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92篇 |
免费 | 318篇 |
国内免费 | 8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82篇 |
儿科学 | 26篇 |
妇产科学 | 34篇 |
基础医学 | 473篇 |
口腔科学 | 67篇 |
临床医学 | 793篇 |
内科学 | 361篇 |
皮肤病学 | 25篇 |
神经病学 | 349篇 |
特种医学 | 62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92篇 |
综合类 | 273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132篇 |
眼科学 | 26篇 |
药学 | 339篇 |
中国医学 | 94篇 |
肿瘤学 | 1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125篇 |
2020年 | 145篇 |
2019年 | 149篇 |
2018年 | 161篇 |
2017年 | 160篇 |
2016年 | 145篇 |
2015年 | 169篇 |
2014年 | 268篇 |
2013年 | 309篇 |
2012年 | 244篇 |
2011年 | 233篇 |
2010年 | 160篇 |
2009年 | 198篇 |
2008年 | 166篇 |
2007年 | 166篇 |
2006年 | 155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129篇 |
2002年 | 90篇 |
2001年 | 103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21篇 |
1977年 | 7篇 |
1976年 | 9篇 |
197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超短波、音频电对劳损所致腕管综合征早期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短波、音频电对劳损所致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早期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5例(19手)劳损所致CTS患者予超短波、音频电治疗,2疗程后观察患手的感觉、肌力改善程度及肌电图变化,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本组15例(19手)中,治愈11手,治愈率57.89%;显效5手,显效率26.32%;有效1手,有效率5.26%;无效2手,无效率10.53%。结论超短波、音频电治疗劳损所致CTS早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听神经鞘瘤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肿瘤切除术中体位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2004年至2007年收治的90例听神经鞘瘤病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显微镜下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病人体位取坐位58例,侧卧位32例,回顾性分析术后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与术中体位的关系。结果术后出现颅内血肿5例,其中术中采取坐位者4例(6.90%),侧卧位者1例(3.12%);术后出现颅内积气47例,其中坐位者38例(65.52%),侧卧位者9例(28.12%),经统计学分析,采取两种不同体位手术的病人颅内积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侧卧位下较坐位下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切除术能更有效降低听神经鞘瘤术后颅内积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3.
目的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模型,研究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Ⅰ波和听神经组织学改变。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EAE组)用含卡介苗的豚鼠全脊髓匀浆为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动物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混合完全福氏佐剂注射,采用诱发电位仪检测EAE组急性发病的大鼠和对照组大鼠的BAEP,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病大鼠听神经外周段组织学改变。结果急性发病实验组大鼠BAEP的Ⅰ波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透射电镜下观察听神经外周段髓鞘松散,板层分离,局部变薄,呈不完全性脱髓鞘改变,轴突完整。对照组大鼠未见组织学改变。结论急性发病EAE大鼠听神经外周段脱髓鞘可能引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波的改变。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伽玛刀放疗后进展的听神经瘤病例特点。方法手术切除伽玛刀放疗后进展的听神经瘤患者构成伽玛刀放疗(GKR)组,对照组为未行伽玛刀治疗而行手术治疗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特点和神经功能保留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GKR组和对照组各纳入14例患者。术中发现GKR组肿瘤与周围神经血管粘连更为紧密。GKR组肿瘤全切率和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2.9%和100%,而对照组均为100%。对照组的远期面神经功能显著优于GKR组。结论全切除伽玛刀放疗后的听神经瘤依然可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对于初次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医生应慎重选择伽玛刀治疗,手术仍然是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收集可能与患者术后早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的因素,采用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对相关因素与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7 d,21例(33.9%)患者面神经功能正常,41例(66.1%)患者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术后6个月,49例(79.0%)患者面神经功能为正常,13例(21.0%)患者面神经功能损伤。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越大、肿瘤与面神经黏连越紧密,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P=0.002、0.002);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3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程度、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7 d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0.014);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0.030)。
结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越紧密、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术后6个月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评价儿童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对70例患有儿童常见肝病的患儿及5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弹性成像检测及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查的主要指标为谷草转氨酶(AST)与血小板计数(PLT)之比(APRI),将病例组弹性成像测值SWV值及血清学检测APRI比值分别与肝纤维化METAVIR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SWV值与APRI比值进行比较,评价弹性成像SWV值在评价儿童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SWV值与儿童肝纤维化程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0.71,P<0.05),SWV值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各病理肝纤维化分级的肝脏平均SWV值分别为:F1 1.57±0.30 m/s,F2 1.89±0.32 m/s,F3 2.14±0.36 m/s,F4 2.59±0.22 m/s。APRI值与肝纤维化程度不相关(相关系数=-0.02,P>0.05)。肝纤维化分级≥F1时,最大约登指数对应的的SWV值为1.73 m/s(se 54.30%,sp 100.00%);肝纤维化分级≥F2时,最大约登指数对应的的SWV值为1.67 m/s(se 89.50%,sp 74.50%);肝纤维化分级≥F3时,最大约登指数对应的的SWV值为1.83 m/s(se 84.60%,sp 83.3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823,0.895,0.907。
