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8篇
口腔科学   253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282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86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头颈部的放射治疗、炎症等常会引起涎腺分泌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治疗涎腺萎缩,促进腺体功能恢复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是目前公认的最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和促创伤修复因子之一[1],已有国外学者研究表明bFGF在大鼠下颌下腺中有表达并可以促进下颌下腺组织修复[2]。与下颌下腺相比,腮腺在组织结构以及功能上与其有一定的区别,虽有学者已证实bFGF存在于大鼠的腮腺组织中[3],但对  相似文献   
32.
33.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源自10例颈淋巴清扫患者的正常下颌下腺组织AQP3、7、9蛋白的表达。AQP3在浆液性腺泡和黏液性腺泡细胞均有表达,分布于腺泡细胞的基底膜和侧膜,在浆液性腺泡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黏液性腺泡细胞,导管系统未见AQP3表达;AQP7在极少数肌上皮细胞有表达;AQP9在部分浆液性腺泡腔、混合性腺泡腔以及部分闰管管腔和浆液性半月体上有表达。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下颌下腺导管解剖形态的改变与涎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72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在接受内镜治疗过程中镜下观察到的导管解剖形态资料,并用自凝塑料复制10例离体下颌下腺导管解剖形态铸型,分析导管解剖形态的改变与涎石形成的关系。结果:372例涎腺镜术中有326例在镜下发现涎石,在所发现的426颗结石中约67%的涎石位于导管腺门端1/3或腺门区。在发现涎石的病例中,内镜探查导管系统发现87.4%的病例存在腺门区壶腹状扩张现象。10例下颌下腺导管铸型均直观地表现出导管系统树形结构及腺门区壶腹状扩张现象。结论: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普遍存在腺门区壶腹状扩张现象。大部分下颌下腺导管结石位于近导管腺门端1/3或腺门区。  相似文献   
35.
申敬伟  舒红  孙岩 《山东医药》2012,52(11):67-68
目的探讨转移性颌下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对1例多次、多脏器远处转移的颌下腺腺样囊性癌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本例在原发灶切除后7 a开始出现转移,其后6 a进行4次手术、切除5大脏器;组织学为筛孔型,随转移次数增加实性区逐渐增多;p53、钙黏附蛋白及CD117表达阳性,Ki67及磷酸酶基因表达阴性。结论颌下腺腺样囊性癌可能存在p53基因及c-kit基因表达上调,其组织学恶性程度随转移次数增多而增加,化疗无明显效果;出现转移者在积极采取病灶切除术及肿瘤减灭术后仍可获得较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6.
赵婧 《中国康复》2020,(7):371-371
现有的研究使用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到腮腺和颌下腺,发现不能显著改善吞咽困难症。本研究评估了B型肉毒杆菌毒素对流涎的疗效。受试者年龄为18至85岁,伴有至少三个月的流涎。受试者在测试开始时被随机分配接受安慰剂、RIMA2,500单位和RIMA 3,500单位,双侧注射入颌下腺和腮腺。主要目标是观察未刺激的唾液流速相对于基线的变化(USFR)。共有176名成年人完成了这项研究。  相似文献   
37.
王子硕  李矛  刘瑜  胡超  姚晓波  黄擎 《安徽医学》2022,43(7):791-795
目的 探讨功能性外科手术治疗下颌下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下颌下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依次预先给予编码,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功能保存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功能保存组采用肿瘤及瘤周腺体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腺体完整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预后效果、生存质量、腺体功能恢复效果及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功能保存组手术时间(34.0±6.0)min,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保存组手术切口长(3.8±0.7)cm,较对照组术后疤痕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保存组中1例出现口干症状,对照组中10例出现口干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评分中,功能保存组术后外貌、唾液及情绪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健侧和患侧下颌下腺唾液腺核素动态显像结果存在时间效应(P<0.05),功能保存组下颌下腺分泌功能于术后3个月达到最低,术后6个月逐步恢复,术后1年患侧下颌下腺分泌功能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术后随访2~5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功能性外科手术治疗下颌下腺良性肿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下颌下腺结石CT图像特点。方法对其CT图片及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发现26例下颌下腺结石,发生率(26/2000=1.3%);共发现结石44枚,其中单发结石16例(16/26=61.5%),多发结石10例(10/26=38.5%),22例(22/26=84.6%)合并颌下腺炎,结石大小4.65±0.86(0.8~12mm),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36.6±6.5)岁,男18例(18/26=69.2%),女8例(8/26=30.8%);11例呈圆形(11/44=25.0%),28例呈椭圆形(28/44=63.6%);5例不规则形(5/44=11.4%)。CT表现为沿下颌下腺导管方向走行的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高密度影,同时伴有同侧下颌下腺腺体增大,密度欠均等改变,增强扫描后结石未见强化。结论下颌下腺结石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对该病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对涎腺结石的诊断价值及MDCT表现,了解其影像特点。方法:对具有完整头颈部MDCT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涎腺结石的MD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共计有阳性结石39个,下颌下腺结石30例(96.77%),7例患者(22.58%)具有多发结石,18例(58.06%)病例伴有明显的炎性症状,结石体积、结石的位置与下颌下腺炎性症状相关,结石越靠后、结石体积越大,下颌下腺炎性症状就越重。结论:MDCT对涎腺结石的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确定结石的形态、数目、大小并定位,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建立异丙肾上腺素(IPR)腹腔注射的SD大鼠模型,观察IPR腹腔注射后腺体的组织学变化。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IPR注射组和对照组。IPR注射组按20 mg/kg剂量腹腔内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2次/d,连续注射5 d。对照组则以无菌生理盐水代替盐酸异丙肾上腺素。5 d后处死动物,取出腺体。通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组织化学变化。结果 IPR注射5 d后,腺泡及腺泡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大部分腺泡细胞及少量导管细胞胞Ki-67阳性表达。导管细胞及导管附近细胞胞浆内可见Amylase阳性的分泌颗粒。结论 闰管细胞中存在能够转化为腺泡细胞的成体干细胞。IPR注射能促使下颌下腺干/祖细胞开始表达这些潜在特性并分化为腺泡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