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3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2篇
临床医学   523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75篇
综合类   1154篇
预防医学   172篇
药学   412篇
  6篇
中国医学   666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陈兴华  黄珍谷  刘剑  刘涛 《重庆医学》2015,(35):5026-5027
目的:探讨髌骨爪联合保护钢丝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髌骨爪联合保护钢丝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患者47例。结果将获得随访的47例患者疗效按改良Bostman标准评定,优41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7.8%。结论髌骨爪联合保护钢丝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带线锚钉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6月期间获得10个月以上随访的26例急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进行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手术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首先引流关节内血肿,探查并修复关节内软骨损伤;观察髌骨与股骨外髁的对应关系,再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及带线锚钉修复内侧髌股韧带,观察治疗后髌骨复位情况及与股骨滑车的对应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显示均存在髌骨内侧面骨软骨损伤及股骨外髁骨挫伤,同时合并内侧髌股韧带损伤及髌外侧支持带紧张。随访10~18个月,未发现再次脱位,恐惧试验均转为阴性。术后Lysholm评分(分:91.38±1.65 vs60.04±3.93)、Kujala评分(分:90.62±2.08 vs 55.27±3.00)、髌骨外倾角(11.96°±1.43°vs 25.15°±2.13°)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均P<0.01)。结论 关节镜辅助带线锚钉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可防止髌骨再次脱位,缓解症状,恢复伸膝功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3.
叶勇光 《健康向导》2015,21(1):34-35
<正>膝关节是全身发病率最高的关节,膝关节疼痛也许是所有关节中最难诊断的病症之一。它不仅涉及到关节内的各种病损,也常因各种关节外因索引起。膝关节产生的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如疼痛、打软腿、关节交锁等症状,既可以因为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引起,也可以因髌股关节异常、关节软骨病变引起,甚至可能仅因为异常增生滑膜的嵌顿而引起。另外,因为膝关节外的病因也可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如可能引起膝后痛感的腰部疾病,  相似文献   
114.
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秋成  胡占营 《山东医药》2007,47(21):56-56
1996年1月~2006年8月,我们采用镍钛聚髌器(NT—PC)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3例,其疗效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和钢丝环扎内固定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5.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7岁,已婚,自由职业。主因双膝关节间歇肿痛10余年,加重伴活动受限2年入院。患者10余年前每当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后出现双膝关节肿胀、屈伸活动疼痛、部分功能受限。近2年产后活动强度减少,体质量明显增加。双膝关节频发绞索、剧烈疼痛伴屈伸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活日常生活。曾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断为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研究关节镜手术治疗股骨大转子滑囊炎的效果。方法80例股骨大转子滑囊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治疗,研究组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评分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治疗前后主动屈曲膝关节活动度(ROM)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研究组VAS评分分别为(3.54±0.48)、(1.25±0.2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58±0.69)、(3.42±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S、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HSS、BBS评分分别为(84.34±10.21)、(55.45±10.2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2.34±11.21)、(46.35±1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7 d,两组患者主动屈曲ROM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研究组主动屈曲ROM值分别为(88.43±5.45)、(94.67±6.43)、(99.43±7.34)°,均高于对照组的(82.65±5.43)、(90.32±6.56)、(95.56±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大转子滑囊炎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情况较为良好,疼痛情况好转,且患者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分析比较急性髌骨外侧脱位(lateral patellar dislocation,LPD)与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multiligament knee injuries,MLKIs)后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损伤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LPD 92例和MLKIs 83例患者的MRI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少年组(年龄≤18岁)84例和成人组(年龄>18岁)91例,对LPD和MLKIs伴发MPFL损伤程度、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青少年LPD组50例中,MPFL部分撕裂20例,完全撕裂25例,未损伤5例;青少年MLKIs组34例患者中,MPFL部分撕裂9例,完全撕裂6例,未损伤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25,P<0.05)。青少年LPD组MPFL髌骨侧损伤19例,股骨侧14例,体部2例,多部位损伤10例;青少年MLKIs组MPFL髌骨侧损伤3例,股骨侧7例,多部位损伤5例;青少年LPD组和MLKIs组间MPFL髌骨侧、股骨侧、多部位损伤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753,9.644,8.193,P值均小于0.01)。成人LPD组42例中,MPFL部分撕裂17例,完全撕裂19例,未损伤6例;成人MLKIs组49例中,MPFL部分撕裂13例,完全撕裂7例,未损伤2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71,P<0.05)。成人LPD组MPFL髌骨侧损伤11例,股骨侧15例,体部2例,多部位损伤8例;成人MLKIs组MPFL髌骨侧损伤4例,股骨侧9例,多部位损伤7例;LPD组和MLKIs组间MPFL髌骨侧、股骨侧、多部位损伤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773,12.777,6.822,P均<0.01)。结论 急性LPD比MLKIs更易导致MPFL损伤,MPFL髌骨侧损伤、股骨侧损伤和多部位损伤LPD也较MLKIs更常见。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基于三维CT图像对髌骨下极骨折分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67例髌骨下极骨折的三维CT图像并分型。用Kappa系数评估观察者间可信度和观察者自身可信度。 结果 髌骨下极骨折分为无移位骨折(Ⅰ型)和移位骨折(Ⅱ型)两型。移位骨折可分为3个亚型:Ⅱa型,大块型骨折,包括髌骨下极1枚孤立性骨折块,或2枚较大的骨折块;Ⅱb型,粉碎性骨折,多枚较小的骨折块,包括冠状位和矢状位骨折块;Ⅱc型,袖套样撕脱骨折,沿髌骨下极整个弧面的呈内外方向的长弧形骨折,多为粉碎性的,骨折块非常薄。本研究中Ⅰ型8例,Ⅱa型11例,Ⅱb型42例,Ⅱc型6例。观察者之间的可信度平均K值为0.782(0.682 ~ 0.896),基本可信;观察者自身可信度平均K值为0.837(0.786 ~ 0.884),完全可信。 结论 本文髌骨下极骨折分型方法有较高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9.
[摘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可吸收软骨钉固定急性髌骨脱位合并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20年1月通过关节镜辅助下可吸收软骨钉固定治疗的33例急性髌骨脱位合并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随访7 ~ 28个月,平均(15.15±5.54)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完善X线、CT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并用Lsyholm评分、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33例骨折均获得满意的复位,术后6个月复查时均达到骨性愈合,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未发生感染、骨块移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Lsyholm评分从术前(19.33±6.86)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89.72±5.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S评分从术前(38.63±7.40)分提高到术后6个月(92.15±4.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可吸收软骨钉固定急性髌骨脱位合并膝关节骨软骨骨折,可微创、准确、安全地恢复关节面完整性,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植物,治疗效果确切,是髌骨脱位合并骨软骨骨折的良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复发性髌骨脱位患儿自体半腱肌肌腱双束重建术后“J”形征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进行自体半腱肌肌腱双束重建术治疗的2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术后“J”形征发生情况,并根据结果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统计所有患儿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患肢侧别、滑车发育不良、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距离、股骨前倾角度及胫骨外旋角度,分析复发性髌骨脱位患儿自体半腱肌肌腱双束重建术后“J”形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儿自体半腱肌肌腱双束重建术后发生“J”形征4例,发生率为18.18%;经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滑车发育不良及股骨前倾角度均可能是复发性髌骨脱位患儿自体半腱肌肌腱双束重建术治疗后“J”形征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滑车发育不良及股骨前倾角度均可能是复发性髌骨脱位患儿自体半腱肌肌腱双束重建术发生“J”形征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早期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降低术后“J”形征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