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46篇
  免费   5539篇
  国内免费   2560篇
耳鼻咽喉   218篇
儿科学   648篇
妇产科学   461篇
基础医学   4145篇
口腔科学   562篇
临床医学   27754篇
内科学   6360篇
皮肤病学   351篇
神经病学   1616篇
特种医学   35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70篇
外科学   9162篇
综合类   36444篇
预防医学   7038篇
眼科学   1513篇
药学   18190篇
  179篇
中国医学   9032篇
肿瘤学   2222篇
  2024年   1317篇
  2023年   4143篇
  2022年   3927篇
  2021年   4211篇
  2020年   3328篇
  2019年   3376篇
  2018年   1721篇
  2017年   2769篇
  2016年   2991篇
  2015年   3346篇
  2014年   6077篇
  2013年   6140篇
  2012年   7865篇
  2011年   8798篇
  2010年   8172篇
  2009年   7644篇
  2008年   8200篇
  2007年   6961篇
  2006年   6448篇
  2005年   6524篇
  2004年   5110篇
  2003年   4242篇
  2002年   3338篇
  2001年   2638篇
  2000年   1944篇
  1999年   1396篇
  1998年   1263篇
  1997年   1174篇
  1996年   1012篇
  1995年   808篇
  1994年   656篇
  1993年   379篇
  1992年   377篇
  1991年   345篇
  1990年   316篇
  1989年   296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北京地区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12所医院20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经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静脉溶栓治疗后的疗效及其不良事件,探讨使用rt-PA的最佳剂量及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287例发病6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男201例,女86例,年龄38~80岁,平均64岁。所有患者均伴有偏瘫,头颅CT未见出血及责任梗死灶,无溶栓禁忌证。202例接受rt-PA治疗,分为A组与B组,A组88例,给予rt-PA 0.9 mg/kg。B组114例,给予rt- PA0.6~0.8 mg/kg。C组(对照组)85例患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等治疗。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11d、21 d、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90 d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有显著差异。A组、B组及C组的基本痊愈及显著改善率分别为69%、77%及40%.A组、B组分别与C组脑出血的发生率为7.96%、4.38%及0%。症状性出血(4.55%、2.63%及0%),非症状性出血(2.63%、1.75%及0%)。结论超早期脑梗死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同剂量的rt-PA均减轻了脑梗死的致残率,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中国人rt-PA溶栓治疗最佳剂量尚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02.
患儿女,5岁,因间断双眼睑及下肢浮肿伴尿量减少2年,腹泻伴抽搐1年9个月入院。外院诊断“胃肠型肾病综合征”,给予泼尼松治疗期间浮肿间断出现;病程中多次出现抽搐,均经静脉补钙后好转。入本院后检查:淋巴细胞0.7(正常值1.2~3.4)×10^9/L;血钙1.41mmol/L,血镁0.33mmol/L,血钾0.33mmol/L,总蛋白35.36g/L,白蛋白18.80g/L,IgG 1.09g/L,IgA0.29g/L,IgM0.50g/L,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医用高氧液对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7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纽(90例)和对照组(80例)。二组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高氧液,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气分析,同期观察二组患者的主要症状改善所需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用药五天后较入院时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所需天数和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配合运用高氧液对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4.
陆飞 《中国保健》2006,14(8):69-69
目的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查本院2005年门诊输液处方4850张.根据临床药理学知识和有关文献资料,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共209张,占被查处方4.3%,多为联合用药不当,重复用药和用法不当.结论建立临床药师和临床医生之间的用药信息反馈,可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张理德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68-3469
丙泊酚是一种短效的静脉麻醉药,因其清醒快且完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人工流产术。但其镇痛作用弱.临床上通常选择芬太尼等合适的药物配伍,以提高麻醉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门诊确诊受孕孕妇120例,年龄18—38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A组芬太尼加丙泊酚,B组丙泊酚。ASAⅠ级。  相似文献   
106.
MR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年,Tayor首次将一种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定义为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该综合征是由于盆腔静脉曲张、瘀血引起的一种妇科疾病,主要见于经产、育龄妇女。慢性盆腔疼痛足无规律的盆腔疼痛持续至少6个月,在妇产科患者中比较常见,占妇产科门诊就诊患者的10%-40%。约50%的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患者存在慢性盆腔疼痛。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体征,常常被临床医师误诊或漏诊。本研究应用MRI平扫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技术,探讨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的MRI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笔者通过对26例行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透析通道的护理,体会到科学、合理、认真的护理是保证导管成功的关键,在操作中严格无菌技术,准确无误的封管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8.
心包积液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严重者导致心包压塞,危及患者生命。心包穿刺可明确病因诊断,迅速解除心包压力,对反复发生心包积液,采用留置单腔静脉导管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年来我院收治大量心包积液患者28例,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38~71岁,平均59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采用LuxS缺失突变株模型对B型链球菌中数量感应相关分子LuxS的功能及与其相关的自诱导因子-2数量感应通路进行研究,以探索其毒力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菌落印迹分析、生长曲线测定、cAMP因子测定等方法对该缺失突变菌株的表型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应用哈氏弧菌作为报告菌株,通过生物发光测定法分析了突变株对B型链球菌诱导报告菌株中的生物发光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此缺失突变可导致B型链球菌中scpB基因表达的上调;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的生物发光诱导活性比野生株降低了大约两倍。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了LuxS在GBS中AI-2数量感应通路中的重要性,并为GBS中毒力调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0.
患,男,50岁,在劳累中忽感心前区疼痛,面色苍白,随后晕倒,20min后急送入我院。心电图示下壁心肌梗塞超早期改变,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30肷/min,入院后0.5h突发心脏骤停,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阿托品lmg静推,意识转清,恢复窦性心律。患烦躁,述胸前区疼痛,查肌钙蛋白I阳性。2h后行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胸痛1h后缓解,心电图示S—T段回降至等电位线,血清CK—MB(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酶峰值提前。住院期间未再发生任何心律失常,治疗35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