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2篇
  免费   427篇
  国内免费   20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65篇
口腔科学   178篇
临床医学   1089篇
内科学   496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91篇
特种医学   1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90篇
综合类   1820篇
预防医学   1248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759篇
  12篇
中国医学   443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寻找用于急诊饱胃患者全麻快诱导的安全可行的方法。方法将40例ASAⅠ~Ⅲ级,准备在全麻下行急症手术的饱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表麻配合咪唑安定镇静,保留自主呼吸清醒气管插管;B组采用面罩预给氧并依次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静注,患者意识消失后配合selliek手法,在自主呼吸消失至插管期间不采用面罩加压通气,肌松满意后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呕吐、返流误吸情况,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心率、SpO2变化,插管时咽部反射,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 A组气管插管时全部出现呛咳,有7例经2次插管成功,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变化〉25%,SpO2〉97%,4例呕吐,无误吸;B组气管插管时无呛咳,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变化〈20%,SpO2〉98%,未见返流、误吸。结论预给氧非正压通气快诱导配合selliek手法,诱导插管过程既平稳、顺利,又避免了急诊饱胃患者的返流、误吸,是处理急诊饱胃患者的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当归藤化学成分的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考察当归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对当归藤的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进行鉴别.[结果]检查项目中糖类、苷类、酚类、鞣质、皂苷、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类、甾体类、挥发油及油脂等项均出现正反应现象,其余项出现负反应现象.[结论]当归藤中可能含有糖类、苷类、酚类、鞣质、皂苷、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类、甾体类、挥发油及油脂等成分.此试验为进一步研究该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MRS)研究原发性脑干损伤(primary brain stem injury,PBSI)患者局部神经异常代谢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36例PBSI患者在伤后3 h~16天行1H-MRS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994.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具有天然调节功能的内源性非蛋白质编码性小RNA,长度约为18~24nt,在转录后水平通过与信使RNA相互作用而影响蛋白质翻译、表达,其生物学效应涉及细胞周期调控、分化、增生、凋亡和个体发育等多种重要过程。1993年  相似文献   
995.
探讨颅内消淤汤在颅脑外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轻中型颅啮外伤患者,分为冶疗组和对照组。利用TCD监测颅内主要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客观数据,CT监测血肿吸收时间,GOS评分对比两组的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的血管痉挛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血肿吸收时间明显少十对照组,GOS评分优f对照组,三项指标对比均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消淤汤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颅脑外伤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听致的继发性损伤,加快颅内血肿的吸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FQ-PC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螺旋体早期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确诊为一期梅毒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组,非梅毒患者8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其分泌物进行FQ-PCR检测,同时采集血清进行TPPA、TP-ELISA和TRUST法检测,探讨上述4种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FQ-PCR、TPPA、TP-ELISA、TRUST检测一期梅毒的敏感度分别为92.5%、66.5%、68.0%、65.0%,特异度分别为100.0%、98.8%、96.3%和92.5%。结论 FQ-PCR检测一期梅毒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一期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对临床常用的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即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以及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3种梅毒检测方法。评价这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TP-ELISA方法检测标本4 620例,检测到的阳性标本再用TRUST与TPPA法平行测定。结果 TP-ELISA检测出的56例阳性标本中,TPPA检出阳性54例,阴性2例;TRUST法检出阳性39例,阴性17例,符合率分别为96.4%和69.6%。结论 TP-ELISA法具有较高的阳性符合率,可作为临床批量标本梅毒检测理想的筛选方法;TRUST法适用于梅毒疗程观察和疗效判断,有助于判断梅毒复发及再感染,以便梅毒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TPPA法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梅毒血清抗体检测的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联合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TRUST、TP-ELISA以及TPPA联合TRUST 3种方法检测898例临床诊断疑似为梅毒的患者血清;比较TPPA联合TRUST检测法与TRUST、TP-ELISA检测效果.结果 TP-ELISA法、TRUST法联合TPPA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42%与94.72%,敏感性分别为90.64%与99.15%,与TRUST阳性预测值与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血清学检查中TRUST法联合TPPA检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9.
背景: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导致急性肾衰竭等其他疾病的重要原因,其机制为多因素、多途径的复杂的病理过程。目的:观察肾脏进行预处理后激活热休克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红素加氧酶1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90只随机分成3组。缺血再灌注组为右肾切除,左肾缺血25min再灌注24h;预适应组为双侧肾脏缺血20min再灌注8d后再进行缺血再灌注。假手术组开腹游离肾蒂。结果与结论: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检测预适应组和假手术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MPO染色发现缺血再灌注组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P<0.01);PAS染色发现预适应组肾组织病理情况轻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TUNEL染色分析结果表明预适应组和假手术组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预适应组热休克蛋白27mRNA表达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和假手术组(P<0.05),热休克蛋白27mRNA于第8天时最强,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素加氧酶1mRNA在24~48h达到峰值A,然后逐渐下降,第8天后达到峰值B,B>A,并且高于假手术组(P<0.01)。提示远期缺血预适应激活热休克蛋白27、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素加氧酶1,能减少炎症因子浸润、促进肾小管细胞修复和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参与肾脏内源性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缺血性血管病是导致临床多种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急重症如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的主要原因.尽管对缺血性血管病的病理及临床治疗研究十分深入,但是真正能从基础研究转化到临床应用的保护治疗措施仍然少之又少,特别是脑梗死.1986年Murry等[1]提出将一个器官预先给予一个短暂的非致死性的轻度缺血处理后,对其后致死性的缺血产生耐受,称之为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