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88篇 |
免费 | 358篇 |
国内免费 | 1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208篇 |
妇产科学 | 70篇 |
基础医学 | 391篇 |
口腔科学 | 27篇 |
临床医学 | 691篇 |
内科学 | 364篇 |
皮肤病学 | 28篇 |
神经病学 | 95篇 |
特种医学 | 82篇 |
外科学 | 573篇 |
综合类 | 764篇 |
预防医学 | 592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749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47篇 |
肿瘤学 | 1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183篇 |
2020年 | 155篇 |
2019年 | 155篇 |
2018年 | 143篇 |
2017年 | 137篇 |
2016年 | 172篇 |
2015年 | 175篇 |
2014年 | 251篇 |
2013年 | 338篇 |
2012年 | 271篇 |
2011年 | 247篇 |
2010年 | 208篇 |
2009年 | 168篇 |
2008年 | 218篇 |
2007年 | 197篇 |
2006年 | 170篇 |
2005年 | 156篇 |
2004年 | 135篇 |
2003年 | 147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76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47篇 |
1984年 | 43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35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15篇 |
1977年 | 18篇 |
1976年 | 10篇 |
1973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结合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并提高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使用德国WOLF F24连续冲洗气化电切镜对83例BPH患者进行了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加电切术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9min,无尿失禁和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平均9.4分,残余尿量平均为21.7ml。结论:先用铲状气化切割圈切除增生的大部分前列腺组织,并进行快速、有效的止血,再用电切环修切,可快速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2.
慢性前列腺炎辨证分型与尿流曲线变化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辨证分型与尿流曲线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102例,按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型、血瘀型、湿热瘀滞型、肾虚湿热型、肾虚血瘀型5组,并以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测试全部人员尿流曲线图,通过检测结果的分析研究,得出慢性前列腺炎不同证型尿流曲线特点、同一证型尿流曲线变化的规律性。结果①对照组尿流曲线呈"钟"型,或称高尖型、高丘型、丘状型;湿热证、肾虚湿热证尿流曲线呈低平型、低丘型或不规则起伏型;血瘀证、肾虚血瘀证和湿热瘀滞证尿流曲线呈重度低平型、长斜坡型、不规则起伏型、间断丘状型。②以上各证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和2 s时的尿流率均小于正常对照组,达峰时间大于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③湿热证、肾虚湿热证与血瘀证、湿热瘀滞证、肾虚血瘀证相比,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均大于后三组,达峰时间小于后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湿热证、肾虚湿热证可见各指标无明显差异;血瘀证、湿热瘀滞证、肾虚血瘀证各组间亦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患者存在后尿道梗阻现象,后尿道功能性梗阻导致前列腺内尿液返流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辨证分型中有瘀滞存在的其后尿道梗阻现象愈明显。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无定形结晶对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红细胞和管型的影响.方法 随机收集我院门诊病人的2131例新鲜尿首先做常规分析(干化学 沉渣),然后在室温放置,将在两小时内变混浊的84例标本摇匀后再重复上述试验,并进行离心镜检确证为无定形结晶,对其同一份标本的无定形结晶析出前后所测得的红细胞和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无定形结晶析出后比析出前对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红细胞计数和管型计数有明显的升高.结论 无定形结晶对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红细胞和管型是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补肾固精方治疗BXSB小鼠狼疮性肾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固精方对BXSB小鼠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BXS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中药组(补肾固精方)、激素组(地塞米松)与中西药结合组(补肾固精方与地塞米松合用)。各组均连续用药45d,于第46天取材。考马斯亮蓝G250法检测尿蛋白定量,ELISA法测定血清抗ds-DNA抗体,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肾组织中IgG沉积。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血清抗ds-DNA抗体显著降低,免疫复合物沉积减少,肾脏病理损害有所改善;中西药结合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且优于中药组与激素组。结论:补肾固精方可以降低尿蛋白定量和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改善肾脏损害,其与激素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5.
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通过动物行为学、宏观表征、尿D-木糖排泄率确证慢性束缚应激方法 造成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方法 6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逍遥散组.通过以下三方面对此模型评价:①对大鼠宏观表征、食量、体重、粪便变化及反映小肠吸收功能的尿D-木糖排泄率检测;②利用Noldus公司的行为学设备(The Observer 5.0分析软件),对大鼠旷场实验进行分析,了解大鼠的焦虑、抑郁程度,验证模型是否成功;③以方测证:逍遥散的调节作用.结果 模型组大鼠由初次束缚时反抗不安,逐步转变为神态倦怠、烦躁、毛发枯黄散乱无光泽、大便稀溏等;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尿D-木糖排泄率逐渐降低;第7天开始穿格数、站立次数、修饰次数均有下降趋势,第21天达到最低点.而逍遥散有显著的治疗调节作用.结论 本实验利用慢性束缚方法 造成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模拟郁怒日久、木郁乘土、肝郁脾虚的病理演变过程,成功复制出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地区城市上班族健康状况。方法本文对2007年和1997年呼和浩特地区部分城市上班族相隔10年血、尿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0年后健康人群血清中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异常率提高近十倍以上,尿常规检测异常率由1.3%增加至9.7%,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大幅下降。结论说明上班族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该引导人群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健康维护。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通过对尿芽孢形红细胞的检查,为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用位相显微镜检查血尿中芽孢形红细胞的比例,并做统计分析。结果诊断肾小球性血尿,以芽孢形红细胞百分率≥5%为诊断标准,其敏感性为48.9%,特异性为100%;以芽孢形红细胞百分率≥4%为诊断标准,敏感性为63.8%,特异性为100%;以芽孢形红细胞百分率≥3%为诊断标准,敏感性为74.5%,特异性为99%;以芽孢形红细胞百分率≥2%为诊断标准,敏感性为85.1%,特异性为96.1%,以芽孢形红细胞百分率≥1%为诊断标准,敏感性为89.4%,特异性为88.3%。结论以芽孢形红细胞百分率≥2%诊断肾小球性血尿,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可以做为鉴别血尿来源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NGAL)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uAlb/uCr)分为高白蛋白尿组(含大量和微量白蛋白尿患者:uAlb/uCr≥30 mg/mmol)和正常白蛋白尿组(uAlb/uCr<30 mg/mmol);另选择4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测定其uNGAL水平、血脂及血糖水平等.结果 uNGAL蛋白表达水平在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和高白蛋白尿组中逐层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测各指标和糖尿病肾病进展程度的相关性,发现uAlb/uCr、uNGAL、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的表达水平和疾病发展呈正相关(ruAlb/uCr=0.16,ruNGAL=0.18,rFBG =0.41,rTG=0.72,P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疾病发展呈负相关(rHDL-C=-2.19,P<0.01).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uNGAL水平增加,且与肾损伤程度相关,uNGAL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血糖及血脂控制不佳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尿蛋白/肌酐的比值的相关性。方法评估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2型糖尿病绝经后妇女的情况。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和生化指标并分析相关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20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骨质疏松和骨质减少的患病率分别为34. 2%(41例)和33. 3%(40例)。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年龄、体质量指数、CCr和腰椎骨密度之间显著相关(P0. 05);而股骨骨密度仅与年龄具有密切相关(P0. 05)。进一步研究发现与非蛋白尿患者相比,微量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尿蛋白-肌酐比(UACR)≥30]的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本研究表明较高的UACR水平可能和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风险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