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023篇 |
免费 | 1142篇 |
国内免费 | 25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87篇 |
儿科学 | 313篇 |
妇产科学 | 407篇 |
基础医学 | 525篇 |
口腔科学 | 150篇 |
临床医学 | 4691篇 |
内科学 | 3458篇 |
皮肤病学 | 419篇 |
神经病学 | 295篇 |
特种医学 | 72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8篇 |
外科学 | 2363篇 |
综合类 | 9055篇 |
预防医学 | 7133篇 |
眼科学 | 281篇 |
药学 | 6223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2629篇 |
肿瘤学 | 51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78篇 |
2023年 | 162篇 |
2022年 | 162篇 |
2021年 | 256篇 |
2020年 | 221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158篇 |
2015年 | 297篇 |
2014年 | 823篇 |
2013年 | 644篇 |
2012年 | 1021篇 |
2011年 | 3026篇 |
2010年 | 6173篇 |
2009年 | 550篇 |
2008年 | 682篇 |
2007年 | 716篇 |
2006年 | 828篇 |
2005年 | 15330篇 |
2004年 | 2111篇 |
2003年 | 1684篇 |
2002年 | 991篇 |
2001年 | 604篇 |
2000年 | 310篇 |
1999年 | 322篇 |
1998年 | 338篇 |
1997年 | 359篇 |
1996年 | 200篇 |
1995年 | 170篇 |
1994年 | 272篇 |
1993年 | 151篇 |
1992年 | 139篇 |
1991年 | 79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9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癌症病人由于身体的长期慢性消耗,机体免疫力降低,往往术后切口不能达到Ⅰ期愈合而使切口针眼红肿、发硬、拆线后裂开,留有深腔。如处理不及时会延长住院时间,造成患者的极大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甚至引发医疗纠纷。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我科自2003年1月~2004年6月,采用微波加紫外线对癌症病人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进行治疗,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的目的。方’法应用香港一州公司生产的WR—Ⅱ型微波治癌机照射治疗癌症术后伤口不愈的患者共63例,全部患者有各科室转诊而来,其中拆线裂开留有深腔20例,针眼红肿在2~4针者25例,伤口硬结红肿15例,其中有23例伤口局部有淡血水样渗出,63例患者术后体温波动于36.6~38.7度。将包扎的伤口打开,伤口周围用75%酒精棉球消毒,如有放置引流条的患者,将引流条轻轻拔出,采用香港一洲公司生产的WR—Ⅱ型微波治疗机工作频率915MHz,输出功率0~400W。治疗时以圆形体外加热辐射器,辐射器直径16CM,与伤口之间距离为2~8CM,每次治疗时间为40分钟,治疗时以病人自觉温热舒适为宜,每周3次,8次为1疗程,如特别严重不愈的患者,时间与次数视愈合情况而定。每次照射完毕后加紫外线照射,采用解放军总医院研制的ZYY-9型紫外线治疗仪。第一次照射12秒,6个生物剂量,以后每次递增2个生物剂量。结果针眼红肿2~4针者,治疗1~4次红肿消失,伤口完全愈合。伤口硬结红肿。3~6次消失。伤口裂开有血液渗液流出,伴有深腔者视病情而定,一般8~16次可治愈。结论915MHz微波治疗机具有较强的穿透性,有良好的消炎作用。其致热效应能促进组织新陈代谢,使组织代谢旺盛,细胞内分子排列进行调整,同时分子进行剧烈振动,改变了细胞的内环境和外环境。调节神经系统改善免疫功能,增加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细菌生长,有利于对淋球菌、葡萄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致病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加速组织再生;另一方面它能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利于血管内的营养物质与细胞内的物质进行交换、代谢等,减轻水肿。另外,该机在治疗腹部伤口中,患者普遍反映不仅有止痛作用,而且伤口周围温热舒适,可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增加食欲,有利于伤口愈合。紫外线治疗法是利用人工紫外线照射人体来防治疾病与康复的一种物理疗法,紫外线照射皮肤组织后,几乎全部被表皮吸收,它同样具有消炎消肿、止痛、杀菌等作用。因此,实践证明,微波热疗加.紫外线照射治疗能加速癌症术后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42.
