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111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刘灿红 《护理学报》2013,(14):78-78
对婴幼儿面罩雾化器进行改良,在雾化面罩下部增加一可拆卸式的安抚奶嘴,让患儿在进行雾化治疗时口含奶嘴,经鼻吸入雾化气体,减轻了患儿雾化时的恐惧心理,减少了常规雾化可能导致的腹胀,提高了患儿雾化时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6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面罩式医用雾化器治疗,对照组予传统方式在气管切开处覆盖双层生理盐水湿纱布并辅以雾化吸入、气管滴药,比较2种方法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痰阻、PaO2、SPO2、痰培养及胸片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采用面罩式医用雾化器比传统的在气管切开处覆盖双层生理盐水湿纱布更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可提高血氧分压,有效地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王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7028-7028
呼吸性碱中毒是原发的PCO2(〈4.67kPa)和PH(7.745)为特征的低碳酸血症,通常为提高血液PCO2可用纸袋罩住口鼻。此方法由于纸的硬度不够,不宜固定,且长度不够过长,从而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科将雾化器螺纹管联合吸氧面罩在治疗呼吸性碱中毒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4.
支气管肺泡灌洗是以纤支镜嵌入肺段或亚段支气管水平,反复以无菌生理盐水灌洗、回收,对其回收液进行细胞学、生化学、酶学和免疫学等一系列检测和分析,以研究肺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评价和判断预后的一项技术。但无专用的灌洗液回收装置。传统灌洗操作中玻璃灌洗回收器经常因漏气致灌洗液回收率不够,且操作不便,刷洗、消毒不彻底。我们将一次性药物雾化器稍作改装,制成一种简单、方便、安全、经济的支气管肺泡灌洗回收器,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5.
缪冬梅  卢彬  周易 《重庆医学》2012,41(1):81-83
目的在全麻诱导的同时进行气道雾化表面麻醉,以使全麻下气管插管达到更完善的状态,尽可能避免气管插管的不良反应。方法 60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雾化组和喷洒组,两组麻醉诱导相同,喷洒组插管前用喷洒器局部喷洒1%丁卡因2~3mL行咽喉气道表面麻醉。雾化组则将雾化器的面罩和麦氏F型呼吸回路的氧气管去除,用Y型三通直接将雾化器的盛药器和氧管连在麦氏F型呼吸回路的氧气入口端,诱导开始给氧时即用连接好雾化器的呼吸回路行1%丁卡因3~5mL雾化给氧和气道表面麻醉,氧流量5mL/min,诱导完成后即行气管插管。结果气管插管过程中雾化组在循环稳定、支气管痉挛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较喷洒组有明显优势(P<0.05),两组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法作为小儿全麻气管插管的气道表面麻醉,麻醉效果好,避免插管过程的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优势,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行,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及优缺点,探讨小儿哮喘治疗的最佳吸入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在相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用氧驱动雾化吸入布地萘德气雾剂0.5mg+复方异丙托澳铵溶液0.8ml+生理盐水1ml,每天2次。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相同药物及次数,治疗4天后观察每组疗效,同时观察两组雾化吸入后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结果吸入治疗4天后,观察组显效25例(41.7%),好转32例(53.3%),总有效57例(95.0%),无效3例(5.0%);对照组显效18例(30.0%),好转27例(45.0%),总有效45例(75.0%),无效15例(2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O2在雾化吸入前为(91.5±5.1)%,雾化吸入后为(96.3±3.9)%,雾化吸入后SaO2。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SaO2在雾化吸入前为(92.1±4.8)%,雾化吸入后为(92.3±4.2)%,雾化吸入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均是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方法,但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效果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并可提高患者SaO2,是目前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两种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研究其护理方法。方法186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6例,试验组采用氧动力雾化泵吸入,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器吸入,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4例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不良反应,试验组未见明显不适。结论:氧动力雾化泵雾化吸入药物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28.
王玉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415-1416
氧喷吸入治疗是通过氧气加压,使气流从小孔喷入雾化器内时产生一负压空间,溶液与气流混合,通过面罩被动吸入的一种方法,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因其具有用药量少、起效快、不良作用小等优点,深受患儿及其家长的欢迎.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我院采用硫酸特步他林及普米克令舒氧喷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4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9.
<正> 超声雾化器是一种通过机电藕合产生振荡,以水为介质将超声波的声能作用于药液杯内的水溶性药物,使之变成细微的气溶胶雾粒来作为吸入治疗的仪器。通过它可使药物随着患者的呼吸过程直达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灶部位,大大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的临床治疗。在我院使用最多的是YN-402型超声雾化器,该机为全晶体管电路。在维修该雾化器的过程中,笔者对其发生频率较高的故障作了以下的总结。  相似文献   
30.
呼吸道疾病使用的雾化器细菌污染状况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