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65篇
  免费   1063篇
  国内免费   327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402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3088篇
内科学   4436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3490篇
特种医学   5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448篇
综合类   5739篇
预防医学   1918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2366篇
  76篇
中国医学   2258篇
肿瘤学   209篇
  2024年   342篇
  2023年   1094篇
  2022年   1219篇
  2021年   1312篇
  2020年   958篇
  2019年   1024篇
  2018年   480篇
  2017年   779篇
  2016年   916篇
  2015年   889篇
  2014年   1343篇
  2013年   1279篇
  2012年   1657篇
  2011年   1601篇
  2010年   1485篇
  2009年   1173篇
  2008年   1286篇
  2007年   1215篇
  2006年   1048篇
  2005年   998篇
  2004年   722篇
  2003年   503篇
  2002年   411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视觉空间忽略(visual spatial neglect,VSN)是指卒中后对来自病灶对侧空间的刺激不能正确注意、搜索、反应、定位或报告,患者不能注意到来自患侧的视觉、听觉或触觉等刺激。VSN是一种神经性功能障碍综合症,多发生在右侧大脑半球受损后,因为右侧大脑半球对注意的支配起主要作用,其主要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由于半球间竞争导致的,当一侧大脑半球受损后,患侧半球失去了对健侧半球的抑制作用,导致健侧大脑半球出现病理性过度兴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2010年7月煤炭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卒中患者1322例的资料,其中115例发生卒中后癫痫,根据不同的卒中类型,分为脑梗死(CI)组79例、脑出血(CH)组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10例。比较3组患者癫痫的发生时间、发生类型、异常脑电图、治疗结果的差异及脑梗死和脑出血发生的部位。结果①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8.7%(115/1322),其中SAH组的癫痫发生率最高(16.1%),CH组的发生率为11.5%,CI组最低(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1,P〈0.02)。②早发性癫痫的发生率(65.2%)高于迟发性癫痫(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60,P〈0.01)。卒中后癫痫发生的时间经Ridit分析,SAH后癫痫的发生最早,与C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3组患者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22,P〈0.01)。其中CI组患者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占58.2%(46/79);CH组患者中部分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各占42.3%(11/26);SAH组患者中80.0%为全身性发作,20.0%为癫痫持续状态。④卒中后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高,达94.8%(109/115),3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7,P=0.655)。⑤经积极治疗后,103例患者的癫痫得到控制,12例患者死亡。SAH组患者的病死率最高(40.0%,4/10);CI组最低(6.3%,5/79),CH组的病死率为11.5%(3/2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71,P〈0.01)。结论 3种类型卒中患者中,SAH后癫痫的发生最早、发生率最高、病死率最高。经积极治疗卒中后癫痫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93.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静脉溶栓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t-PA静脉溶栓时间窗较短(≤4.5h),对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等大血管闭塞的溶栓效果较差,限制了其应用范围[1]。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ABCD2评分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椎基底动脉主干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行脑血管造影的后循环TLA患者,对其ABCD2评分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后循环TIA患者108例.不同ABCD2评分的后循环TIA患者椎基底动脉主干血管狭窄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05),总体狭窄程度随着ABCD2评分的增高而增高(P =0.000).在校正其他血管危险因素后,ABCD2评分对后循环是否存在狭窄[优势比(odds ratio,OR)1.77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34~2.542;P =0.002]及是否存在中至重度狭窄(OR2.083,95% CI1.336 ~3.176;P =0.001)均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3(95% CI0.586~0.800)和0.755(95% CI0.661~0.849).当ABCD2评分≥3分时,预测后循环狭窄的敏感性为62.6%(95% CI 53.4%~71.7%),特异性为70.6%(95% CI62.0% ~79.1%),预测后循环狭窄程度>50%的敏感性为78.7%(95% CI 70.9%~86.4%),特异性为67.5% (95% CI 58.7% ~76.3%).结论 在后循环TIA患者中,椎基底动脉主干血管狭窄程度随着ABCD2评分的增高而增高.ABCD2评分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后循环主干血管是否存在狭窄及是否存在中至重度狭窄.  相似文献   
995.
文章介绍了超声辅助溶栓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操作要点,重点阐述该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其预期寿命也明显延长.年龄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老年人卒中风险极高.高血压是高龄老年人最常见的可干预卒中危险因素.近20年来,抗高血压在卒中一级预防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结果逐一公布,其中一些大型随机对照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高龄老年人的血压管理提供了切实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7.
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血管病变类型,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和复发均密切相关,但目前针对其病因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尚有很多不足之处.文章主要综述了对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认识过程、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8.
氯吡格雷是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基本药物,被多国卒中治疗指南所推荐,广泛应用于临床.有不少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经过规范氯吡格雷治疗后仍然复发卒中,因此必须重视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文章对氯吡格雷抵抗的生化机制、基因多态性、实验室检测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9.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发病机制.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引起的并发症中起着关键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趋化因子,人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 CXC chemokine ligand 16,CXCL16)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M235T、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 ensinⅡtype 1 receptor,AGTR1)基因A1166C、醛固酮合酶( aldosterone synthase,CYP11B2)基因- 344C/T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技术对中国南方汉族LAA患者和正常对照者AGT基因M235T、ATGR1基因A1166C和CYP11B2基因- 344C/T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这3种基因多态性与LAA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LAA患者107例和142名健康对照者.LAA组AGT基因235TT基因型(66.36%对50.70%,x2=6.122,P=0.047)和T等位基因(79.44%对70.07%,x2=5.581,P=0.018)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GTR1基因1166CC基因型(0%对0%,x2=1.494,P=0.222)和C等位基因(7.48%对4.93%,x2=1.399,P=0.237)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CYP11B2基因- 344CC基因型(9.35%对4.23%,x2=3.603,P=0.165)和C等位基因(27.10%对26.06%,x2=0.069,P=0.793)频率与对照组亦无显著性差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这3种基因多态性与单纯性LAA患病均无显著相关性.合并高血压的LAA患者AGT基因235TT基因型(68.00%对41.90%,x2=12.446,P=0.002)和T等位基因(79.33%对64.76%,x2=8.993,P=0.003)频率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暴露于TT基因型的优势比(odds ratio,OR)为2.153[ 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89 ~5.872],T等位基因的OR值为2.089(95% CI1.285 ~3.396).结论 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南方汉族人群单纯性LAA无关,但可能与合并高血压的LAA患病风险相关;CYP11B2基因- 344C/T多态性和AGTR1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南方汉族人群LAA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