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 观察分析安罗替尼二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广泛期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一线化疗失败后拒绝二线化疗,自愿选择口服安罗替尼靶向抗肿瘤治疗,每两周期进行一次疗效评价,观察安罗替尼的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5例、疾病稳定(SD)17例、疾病进展(PD)8例。客观缓解率(ORR)为16.7%,疾病控制率(DCR)为73.3%,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2月,总生存期(OS)为8.6月。最常见不良反应为疲劳乏力、高血压、厌食、体重减轻等,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结论 安罗替尼二线治疗广泛期SCLC疗效较好,且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分析安罗替尼联合依托泊苷加顺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联合组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60.36±6.33)岁。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60.85±6.69)岁。对照组给予依托泊苷加顺铂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罗替尼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1、2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Karnofsky功能状况(KPS)评分。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χ2检验。结果 联合组临床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74.51%(38/51)比54.90%(28/51),88.24%(45/51)比70.59%(36/51),均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6个周期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3.36±17.41)分比(73.25±13.20)分](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均显高于对照组[62.75%(32/51)比43.14%(22/51),49.02%(25/51)比29.41%(15/51),均P<0.05]。联合组患者PFS为9.8个月(95%CI:7.7~11.6个月),对照组患者PFS为7.2个月(95%CI:4.6~9.8个月),两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依托泊苷加顺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更好,能够有效延长1、2年生存率与PFS,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3.
〔摘 要〕 目的:探讨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2 月长 沙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68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各 3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血清癌胚抗原(CEA)、疾病进展或死亡时间、总生存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 疗前,两组患者的 VEGF 和 CEA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VEGF 和 CEA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缓解率比对 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 VEGF 和 CEA 水平, 延长其无进展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Tspan8基因敲除联合安罗替尼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质粒并敲除SW480细胞的Tspan8基因,Western blot法检测敲除效果。采用MTT法计算安罗替尼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实验分为对照组、安罗替尼组、Tspan8敲除组和联合组。采用细胞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安罗替尼对SW480细胞中Tspan8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在Tspan8敲除组中,SW480-KO-Ⅲ细胞的敲除效率最高,用于后续实验。不同浓度的安罗替尼在不同作用时间均能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1),根据IC50选择14 μmol/L为后续实验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安罗替尼组、Tspan8敲除组和联合组的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水平明显提高(P<0.05),且联合组的上述变化较安罗替尼组或Tspan8敲除组更为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安罗替尼组SW480细胞的Tspan8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Tspan8基因敲除联合安罗替尼能协同抑制SW48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联合吉非替尼对吉非替尼耐药的人非小细胞肺癌PC9/GR(gefitinib resistance)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依据不同给药情况将PC9/GR细胞分为安罗替尼单药组、吉非替尼单药组、安罗替尼和吉非替尼联合用药组及阴性对照组,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p-ERK1/2和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安罗替尼和吉非替尼作用于PC9/GR细胞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1.91±0.18) μmol/L和(4.83±0.15) μmol/L,两药均呈剂量依赖性的抗增殖作用,且两药联合时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小于1。安罗替尼和吉非替尼单药均可将PC9/GR细胞阻滞于G0/G1期(均P<0.05)。与各单药组比较,联合用药组表现出更明显的G0/G1期阻滞(均P<0.05),且下调p-ERK1/2和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均P<0.05)。 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 PC9/GR细胞具有协同抗增殖作用,且可增强吉非替尼敏感性,其协同抗肿瘤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下调p-ERK1/2和p-AKT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究安罗替尼(Anlotinib)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bronchi artery chemo-therapy embolism,BACE)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2月治疗的59例NSCLC资料,分为观察组(安罗替尼联合BACE治疗的29例患者)和对照组(BACE治疗的30例患者),观察记录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DCR(75.9%vs46.7%,P<0.05)、PFS(4.6个月vs 3.1个月,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13.8%(4/29),手足皮肤综合征10.3%(3/29),蛋白尿10.3%(3/29),乏力6.9%(2/29)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PS评分好转率更高,P<0.05。结论安罗替尼联合BACE治疗NSCLC近期临床效果有一定提高、安全性高,有益于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7.
汪超  童斯浩  肖鑫  施险峰 《安徽医药》2020,41(12):1411-1414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60例一线化疗后失败或缓解后再进展的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安罗替尼联合替吉奥方案,对照组给予单药替吉奥方案,每2周期进行疗效评价,分析两组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同时比较两组乏力、高血压、胃肠道反应、手足皮肤反应、口腔粘膜炎、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蛋白尿等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观察组ORR为23.3%(7/30),对照组ORR为10.0%(3/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CR为76.7%(23/30),PFS为5.6个月;对照组DCR为46.7%(14/30),PFS为1.4个月,两组DCR、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及安全性尚可,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8.
39.
摘 要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在真实世界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集中监测方法,从某市级肿瘤专科医院收集2018年7~12月使用安罗替尼的患者30例,对其基本情况、诊断、用药信息等临床应用情况和安全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罗替尼在实际临床使用中存在超适应证、联用其他抗肿瘤药物等超说明书使用的情况。本研究的总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为73.3%,发生率前3位的ADR分别为高血压、血小板计数降低和呕吐,严重程度≥3级的ADR共3例,分别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下降、口腔黏膜炎和咯血。结论:初步观察安罗替尼上市后发生的ADR与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相似,应进一步把握使用指征,同时注意与现有治疗方案的平衡。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神经内分泌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一线标准化疗失败、应用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的晚期神经内分泌癌患者资料。结果 共纳入45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42~84岁,中位年龄57岁。肿瘤原发部位:肺23例(51.1%)、食管8例(17.8%)、胰腺和直肠各7例(15.6%)。18例(40.0%)患者既往一线和二线治疗失败,27例(60.0%)患者三线及以上治疗失败。所有患者接受2~15周期的治疗,3例因疾病进展死亡,总体客观缓解率为11.1%,疾病控制率为53.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8月,10月无进展生存率为25.5%。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结论 PD-1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神经内分泌癌疗效较好,耐受性好,可作为晚期神经内分泌癌标准一线治疗失败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