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检测XE-TNFαm2靶向融合蛋白作为新型生物性药物抑制SIV病毒感染CEMx-174细胞的作用。方法 XE-TNFαm2、SIV和CEMx-174细胞共同培养,在培养的第5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P27抗原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流式细胞仪测试SIV阳性细胞,应用PE-annexin V凋亡检测试剂盒测试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结果 XE-TNFαm2在细胞安全最大药物浓度50μg/mL时,对SIV病毒抑制率为40%。细胞早期凋亡率在XE-TNFαm2浓度6.25μg/mL时为37.1%。结论融合蛋白XE-TNFαm2对SIV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部分作用推测是因通过诱导感染细胞产生凋亡导致病毒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大黄素联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抑制胰腺癌细胞系PANC-1细胞增殖的作用,探讨大黄素促PANC-1细胞凋亡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MTT方法检测大黄素单药以及与吉西他滨联合应用对PANC-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ELISA方法测定细胞上清IL-6水平.RT-PCR方法检测大黄素处理后PANC-1细胞内侵袭相关基因MMP-9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大黄素以及吉西他滨处理PANC-1后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加药处理细胞72h后,大黄素组(40 μmol/l)PANC-1细胞抑制率为31%,GEM组(20μmol/l)的抑制率为35%,联合用药组的抑制率为4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浓度大黄素组为(22.41±2.27) ng/ml,联合用药组为(15.44±3.91) ng/ml.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组、联合用药组MMP-9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GEM组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组、GEM组、联合用药组Bax表达水平上调,但Bcl-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黄素组、GEM组、联合用药组的Bax/Bcl-2分别为2.71 ±0.25,4.73---0.17,5.72 ±0.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4 ±0.15,结论:体外研究结果显示大黄素能够抑制肿瘤PANC-1细胞增殖,具有促细胞凋亡的作用,与吉西他滨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棉酚(gossypol)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棉酚与胃癌细胞株SGC-7901作用,采用MTT法检测凋亡情况。结果经棉酚处理后增殖能力降低,细胞显示明显凋亡征象,并随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棉酚在体外能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发生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是一种具有潜在抗肿瘤作用的药物,值得进一步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1)假手术组;(2)正常血糖脑缺血组;(3)糖尿病脑缺血组;(4)糖尿病脑缺血+15d-PGJ2干预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应用改良的Zea-Longa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糖尿病脑缺血组+15d-PGJ2干预组在成功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给予15d-PGJ2 200 μg·kg-1·d-1腹腔注射21 d后应用改良的Zea-Longa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3 h腹腔注射15d-PGJ2 400 μg·kg-1,以后6 d每天给予15d-PGJ2 200μg·kg-1·d-1腹腔注射。每组分别于24 h、7 d各处死一批大鼠,并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胶质细胞CD68的表达水平及ELISA检测TNF-α与IL-1β水平,另一组用TUNEL法原位标记DNA片段检测凋亡细胞计数。结果 正常血糖脑缺血组、糖尿病脑缺血组、糖尿病脑缺血+15d-PGJ2干预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24 h、再灌注7 d CD68阳性面积、TNF-α与IL-1β水平、神经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5); 糖尿病脑缺血组在再灌注24 h、再灌注7 d CD68阳性面积、TNF-α与IL-1β水平、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脑缺血组(P<0.05); 糖尿病脑缺血+15d-PGJ2干预组再灌注24 h、再灌注7 d CD68阳性面积、TNF-α与IL-1β水平、神经细胞凋亡率低于未干预组(P<0.05)。结论 糖尿病脑缺血组与正常血糖脑缺血组相比较CD68阳性面积更大、TNF-α与IL-1β水平更高及神经细胞凋亡率更高; 15d-PGJ2可减少糖尿病脑缺血大鼠小胶质细胞激活、减少炎症因子分泌、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增殖、凋亡等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SAHA作用于MDA-MB-435细胞后,采用MTT、流式细胞分析、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周期阻滞情况及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 结果 MTT检测结果表明SAHA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发现SAHA可导致G2/M期周期阻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活性氧(ROS)产生并发生早期凋亡。同时,SAHA可下调周期蛋白cyclinB、活化p38-MAPK及JNK,抑制p53的表达且可能不是通过PI3K通路、P38 MAPK通路、ERK1/2通路和NF-κB 、JNK通路起作用。