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34篇 |
免费 | 235篇 |
国内免费 | 13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篇 |
儿科学 | 12篇 |
妇产科学 | 13篇 |
基础医学 | 132篇 |
口腔科学 | 62篇 |
临床医学 | 556篇 |
内科学 | 361篇 |
皮肤病学 | 84篇 |
神经病学 | 56篇 |
特种医学 | 16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58篇 |
综合类 | 1046篇 |
预防医学 | 400篇 |
眼科学 | 88篇 |
药学 | 679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530篇 |
肿瘤学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33篇 |
2022年 | 151篇 |
2021年 | 187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94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130篇 |
2014年 | 164篇 |
2013年 | 153篇 |
2012年 | 194篇 |
2011年 | 223篇 |
2010年 | 185篇 |
2009年 | 184篇 |
2008年 | 554篇 |
2007年 | 252篇 |
2006年 | 296篇 |
2005年 | 359篇 |
2004年 | 192篇 |
2003年 | 96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关节镜测量膝关节软骨缺损面积的一致性。方法选取36例(36膝)因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入院患者,对照分析其关节镜及术前 MRI 资料。比较 MRI 与关节镜术中测量软骨缺损区面积的一致性。结果MRI 与关节镜均发现膝关节软骨缺损92处,平均每例2.6处。经 MRI 测量,平均每膝的软骨缺损面积为(1.9±1.5)cm2;经关节镜测量,平均每膝的软骨缺损面积为(2.9±2.6)cm2;MRI 与关节镜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MRI 的评估结果低于关节镜测量结果,平均差值为(1.7±1.1)cm2。MRI 测量的面积为关节镜测量结果的70.1%。结论MRI 诊断关节软骨缺损病灶数目上与关节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直接或间接反映膝关节软骨缺损面积,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42.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畸形段凸侧及凹侧关节突松质骨三维微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脊柱畸形顶椎区和端椎区两侧关节突松质骨的三维微结构。方法AIS患者9例,均为女性,年龄12~17岁,平均14.9岁;Cobb角48°~84°,平均56°。患者均接受后路矫形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前与患者家长签署同意书,在去皮质手术时取下顶椎区和上下端椎区两侧关节突。标本取材后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然后用解像度为20μm的微焦点CT扫描,三维图像重组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测量对比。结果顶椎区凸侧与凹侧相比有显著差异,分别为:骨量容积比BV/TV为0.268/0.354(P<0.05),骨小梁厚度TbTh为0.20/0.24(P<0.05),骨小梁分离度TbSP为0.66/0.56(P<0.05),骨小梁面积体积比BS/BV为12.7/10.4,P<0.05)。端椎区左右两侧关节突松质骨骨小梁无明显差异,上胸椎和胸腰椎关节突骨小梁微结构比较未见差异。结论由于脊柱侧凸凹侧承受不同应力,凹侧关节突出现更多的骨小梁,骨小梁间的连接更紧密,而且骨小梁更粗,从而可使脊椎楔形变的速度变缓,提示脊柱的骨骼本身并不是AIS脊柱侧凸畸形进展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43.
皮下分离面积大小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CO_2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皮下分离面积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CO2吸收量的影响。方法:分离胸前皮下组织并注入CO2,实施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0例,监测呼气末CO2分压(PE TCO2)、动脉血CO2分压(PaCO2),计算CO2排除量(VCO2),测定皮下分离面积(S),分析VCO2随时间变化方式及不同患者VCO2的变化量与各自分离面积的关系。结果:PaCO2、PE TCO2充气后迅速上升,在60min后达最大值,VCO2充气后逐渐升高,但充气后30min与充气后6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充气后60min较充气前的VCO2增量(△VCO2)与皮下分离面积(S)高度相关,r=0.834,P<0.05。结论: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CO2吸收量随皮下分离面积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44.
“双风筝”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部中小面积的全层皮肤缺损,常用的修复方法有皮片移植、局部皮瓣和远位皮瓣移植,因面部是人体的外露部位,美学要求高,选择一种修复后瘢痕不明显、色素沉着轻、肤色接近于正常组织的方法最为理想。自2002年12月以来,我们应用“双风筝”皮下蒂皮瓣修复面部因色素痣、基底细胞癌、鳞癌和瘢痕等病变切除后造成的皮肤缺损1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成都地区健康人群腰椎面积骨密度(aBMD)、体积骨密度(vBMD)的变化规律;探讨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BS)与腰椎aBMD、vBMD的关系.方法 ①用LUNAR公司生产的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按常规的骨密度检测方法,测定成都地区健康体检者636例(男性247例,女性389例),年龄20~90岁,测定部位包括腰椎正位、侧位L2-4.计算出体积骨密度.②统计学处理:用SPSS 13.0统计软件,按年龄、性别分别输入数据,以10岁为一年龄组,分别计算各组骨密度值,结果以±s表示.BMI、BS与aBMD、vBMD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①男性腰椎aBMD、vBMD峰值骨密度出现在30~39岁;女性腰椎aBMD、vBMD峰值骨密度出现在20~29岁;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逐渐降低.②男女腰椎aBMD累积最高丢失率分别为11.2%、30.1%,女性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腰椎vBMD累积最高丢失率分别为14.2%、30.4%,女性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③男性BMI、BS与aBMD骨密度呈正相关,r=0.241~0.371(P<0.01);与vBMD L2-4无明显相关性(P>0.05).女性BMI、BS与aBMD呈正相关,r=0.143~0.425 (P<0.01);与vBMD L2-4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①男、女腰椎aBMD、vBMD分别在30~39岁,20~29岁达峰值;女性更应注意预防骨质疏松.②健康人群BMI、BS与腰椎aBMD呈正相关,与vBMD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血清D二聚体(D-D)与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医院收治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90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9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血清D-D水平,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2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根据CT完成最大直径的测定。结果观察组血清D-D、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面积,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90例患者32例神经轻度损伤,47例中度损伤,11例重度损伤。且患者损伤越严重,血清D-D水平越高,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血清D-D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中29例脑梗死小面积,42例中等面积,19例小面积,脑梗死面积越大,血清D-D水平越高,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D-D水平与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性,对判断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49.
目的:比较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方程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CKD各期患者108例,对照20例,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Cystatin C浓度、^99m Tc-DTPA清除率测定G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并用7种公式计算GFR(eGFR)。结果:在CKD2期,MDRD、简化MDRD与GFR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在CKD3期,CG-eGFR与GFR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Cys-eGFR在CKD1~5期与GFR均无统计学差异。在CKD2期、3期,4种Cys-eGFR方程与GFR的相关性均显著优于CG和MDRD公式。而在1期、4期和5期,各方法测定eGFR与同位素GFR的相关性相当。在GFR〈60ml.min^-1.1.73m^-2的CKD患者中,4种Cys-eGFR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Cr-eGFR方程,有统计学意义;在GFR〈30ml.min^-1.1.73m^-2的CKD患者中,ROC曲线下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ys-eGFR在肾功能轻中度减退的患者中,优于CG和MDRD,在肾衰竭后期,诊断价值同Cr-eGFR公式。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