结论: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在无创评价儿童肝纤维化方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尤其能更精准评价中重度肝纤维化程度,为儿童肝病的诊断、治疗及疾病随访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比较不同核酸提取方法TRIzol法与磁珠法对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 收集117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阳性患者的血清及其基因分型信息。分别采用TRIzol法与磁珠法提取患者血清样本的HCV RNA,定量PCR检测提取HCV RNA的病毒载量,比较两种提取方法HCV RNA检测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TRIzol法和磁珠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y=0.978x+0.063(R2=0.973)。Bland-Altman统计分析显示TRIzol法的检测平均值略低于磁珠法,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基因型分析显示1b、2a、3a和6a 亚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RIzol提取法的HCV定量检测结果和磁珠法相当,且标本用量更少,成本低廉,可在国内广泛使用,且能更大范围地应用在试剂盒的开发和HCV RNA临床检测中。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分析听神经瘤的大小、生长速率及增殖与其磁共振信号、组织学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听神经瘤 4 3例 ,依MR信号分为均匀、不均匀及囊性变 ,组织学包括AntoniA、AntoniB以及纤维化、含铁血黄素沉淀、黄色瘤样细胞。结果 信号均匀的听神经瘤肿瘤较小、生长较慢、增殖指数较低 ,组织学以AntoniA结构占优 ;不均匀和囊性听神经瘤肿瘤较大、生长较快、增殖指数较高 ,以混合型结构占优 ;不均匀和囊性听神经瘤中含铁血黄素沉淀、黄色瘤样细胞以及不均匀听神经瘤的纤维化明显增多 ,它们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较大的听神经瘤不仅MR表现为不均匀信号 ,而且组织学主要表现混合型结构 ,也可能有其他变化 ,主要是含铁血黄素沉淀和囊性变。 相似文献
69.
Endogenous kynurenic acid disrupts prepulse inhibition.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ophie Erhardt Lilly Schwieler Carolina Emanuelsson Mark Geyer 《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04,56(4):255-260
BACKGROUND: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endogenous levels of kynurenic acid (KYNA) are increased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Prepulse inhibition (PPI) of the acoustic startle reflex is an operational measure of sensorimotor gating that is reduced in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such as schizophrenia. Previous studies show that administration of N-methyl-D-aspartate (NMDA) receptor antagonists, such as phencyclidine or MK-801, leads to deficits in sensorimotor gating that mimic those observed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METHODS: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the endogenous NMDA receptor antagonist KYNA on startle and PPI in rats. Elevation of endogenous brain levels of KYNA was achieved through intraperitoneal (IP) administration of kynurenine (100 mg/kg), the precursor of KYNA, or by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PNU 156561A (10 mg/kg). RESULTS: A fourfold increase in brain KYNA levels, as induced by kynurenine or PNU 156561A, significantly reduced PPI.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startle magnitudes between control rats and drug-treated rats. The disruption of PPI was restored by administration of the antipsychotic drugs haloperidol (.2 mg/kg, IP) or clozapine (7.5 mg/kg, IP).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brain KYNA serves as an endogenous modulator of PPI and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KYNA contributes 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schizophrenia.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声学密度定量分析(AD)技术评估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价值,同时观察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10周龄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60只,随机分为SHR对照组(SHRc组)、SHR 苯那普利组(SHRb组)、SHR 缬沙坦组(SHRv组)和SHR 联合用药组(SHRb+v组),每组15只。用药组分别给予苯那普利、缬沙坦或二者半剂量合用灌胃10周,并以Wistar京都(WKY)大鼠15只为正常对照(WKY组)。应用AD技术获取各组大鼠左室相应部位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与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值(CVIB);测定其收缩压(SBP)、左室重量(LVM)以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左室心肌羟脯氨酸浓度(HC);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含量变化,测量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内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并对所得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WKY组相比,SHRc组大鼠SBP、LVM、LVMI、HC、CVF、PVCA、IBS均明显升高(P<0.01),而CVIB明显降低(P<0.01),三个用药组以上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 P<0.01)。除血压外,其他指标均以联合用药组改善最为显著(P<0.05, P<0.01)。相关分析显示,HC与CVF及PVCA均呈显著正相关(r=0.921、0.885,P<0.01)。室间隔及左室后壁IB%值与CVF(r=0.731、0.756,P<0.01)及PVCA(r=0.776、0.788,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而CVIB值与CVF(r=-0.642、-0.716,P<0.01)及PVCA(r=-0.720、-0.755,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AD技术是评估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其严重程度的一项可靠技术。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可显著降低血压、减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早期心肌纤维化,且二者合用可明显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