结论 SAHA能抑制MDA-MB-435细胞增殖,诱导其周期阻滞及早期凋亡,活化细胞内相关增殖分子,可作为乳腺癌潜在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及异丙酚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异丙酚组、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阻断肝门30 min后开放血流,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异丙酚组与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于肝门阻断前10min腹腔注射异丙酚50 mg/kg或相应剂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1 h处死动物.假手术组不阻断肝门,于上述各相应时间点注射生理盐水与处死动物.留取肺脏组织,原位末端转移酶(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检测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湿/干重(W/D)比值及肺组织病理.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W/D比值、AI与MDA含量均显著增高(P均<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病理学方面,缺血再灌注组肺泡腔完整性破坏,间隔增厚,并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2)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异丙酚组W/D比值、细胞凋亡指数(AI)与MDA含量显著降低(P均<0.01);而SOD活性显著增加(P<0.01);病理学改变减轻.结论 细胞凋亡可能在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异丙酚对全肝缺血再灌注后肺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维生素D3对黑色素瘤细胞株A375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唑氮蓝比色(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酶标记(TUNEL)法计数凋亡细胞.结果10-7mol/L的1.25(OH)2D3可以抑制A375增生,改变细胞周期时相分布,致G0/G1期阻滞,加强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紫杉醇的作用,促进细胞凋亡.结论维生素D3可以作为细胞凋亡诱导剂,成为新一种黑色素肿瘤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时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月龄4~6月,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6组(n=10):对照组(C组)、10%脂肪乳组(F组)、异丙酚30 mg/kg(P1)组、异丙酚40 mg/kg(P2)组、异丙酚50 mg/kg(P3)组和异丙酚60 mg/kg(P4)组.P1组、P2组、P3组和P4组异丙酚用10%脂肪乳稀释至6 ml/kg,C组和F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或脂肪乳.全麻下开腹阻断左肾动脉远端的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30 min进行脊髓缺血,自缺血即刻开始,各组以12 ml·kg-1·h-1的速率经股动脉输注生理盐水(C组)、10%脂肪乳(F组)和不同剂量异丙酚(P1~4组),30 min后停止输注,开放腹主动脉行再灌注.再灌注48 h时,取L4~6脊髓组织,光镜下计数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细胞;采用TUNEL法计数脊髓前角总细胞和凋亡细胞,计算细胞凋亡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前角cagpase-3表达.结果 与C组和F组比较,P1~4组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升高,凋亡指数降低,caspase-3表达下调(P<0.05);与P1组比较,P2~4组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升高,凋亡指数降低,P3组和P4组cagpase-3表达下调(P<0.05);与P2组比较,P3组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升高,P4组降低,P3组和P4组凋亡指数降低,caspase-3表达下调(P<0.05);与P3组比较,P4组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降低,凋亡指数升高,cagpage-3表达上调(P<0.05).结论 腹主动脉阻断期间,经腹主动脉输注30~60 mg/kg异丙酚可抑制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且与剂量有关,其机制与下调脊髓cagpag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诱导Raji恶性淋巴瘤细胞核因子-kB(NF-kB)活化与凋亡关系,并探讨地塞米松(DXM)对其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细胞NF-kB活化水平;采用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d)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化疗药物诱导Raji恶性淋巴瘤细胞NF-kB活化与化疗药物诱导细胞凋亡明显相关,lμmol/LDXM能显著抑制阿糖胞苷(Ara-C)lμmol/L或鬼臼乙叉甙(VP-16)lμmol/L诱导的Raji细胞NF-kB活化,抑制率分别为48.68%和44.39%,并增强它们诱导Raji细胞凋亡的作用,凋亡增加率分别为57.8%和37.5%。Raji细胞在接触化疗药物前,NF-kB亦有一定程度的活化。结论化疗药物在诱导Raji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同时活化NF-kB,DXM可通过抑制NF-kB活化以增强化疗药物诱导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mPer2在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构pcDNA3.1-mper2和pcDNA3.1空质粒分别转染入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中。提取两组细胞的总RNA和总蛋白,利用特异引物和抗体,分别检测两组细胞中p53和c-Myc基因在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RT-PCR和蛋白印迹检测均显示与转染pcDNA3.1( )空质粒相比,转染pcDNA3.1-mPer2入B16细胞后,p53的表达增高,而c-Myc表达降低。结论:mPer2可能通过抑制细胞癌基因c-Myc的表达,促进抑癌基因p53的表达,从而抑制B16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