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111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原超声雾化器的基础上,将给氧改在风阀处,送风孔远离雾量吸入孔且有挡板分隔,改变了以往氧气可冲散吸入的雾量,使氧量越大雾量越小的弊端。  相似文献   
32.
痰诱导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气流受限和气管炎症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目前对气道炎症的研究主要有:自发排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粘膜活检及痰液诱导管。但就临床实用性、可信性和可操作性而占,痰液诱导技术可能是最佳的途径。自从Bickerman等人在1958年首次尝试在肺癌患者中通过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发现肿瘤细胞开始,到90年代初Pin等才运用到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的研究。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对比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和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20例小儿哮喘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氧驱动组采用氧驱动、空气压缩泵组采用空气压缩泵,均雾化吸入布地萘德气雾剂、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4 d后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结果吸入治疗4 d后,氧驱动组总有效57例(95.0%),无效3例(5.0%);空气压缩泵组总有效45例(75.0%),无效15例(25.0%),氧驱动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空气压缩泵组(P〈0.05),雾化吸入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驱动组可以改善SaO2。结论氧驱动组疗效显著强于空气压缩泵组,并可改善患儿缺氧状况,是临床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摘要 目的 探讨面罩式医用雾化器应用于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10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应用面罩式医用雾化器罩住气管切口,予患者持续吸氧、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在气管切开处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气切套管内辅以氧气吸入、气道湿化,比较2组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呼吸道感染3例,对照组8例,2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罩式医用雾化器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能有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气切型雾化器调控低流量有氧雾化在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126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3组,持续雾化组42例,使用0.45%氯化钠250 mL持续缓慢滴入气切型氧气雾化器内,调节氧流量1~3 L/min,通过氧气动力雾化器将湿化液持续喷雾进行气道湿化;持续滴入组42例,使用0.45%氯化钠250 mL通过输液器接输液调节器可控持续缓慢滴入气道内;人工鼻组42例,使用人工鼻进行人工气道护理。结果持续雾化组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持续滴入组和人工鼻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切型雾化器调控低流量有氧雾化在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中的作用显著,既可有效湿化,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目的检测雾化酸性氧化电位水对染菌口腔印模的消毒效果。方法将无菌的藻酸盐印模平均分成3组,每组表面分别涂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悬液,采用雾化酸性氧化电位水,分别经15min、30min和45min的消毒处理。结果含有效氯(60±10)mg/L的雾化酸性氧化电位水对3种细菌的杀灭对数值,金黄色葡萄球菌15min2.07,30min4.36,45min4.36;溶血性链球菌15min2.11,30min4.30,45min4.35;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15min1.49,30min2.89,45min4.37。结论雾化酸性氧化电位水处理口腔印模,30min杀灭细菌繁殖体合格,45min杀灭细菌芽孢合格。  相似文献   
37.
超声雾化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烷临床治疗的小型电子仪器,主要适用于各种急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辅助治疗。春冬季呼吸道疾病患者较多,超声雾化器的使用频率高,故仪器的故障发生率相对较高,常见的故障有.  相似文献   
38.
地点:一所结核病专科门诊,覆盖人口350885。目的:比较超声雾化(UN)和Venturi面罩雾化(VFMN)两种技术,对不能排痰的可疑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获取痰液的效果,并分析在专科医疗机构采用UN诱痰的有效性和成本。 设计:采用前瞻性研究,研究时间为1997年10月至2000年3月。 结果:94名研究对象完成全部试验,89人(95.6%)获得1个以上痰标本。UN方法获得86份(93.4%)合格样本,而VFMN获得66份(71%)样本,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诊断的43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中,有39例通过诱痰获得的标本确诊。直接抗酸杆菌涂片检查有8例(19%)阳性。直接成本比较低并且可以在病人就诊的当天进行检查。 结论:UN诱痰可行高、成本低并且可以在大部分不能排痰的病人中获得合格的痰标本,而且比VFMN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9.
庹秀敏 《沈阳医学》2004,24(4):173-175
雾化吸入疗法是临床上较好的物理与化学治疗相结合的祛痰、消炎手段,具有操作简单、药物直达病灶、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的优点。特别是近年来压缩空气作动力的气雾雾化吸入,因其体积小、雾化颗粒直径小、吸入时间短、疗效好而易于被患儿接受。  相似文献   
40.
<正> 我院从1992年7月至1995年12月,采用汕头市光电研究所实验工厂生产的CSW—IA—2型超声雾化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130例,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30例中,年龄:3个月~1岁62例,1~3岁42例,3~6岁20例,6~12岁6例。性别:男74例,女56例。急性喉炎15例,支气管哮喘7例,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简称流喘性肺炎)62例,支气管肺炎46例。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