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7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823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022篇
口腔科学   161篇
临床医学   1814篇
内科学   310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23篇
特种医学   331篇
外科学   850篇
综合类   1442篇
预防医学   480篇
眼科学   168篇
药学   627篇
  11篇
中国医学   694篇
肿瘤学   7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767篇
  2013年   866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556篇
  2010年   507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271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关于人体内植入物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内植入物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加强人体内植入物管理,包括从采购、使用到使用后不良反应监测的全程管理,对医院的医疗发展和管理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关节镜下可吸收交叉钉固定腘绳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在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并利用可吸收交叉钉固定的方法,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共治疗31例前十字韧带断裂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19-51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5例,日常生活及运动损伤16例。病程为5d~36个月。合并半月板损伤12例,合并内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6例,Ⅲ度损伤3例,均为新鲜损伤。合并后十字韧带断裂6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8个月,观察此固定方法的可靠性和疗效。以Lyscholm评分和KT-2000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26例患者获得随访,所有患者均无伸膝受限,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均〉120°。屈膝90°时前抽屉试验均阴性;Lachman试验强阳性1例,阳性4例,阴性21例;膝关节功能Lyscholm评分为(94.6±4.2)分。KT-2000检查结果:25例双膝差距为0-4.0mm,平均2.4mm,1例患者关节不稳定,双膝差距5.5mm。结论可吸收交叉钉固定可为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提供早期的初始稳定性和后期的生物稳定性,是一种可靠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73.
培氟沙星(pefloxacin,又称甲氟哌酸、培福新、倍泰)是人工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临床上已广泛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骨关节感染有良好疗效。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扩大,有关其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不断,为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现综合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4.
75.
玻璃酸钠又称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治疗骨关节病是近年骨关节病治疗中的一个进步。1996年5月至1997年12月,我们应用玻璃酸钠膝关节内注射骨关节病50例,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共50例病人,均为我院骨科和风湿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9例,女31例;年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微创复位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2020年12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40例,其中男36例、女4例,年龄18~58(39.6±10.8)岁,左侧22例、右侧18例,Sanders Ⅱ型16例、Ⅲ型24例。40例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关节镜组(采用关节镜下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大“L”形切口组(采用传统的大“L”形切口跟骨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每组20例。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骨折类型、术前美国足踝外科学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等基线资料差异;(2)比较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等围术期资料差异;(3)术后观察局部有无麻木感、是否钢板外露、切口皮肤坏死、术后1年是否有创伤性关节炎等手术并发症情况;(4)对比分析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Gissnae角和Bohler角。结果 (1)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骨折类型、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关节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0.94±0.08)cm、术中出血量(7.20±1.98)mL、手术时间(41.45±9.96)min、住院时间(8.45±2.01)d,大“L”形切口组患者的切口长度(14.35±1.63)cm、术中出血量(27.35±10.35)mL、手术时间(90.65±12.08)min、住院时间(17.15±6.72)d,关节镜组优于大“L”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70、-8.54、-14.04、-5.54,P值均<0.001)。(3)术后平均随访12.3个月。术后关节镜组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创伤性关节炎、足背皮肤麻木。大“L”形切口组20例中,18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2例患者切口皮缘坏死、钢板外露,予腓肠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后伤口愈合;有4例患者术后感足背外侧麻木,经治疗分别于术后8~14个月痊愈。(4)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关节镜组为(92.10±3.16)分、大“L”形切口组为(91.3±2.45)分,术后2组患者跟骨的Gissnae角和Bohler角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较,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内固定牢固、切口愈合好、疗程短、术后瘢痕不明显、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一期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双膝骨关节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双侧膝骨关节病患者16例,其中一期手术8例(Ⅰ组),分期手术8例(Ⅱ组)。结果:16例均得到随访1~3a,平均16个月。Ⅰ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日,明显低于Ⅱ组(P〈0.05);术后膝关节HSS评分,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一期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双膝骨关节病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8.
