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4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201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38篇
口腔科学   152篇
临床医学   909篇
内科学   49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90篇
特种医学   160篇
外科学   500篇
综合类   1682篇
预防医学   967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670篇
  15篇
中国医学   334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羟乙基淀粉和琥珀酰明胶用于心肺转流(CPB)预充时对患者凝血功能及胶体渗透压的影响。方法 60例先天性非紫绀心脏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羟乙基淀粉组以6%羟乙基淀粉130/0.4预充,琥珀酰明胶组以4%琥珀酰明胶预充。手术室及ICU根据分组情况亦分别输注羟乙基淀粉和琥珀酰明胶。于CPB前、给鱼精蛋白后、ICU6h测定激活凝血时间(ACT)、凝血速率(CR)及血小板功能(PF);于CPB前、CPB中、CPB后、ICU2h和6h测定胶体渗透压。结果给鱼精蛋白后和ICU6h,羟乙基淀粉组PF明显高于琥珀酰明胶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羟乙基淀粉130/0.4与4%琥珀酰明胶作为胶体预充液在心肺转流中使用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弥散联合管路预冲(简称地米弥散法)对预防透析器反应的效果。方法:对传统透析发生透析器反应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法组和地米弥散法组,以呼吸困难,皮肤瘙痒、荨麻疹,头胸腹及背部疼痛作为衡量预防透析器反应的效果指标,进行χ2检验。结果:地塞米松弥散法组透析过程中患者呼吸困难、皮肤瘙痒、荨麻疹,头胸腹及背部疼痛等症状明显低于改良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米弥散法可有效减低血透患者透析器反应的发生,提高透析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预给氧联合窒息氧合技术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行无痛胃镜120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预给氧联合窒息氧合技术,对照组采用普通给氧,比较两组呼吸循环功能变化、胃镜检查时间、丙泊酚用量、麻醉效果、苏醒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观察组麻醉后各时间点生命体征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查时(T2)的HR、MAP、SpO2低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低于观察组T2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镜操作时间4.8±1.4 min,丙泊酚总用量和标准化用量分别为145.1±15.2 mg和2.2±0.1 mg/kg,分别少于对照组的6.0±1.5 min,178.3±16.2 mg和2.6±0.2 mg/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呼吸道梗阻、心率下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给氧联合窒息氧合技术应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能缩短胃镜检查时间,减少丙泊酚用量,改善患者SpO2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54.
琥珀酰明胶用于肾移植手术中扩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与人血白蛋白对比观察琥珀酰明胶在肾移植手术中的扩容效果。方法择期行肾移植手术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使用琥珀酰明胶(佳乐施)扩容;B组使用人血白蛋白扩容。监测:动脉血压、CVP、ECG、HR及SpO2按1:1的比例输入复方乳酸钠500~1000ml、琥珀酰明胶500~1000ml或人血白蛋白5~10g。观察指标:手术中的尿量、手术结束时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手术后24h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浆Na^ 浓度。结果两组比较,CVP和尿量及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浆Na^ 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而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虽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琥珀酰明胶用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中扩充血容量效果与人血白蛋白相同,且比后者更加经济与安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带套的安全有效灭菌方式.方法 将由气门芯、索线制作成统一规格的脐带套800根均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改良组采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8 min,传统组煮沸15 min后置75%乙醇溶液浸泡备用,两组有效期均为2周.结果 有效期内传统组消毒灭菌合格率84.00%,改良组合格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跨越实验合格率和拉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法对脐带套灭菌效果可靠,不影响脐带套的拉力,可替代传统方法 .  相似文献   
56.
目的:应用大鼠预构皮瓣模型,探讨基因治疗技术产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和皮瓣存活的可能性,为临床上寻找加速预构皮瓣成熟的新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0只SD大鼠每只腹部两侧各构建一个预构皮瓣,共构建40个皮瓣,每只大鼠两侧皮瓣按随机原则进行不同的处理,分别归于实验组或对照组,每组各20个皮瓣。于大鼠腹部两侧各标记3cm×2cm矩形预构区,短边平行于腹股沟韧带,自尾侧短边中点向后纵向切开后肢皮肤,剥离出长约2cm的股动静血管束,远端结扎切断。在两侧预构区域的中轴线上,于真皮与肉膜层间各制作一皮下隧道,实验组的隧道壁皮下组织内注射携带有VEGF基因的腺病毒,同法向所有对照组的隧道壁软组织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将已剥离好的血管束向颅侧翻转置入相应皮下隧道内。所有已植入股血管的预购区域2周后均被制成以植入血管束为蒂的岛状皮瓣,从两组中各取一个皮瓣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有无VEGF生成,其余岛状皮瓣均缝回原处。形成岛状皮瓣后第七天观察皮瓣存活及血管新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皮瓣平均存活率分别为(90.48±1.89)%、(69.75±2.3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放射显影图上,实验组植入血管周围见广泛白色显影,尤以血管两端明显,而对照组新生血管显影仅局限于植入血管周围;组织学切片显示实验组植入血管周围新生血管丰富,以毛细血管为主,并见肉芽成份,对照组新生血管相对较少,两组间新生小血管管腔大小则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仅实验组皮瓣中有VEGF表达。结论:腺病毒-VEGF基因重组体能通过促进预构皮瓣的血管新生,增加预构皮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7.
介绍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概念内涵,综述养老机构开展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必要性、实践现状(包括介入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讨论的时机、讨论牵涉人员及内容、干预策略及效果)、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在我国养老机构中开展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在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概念、选择偏好概念及评估方法综述的基础上,总结癌症患者在实施地点与环境、实施人员、讨论时机与决策内容4个方面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选择偏好,并从患者、医疗、家庭支持以及制度与政策4个层面总结癌症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选择偏好的影响因素,指出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旨在为国内推进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了2种预处理工艺结合真空油炸对毛豆水分质量分数、脂肪质量分数和色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冷冻预处理和直接油炸(对照)相比,预干燥可以有效地降低毛豆的脂肪质量分数,且没有显著性地影响毛豆的色泽(P>0.05).随着前期热风预干燥时间的延长,真空油炸后毛豆的水分与脂肪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毛豆油炸干燥速度逐渐降低;另一方面,随着真空油炸时间的延长,毛豆自由水分逐渐减少,其后期干燥速率也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0.
目的 通过兔股动脉、静脉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的微循环血流晕动态变化、光镜下结构的改变及其成活面积,为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预构轴型不扩张皮瓣组、单纯预构轴型皮瓣组及无蒂游离皮瓣组,每组4只,前2组股动脉、静脉移位后,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预构轴型不扩张皮瓣组分别在肉膜深面置入容量为50 ml长方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7 d后开始注水;无蒂游离皮瓣组为对照组,未采取预构及扩张处理.定期对4组皮肤进行微循环血流量检测,并取样进行光镜观察.预构术后52 d,前3组形成以预构股动静脉血管束为蒂的岛状皮瓣,游离皮瓣组则形成无蒂游离皮瓣后均原位缝合,观察其成活面积.结果 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较其他组微循环血流量增加,成活面积大[(97.54±2.73)%],光镜下改变显著(P<0.05).结论 扩张术能促进预构轴型皮瓣的血管化进程,明显增大预构轴型皮瓣成活面积,增加其移植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