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72篇
  免费   1633篇
  国内免费   739篇
耳鼻咽喉   64篇
妇产科学   119篇
基础医学   638篇
口腔科学   207篇
临床医学   3870篇
内科学   2178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8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5篇
外科学   1375篇
综合类   9441篇
预防医学   1947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594篇
  70篇
中国医学   2043篇
肿瘤学   5340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714篇
  2022年   782篇
  2021年   882篇
  2020年   799篇
  2019年   799篇
  2018年   414篇
  2017年   844篇
  2016年   825篇
  2015年   891篇
  2014年   1561篇
  2013年   1444篇
  2012年   1816篇
  2011年   1935篇
  2010年   1700篇
  2009年   1672篇
  2008年   1441篇
  2007年   1351篇
  2006年   1383篇
  2005年   1404篇
  2004年   1146篇
  2003年   1332篇
  2002年   1222篇
  2001年   1112篇
  2000年   812篇
  1999年   741篇
  1998年   586篇
  1997年   409篇
  1996年   391篇
  1995年   276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983.
984.
目的研究lncRNA相关因子在食管癌细胞中对其增殖和侵袭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为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品各46份,分别提取RNA,采用RT-PCR检测MEG 3和linc02471,分析两者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分别建立空载组和过表达组并进行细胞增殖试验,设计siRNA对MEG 3和linc02471进行抑制试验。采用Transwell小室对食管癌细胞中过载组、抑制组和空白组进行增殖活性和侵袭活性检测。结果 MEG 3和linc02471食道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为(0.41±0.02)和(0.49±0.03),MEG 3和linc02471癌旁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为(1.31±0.12)和(1.27±0.14)。MEG 3和linc02471在食道癌组织的表达水平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抑制组MEG 3和linc02471相对表达量为(0.61±0.04)和(0.57±0.03),空白组MEG 3和linc02471相对表达量为(1.02±0.09)和(0.96±0.09),抑制组MEG 3和linc02471表达水平低于空白组。对基于MEG 3和linc02471设计的siRNA能抑制MEG 3和linc02471表达。MEG 3和linc02471的低表达时,食道癌细胞增殖活性上升。增殖活性和侵袭活性试验显示,MEG 3和linc02471过表达组食管癌细胞侵袭活性降低至原有活性的0.6~0.8倍,抑制组食管癌细胞侵袭活性提升至原有活性的1.5~2倍。结论 MEG 3和linc02471的过表达能够抑制食管癌细胞,可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5.
目的研究SAMD9(sterile alpha motif domain-containing 9)在食管癌中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2例手术切除食管癌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AMD9在食管癌及癌旁组织表达差异,并分析其在食管癌组织表达临床意义。另外选取3例手术时已发生转移及3例手术时未发现任何转移的食管癌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SAMD9在2组中表达差异。结果 SAMD9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中表达无明显差异;SAMD9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患者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分化及T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SAMD9在转移性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强于非转移性食管癌组织(P0.01)。结论 SAMD9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6.
目的初步报告Q法自牵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Q-ESD)应用于大范围早期食管癌(EE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福建省立医院接受ESD治疗的82例大范围EEC(单发病灶>1/2周径或纵径长度>5 cm)患者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传统ESD组(n=44)和Q-ESD组(n=38),比较两组操作面积、操作时间、操作速度、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并发症情况。结果82例病灶均于内镜下成功整块切除。Q-ESD组和传统ESD组在操作面积[779.8(329.9~2552.5)mm^2比875.7(417.8~1914.8)mm^2,U=155,P=0.636]、操作时间[63(41~177)min比59(42~169)min,U=171,P=0.167]、完整切除率[94.7%(36/38)比93.2%(41/44),χ^2=0.086,P=0.769]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Q-ESD组操作速度快[14.9(5.4~20.8)mm^2/min比9.0(5.0~19.5)mm^2/min,U=142,P=0.035],固有肌层损伤发生率低[7.9%(3/38)比27.3%(12/44),χ^2=5.123,P=0.023],术后狭窄发生率低[5.3%(2/38)比20.5%(9/44),χ^2=4.051,P=0.044]。除传统ESD组有1例穿孔外,未发生其他不良事件。结论Q-ESD是治疗大范围EEC安全有效的可选策略。  相似文献   
987.
大肠癌全球发病率在女性和男性分别位列恶性肿瘤第2、3位,在全球范围内2008年新发病例达120万,同期死亡病例超过60万。在我国,大肠癌亦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新统计发病率为29.44/10万,死亡率为14.23/10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和第5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及日本,随着大肠癌筛查逐步推行,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得以及早诊断和处理,患者预后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88.
目的 探索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分系统,并初步评价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5—2017年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267例外科术后病理证实为黏膜下深部浸润(距黏膜肌层≥200 μm)的表浅食管鳞癌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选取P<0.1的自变量建立危险因素评分系统并对自变量赋分,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的临界值对267例病例进行风险分组,淋巴结转移率行多组间对比分析。 结果 267例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者中,71例(26.59%)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为中度或低度(P=0.015,OR=2.802,95%CI:1.225~6.409)、血管侵犯(P=0.043,OR=3.450,95%CI:1.040~11.445)、淋巴管侵犯(P<0.001,OR=36.985,95%CI:13.699~99.856)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黏膜肌层增生异常不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81,OR=2.005,95%CI:0.918~4.380),但P<0.1。根据上述4个因素建立评分系统,黏膜肌层增生异常赋1分、分化程度为中度或低度赋1分、血管侵犯赋2分、淋巴管侵犯赋5分,ROC曲线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的最佳诊断界点为评分>2分,将267例病例分为低危组(评分0~1分,n=143)、中危组(评分2~5分,n=79)和高危组(评分6~9分,n=45),3组间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12,P<0.001),且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3组淋巴结转移率具有线性上升趋势(χ2=109.298,P<0.001)。 结论 中度和低度分化、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为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3个因素结合黏膜肌层增生异常构建的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系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个体化指导临床决策,对术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9.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染色内镜、超声内镜和ESD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治水平亦明显提高。隧道内镜技术是在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和ESD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内镜治疗技术,目前已应用于贲门失弛缓症剖以及胃、食管固有肌层来源的黏膜下肿瘤的治疗,疗效类似外科手术,同时又具有安全、微创、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我院在ESD基础上成功联合隧道内镜技术(又称经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切除了18例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一、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0.
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是食管癌切除联合食管胃吻合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术后再次出现吞咽困难,甚至完全不能进食,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四川省肿瘤医院于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探条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33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