血液灌流是抢救重症药物中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血液灌流是将病人血液借助体外循环系统,通过具有广谱高效吸附效果的活性炭,以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我院自2002年9月至2004年12月通过血液灌流技术,抢救急性重症药物中毒46例,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对协助入院精神病患者232例次干预的分析,以期为社会提供更安全、更人性化的服务。方法对2004年1年来开展协助精神病患者入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年来协助入院例数占同期入院总数的11.12%,以21~40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多,占57.33%,职业以工人和干部最多,占75.3%。干预的原因主要为生活失理(52.2%),暴力行为(31.9%),躯体状况不佳(10.3%),以及自伤、自杀(5.2%)。干预方式以心理诱导为主(69.40%)、强迫约束为辅(30.60%)。结论开展协助精神病患者入院有效地缓解了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困难,是一项有利于社会安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44.
许雪芬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5,3(6):32-32
外科全身麻醉手术后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而且极易导致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及并发其它器官功能的损害,甚至造成病人死亡。所以应特别关注全麻手术后对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工作。本文总结了2003至2004年全麻手术2654例,其中肺部感染58例,经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均全部治愈,现将我们对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女性不孕症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婚后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同居两年未受孕者称不孕症[1].近年来,我国青年人结婚及生育年龄普遍后延,加之环境污染、社会因素、性传播疾病等诸多因素的不良影响,使不孕病人明显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在《不孕夫妇标准检查与诊断手册》(1995)中将不孕症的诊断年限确定为1年,并已逐渐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同.不孕症是妇产科常见疾病之一.据国际妇女联合会1990年统计,育龄期约有8%的夫妇存在不孕不育问题.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不孕不育将成为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第三大疾病[2].不孕不育虽然不是致命性的疾病,但可造成个人痛苦、夫妻感情破裂、家庭不和等社会问题,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医学和社会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3]. 相似文献
4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逐渐成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由于具有信息准确、数据存储量大、资源共享、使用直观方便等特点,计算机网络在管理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我院2003年开始使用东软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对医院临床各科室、药剂科、医技科室及相关科室逐步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相似文献
47.
陈新云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5):376-377
子宫内膜癌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为腺癌,绝经后妇女发病率高(70.59%).本文对4年中收治的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了追踪观察.本组34例Ⅰ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均随访5年以上,3年生存率均为100%,5年生存率ⅠA期G123为100%,Ⅰ3期G123为90%,ⅠC期G123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手术分期期别越早,预后越好,5年生存率越高.诊断性刮宫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方法.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48.
按卫生部1987年的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防治方案规定的诊断标准,我院1996~2002年6月共收治EHF患者359例,其中死亡51例,死亡率约14%。现对死亡病例在诊断与治疗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死亡原因,旨求进一步降低EHF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晚期产后大出血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晚期产后大出血主要原因为胎盘、胎膜残留,子宫胎盘附着面感染或复旧不良以及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出血。58例患者经过药物及手术治疗均痊愈。结论:采用宫缩素及抗感染、清官术等对症治疗,对急性出血者可行经皮髂内动脉栓塞术或子宫切除术治疗晚期产后大出血。 相似文献
50.
患者,女,8岁。出生时即发现左上肢肘窝处有一五分硬币大小的黑色带毛皮肤,随年龄增长面积逐渐扩大。近2年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范围几乎环绕左上肢1周。于1年前在外地对病变区边缘内约0.5cm行激光治疗。治疗区色素虽消失,但形成增生瘢痕。为进一步治疗,于2003年3月到我院就诊,收入院。检查:发育及一般情况良好,左上肢肘关节周围见不规则形片状黑色皮肤,差1cm环绕上肢周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