背景:有研究显示中国人膝关节胫骨近端前后径和横径均小于美国高加索人,所以在膝关节形态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常发生进口假体系统应用于国人后出现匹配度不高的现象。目的:测量中国人和美国人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几何形态学参数,比较其差异。方法:选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国汉族患者50例,以及美国匹兹堡大学运动医学中心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高加索白人后裔患者40例,对90例受试者膝关节进行CT扫描,使用AW Volume Share 5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利用Geomagic软件对胫骨近端和股骨远端的各项参数进行测量。结果与结论:①股骨近端测量参数中,中国人的外侧胫骨平台内外径小于美国人(P=0.027),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大于美国人(P<0.05);两组间胫骨平台内外径、内侧胫骨平台外径、内侧胫骨平台前后径、外侧胫骨平台前后径与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股骨远端测量参数中,中国人的股骨远端横径、外侧髁内外径、内侧髁前后径、外侧髁前后径及髁间窝高度均小于美国人(P<0.05),股骨外翻角大于美国人(P<0.05);两组间内侧髁内外径、髁间窝宽度及滑车沟宽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中国人与美国人在膝关节形态学的多个参数存在差异,有必要针对中国人设计更为个体化的膝关节假体。  相似文献   
79.
背景:既往利用活性屏等离子技术制备的银涂层大都不涉及纳米领域,形成的银涂层为“薄膜样”,被覆基质表层且表面银颗粒分布不均,其长效抗菌能力受到挑战。目的:采用活性屏等离子体表面改性(ASPSM)技术制备可“埋入”不锈钢(SS)基质内部的纳米银涂层,观察其抗菌能力。方法:以不锈钢为基体,采用ASPSM技术制备纳米银涂层,其中通过调整轰击时间(1,2,4 h)制备3组涂层样品,分别记为1 h-Ag-ASPSM@SS、2 h-Ag-ASPSM@SS和4 h-Ag-ASPSM@SS,通过抑菌环实验、革兰染色分析3组涂层的抗菌能力。以不锈钢为基体,制备庆大霉素联合万古霉素抗生素涂层样品,记为ACNs。将不锈钢、2 h-Ag-ASPSM@SS、ACNs分别插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悬液中,采用涂布平板法分析样品长效(84 d)抗菌能力。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不锈钢、2 h-Ag-ASPSM@SS、ACNs共培养,进行CCK-8、活死染色与细胞上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取连续暴露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12周后的不锈钢、2 h-Ag-ASPSM@SS、ACNs,采用滚平板法评估材料表面残留活菌量,采用万古霉素药敏纸片法评估材料表面残留活菌耐药性。结果与结论:①随着轰击时间的延长,样品表面纳米银的直径与含量逐渐增加,其中2 h-Ag-ASPSM@SS在形成了均匀球形纳米颗粒的情况下表面银含量较高。②抑菌环实验、革兰染色显示,相较于1 h-Ag-ASPSM@SS、4 h-Ag-ASPSM@SS,2 h-Ag-ASPSM@S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有更好的抑制效果。与两种细菌共培养42,84 d后,2 h-Ag-ASPSM@SS组洗脱液涂布平板上的活菌数量显著少于不锈钢组、ACNs组;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84 d后、与铜绿假单胞菌共培养42 d后,ACNs组洗脱液涂布平板上的活菌数量多于不锈钢组。③CCK-8、活死染色与细胞上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显示,2 h-Ag-ASPSM@SS无明显的细胞毒性,ACNs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④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12周后,2 h-Ag-ASPSM@SS组表面残留活菌量少于不锈钢组,ACNs组表面残留活菌量多于不锈钢组;与不锈钢组比较,ACNs组表面残留活菌株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显著下降(P<0.001),2 h-Ag-ASPSM@SS组表面残留活菌株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无明显变化(P>0.05)。⑤结果表明,ASPSM技术制备的纳米银涂层提高了不锈钢表面纳米银含量的沉积效率,并且具有持久的抗菌特性、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80.
膝骨关节病的关节镜诊断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春礼  李明全  李立文  孙梁  李玉民 《医学争鸣》2001,22(13):1204-1206
目的 通过对79例84膝骨关节病的关节镜诊断治疗回顾性总结,探讨高效率、创伤小、疗效佳的方法。方法 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结合术前检查对膝骨关节病分为:软骨破坏型,滑膜类型,游离体型及半月板型,依此施行有针对性,局限化手术治疗。结果 69膝得到6mo-3a的随访,按膝关节综合评分表评分,优20%,良59%,可和差21%。结论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病损严重的病例,全膝置换或截骨术是进一步提高总体疗效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