培养至第7、9、12天时,CCK-8吸光度值及细胞凋亡率均无显著差异;30d后聚乳酸空白片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组织有轻微炎症反应,但神经元数量和形态功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结论:聚乳酸对体外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元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不显著,对脑内神经组织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茶多酚主要成分没石子儿茶素没石子酸酯( EGCG)诱导人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过程中对Akt信号途径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不同浓度EGCG (6.3、12.5、25.0、50.0 μmol/L)处理Panc-1细胞,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生长抑制作用,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中Akt分子(60 x103)的变化及Bad分子(23×103)的变化.结果 EGCG以时间及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Panc-1细胞增殖并诱导Panc-1细胞凋亡(P<0.05).同时ECCG剂量依赖性降低了p-Akt( ser473)和p-Bad(ser136)蛋白的含量,而Akt总蛋白和Bad总蛋白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EGCG可通过抑制Akt信号通路并减轻该通路对Bad蛋白的阻断作用而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8.
龟板提取物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Y  Wu YL  Cao JH  Chen DF  Zhou JH  Deng RD 《中药材》2011,34(3):400-403
目的:探讨龟板提取物(Plastrum testudinis Extracts,PTE)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PC12细胞同时100μmol/mL 6-OHDA损伤24 h的方法建立PC12细胞凋亡模型。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6-OHDA组及PTE 3、30μg/mL组四组。在施加处理因素24 h后,MTT比色分析测定细胞光密度值,Amm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CL-X/L的表达水平。用Bio-Rad Quantity One凝胶分析系统对条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MTT与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PTE能提高PC12细胞活力,降低PC12细胞凋亡率,并呈剂量依赖性,PTE 3、30μg/mL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龟板提取物使BCL-X/L表达增强,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龟板提取物具有抑制6-羟基多巴胺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CL-X/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长效干扰素人血清白蛋白融合干扰素(HSA-IFNα2b)对HepG2.2.15细胞增殖、凋亡及其HBsAg与HBeAg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体外抑制乙肝病毒的机制。方法:采用SRB法分析HSA-IFNα2b作用HepG2.2.15细胞3,6 d后对其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分析不同剂量HSA-IFNα2b作用不同时间后HepG2.2.15细胞HBsAg与HBeAg的表达水平,Hochest33342、PI双染法观察细胞的凋亡和死亡,Western Blot印迹检测Bcl-2、Bax的表达。结果:HepG2.2.15细胞的增殖在加HSA-IFNα2b作用3,6 d后都有所抑制,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表达明显下降,并与浓度相关,HSA-IFNα2b浓度为10 000 U.mL-1时,培养6 d后HBsAg的抑制率达87%以上。Hochest33342、PI双染结果显示当HSA-IFNα2b浓度在1 250U.mL-1时可见少量的凋亡细胞,凋亡细胞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并有少量死亡细胞出现。Western Blot印迹检测随药物浓度的增加Bcl-2的表达降低而Bax的表达增加。结论:HSA-IFNα2b体外可明显抑制HepG2.2.15细胞的增殖及HB-sAg的表达,并可引起HepG2.2.15细胞的凋亡和死亡。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晚期糖基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对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为临床上提高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心肌病后供体干细胞的存活率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采用全骨髓法从人的骨髓标本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含10%FCS的L-DMEM 培养细胞,0.25%的胰酶消化后按1:2 比例传代接种培养,对第3代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44、CD105和CD34.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GE-BSA,作用24 h后加入CCK-8溶液,37℃5%CO2培养箱培养1 h,用酶标仪在45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采用Annexin V/PI 双染法进行染色,避光作用20 min后,将细胞置于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凋亡率.同时对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进行测定,并且测定细胞内的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 传代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鱼群样或漩涡状排列,细胞为长梭形,贴壁紧密,形态较为一致.细胞表面标志CD105(间充质干细胞相对特异性标志)及CD44(黏附分子,基质细胞表达)呈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8.9%、97.8%;CD34(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及内皮细胞阳性)呈阴性表达,表达百分率为0.8%.与对照组相比,20、50、100和200 mg/L AGE-BSA均不同程度地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而细胞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却受到了抑制,具有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活性氧生成、减少抗氧化酶生成,增强氧化应激,破坏细胞内环境稳定性,从而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