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20篇
  免费   1862篇
  国内免费   2025篇
耳鼻咽喉   205篇
儿科学   384篇
妇产科学   118篇
基础医学   2114篇
口腔科学   4601篇
临床医学   8187篇
内科学   1866篇
皮肤病学   190篇
神经病学   851篇
特种医学   23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9800篇
综合类   13710篇
预防医学   3377篇
眼科学   156篇
药学   5123篇
  86篇
中国医学   6626篇
肿瘤学   301篇
  2024年   331篇
  2023年   1057篇
  2022年   1041篇
  2021年   1262篇
  2020年   1310篇
  2019年   1145篇
  2018年   597篇
  2017年   924篇
  2016年   1119篇
  2015年   1548篇
  2014年   2652篇
  2013年   2789篇
  2012年   3430篇
  2011年   3970篇
  2010年   3640篇
  2009年   3633篇
  2008年   4329篇
  2007年   3772篇
  2006年   3586篇
  2005年   3728篇
  2004年   2541篇
  2003年   2018篇
  2002年   1569篇
  2001年   1387篇
  2000年   1117篇
  1999年   939篇
  1998年   766篇
  1997年   740篇
  1996年   667篇
  1995年   534篇
  1994年   499篇
  1993年   321篇
  1992年   272篇
  1991年   239篇
  1990年   217篇
  1989年   222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陶月梅  周玉玲 《新疆医学》2006,36(2):150-151
为了减少膝关节术后关节粘连,我院自1997年以来应用CMP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器,对下肢损伤病人术后早期合理进行功能锻炼,使股四头肌及膝周围软组织迅速恢复其弹性,防止粘连,减少肢体功能障碍或二次手术,共19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引流管尖端常规培养在初次关节成形术中无诊断价值 关节成形术术后闭式引流在许多医院已非常普遍,为研究在膝和髋关节初次置换术后引流管尖端常规培养与术后伤口表浅和深部感染诊断的相关性,澳大利亚的Weinrauch近期完成了一项临床研究,他将初次接受单侧全膝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使用闭式引流的387名患者的引流管尖端取出并培养。研究结果显示,伤口存在感染的患者引流管尖端培养均为阴性,而引流管尖端培养为阳性的患者无一存在伤口感染。由此研究人员认为,引流管尖端常规培养对于初次全膝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感染的诊断无实际价值(ANZ,Surg,2005,75:887~888)。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下颈椎的屈曲程度与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术的可能性。方法:回顾已施行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术病例的术前颈椎过屈位X线像,测量C2~C7间的角度,复习手术经过,分析可完成螺钉固定的颈椎曲度及其它相关因素。结果:在已完成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术的75例患者中有58例屈颈侧位X线像显示下颈椎呈后凸状态,后凸角平均为17.25°;另17例屈颈侧位片见下颈椎呈前凸状态,但这些病例都是体形瘦长者。结论:后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术仅适合于下颈椎可以很好屈曲及体形瘦长的病例。  相似文献   
54.
颞肌切除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颞肌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术中采用去骨瓣减压并颞肌切除以扩大减压空间,增大颅腔内有效容积,避免脑组织切除。同期26例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和/或部分脑叶切除之常规减压手术治疗。结果颞肌切除仅对咀嚼功能有所影响,而在手术死亡率、痊愈率、术后致残率方面,颞肌切除组明显优于常规减压组。结论颞肌切除术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5.
上胸椎前方解剖关系复杂,由浅及深为肌层:颈阔肌,胸锁乳突肌;骨性结构:胸骨柄,胸锁关节;血管性结构:左、右颈总动脉,主动脉弓,无名动脉,左无名静脉,左、右头臂静脉,甲状腺下动脉,胸导管;神经组织:喉返神经,交感神经链;其他深层组织:食管,气管,甲状腺,胸腺。这些器官和组织相互交错,互为邻里,错综复杂。此处椎体或脊髓前方病变时,前方入路可直接暴露病变部位,术野清晰,手术直接,效果明确,但易损伤以上相邻组织,严重者损伤胸髓,导致患者高位截瘫。  相似文献   
5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56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对56例(98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42例(76髋)进行了平均5.6(2.5~10.5)a的随访。[结果]至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6.8(4~51)分提高到了术后的平均85.2(55~94)分,优良率为89.5%。1例感染行Ⅱ期翻修;2例在扩髓时出现股骨颈或股骨距裂缝骨折,但未到达小粗隆以下,未予特殊处置;1例出现足下垂,术后3个月后恢复,1例深静脉血栓,余病例无假体松动、断裂以及脱位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9.2%(7髋),但对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明显缓解髋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与其它病因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并无较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7.
崔玉  韩培立  张杰 《陕西中医》2006,27(8):991-992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症的疗效。方法采用VitB12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总有效率94.1%。提示针刺足三里穴位在胃驰缓时会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能使之驰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调节胃液分泌,使低下的胃酸、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升高,使调理素水平明显增加,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再加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有效调节胃肠道功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8.
<正>随着人工关节外科的不断发展和手术操作技术的日益完善,髋、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目前临床上一项非常成熟的手术,但文献中有关多关节同期置换术患者护理的报道较少。现将2004-02~2005-12对12例多关节疾病患者同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5~74岁,平均52岁。其中双侧股骨头无菌坏死5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双膝骨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治疗顽固性下颌磨牙根尖周炎。并尽量减少对牙周膜的机械性损伤。方法采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并配合局部麻醉。拔牙钳的尖置放于釉牙骨质界以上,采用颊舌向摆动的方式将患牙拔下。在不断滴有生理盐水的条件下,立即用高速车针磨除患牙根尖2 ̄3mm的牙体组织,根管内3 ̄5mm深的充填物要用圆钻将其清除,再用牙胶尖和氢氧化钙糊剂充填。将患牙再植入牙槽窝之前,务必用生理盐水将牙槽窝冲洗干净,要求严格控制在15分钟内完成再植,并尽量减少对牙周膜的机械性损伤。再植牙齿一般不需要夹板固定,必要时可采用缝线缝合固定。结果我们选择的5例患者,术后随访1 ̄2年,1例患者再植失败,4例患者再植成功。结论特异性再植术治疗顽固性下颌磨牙根尖周炎疗效理想,而且较易掌握。  相似文献   
60.
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分析加压空心钉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的适应证与临床疗效。方法1994~2004年分别使用加压空心钉内固定加带血管或肌骨瓣植入术(内固定组43例)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置换组46例)治疗中老年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共89例,随访并比较分析疗效及适应证。结果内固定组平均住院天数及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少,与置换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患者获得24~56个月(平均48.5个月)的随访;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内固定组从术前的平均45.2分提高到术后79.6分,置换组从术前的平均45.2分提高到术后90.4分,两组术后功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ardenⅢ型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65岁)宜首选加压空心钉内固定加带血管或肌骨瓣植入术;年龄相对较大(>65岁)的GardenⅢ、Ⅳ型患者宜首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