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22篇
  免费   3683篇
  国内免费   2530篇
耳鼻咽喉   731篇
儿科学   856篇
妇产科学   946篇
基础医学   3414篇
口腔科学   865篇
临床医学   12908篇
内科学   4850篇
皮肤病学   348篇
神经病学   3217篇
特种医学   24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8篇
外科学   7504篇
综合类   20739篇
预防医学   4370篇
眼科学   1519篇
药学   7834篇
  254篇
中国医学   8475篇
肿瘤学   622篇
  2024年   823篇
  2023年   2657篇
  2022年   3160篇
  2021年   4055篇
  2020年   2403篇
  2019年   2191篇
  2018年   958篇
  2017年   1586篇
  2016年   1611篇
  2015年   2089篇
  2014年   3451篇
  2013年   3159篇
  2012年   4074篇
  2011年   4449篇
  2010年   4043篇
  2009年   3880篇
  2008年   4580篇
  2007年   4159篇
  2006年   4238篇
  2005年   4321篇
  2004年   3149篇
  2003年   2851篇
  2002年   2207篇
  2001年   2008篇
  2000年   1502篇
  1999年   1262篇
  1998年   1065篇
  1997年   1026篇
  1996年   963篇
  1995年   831篇
  1994年   697篇
  1993年   509篇
  1992年   467篇
  1991年   394篇
  1990年   367篇
  1989年   381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91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51.
盆底损伤和功能退化导致的盆腔脏器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ysfunctiondisease,PFD)严重影响了中老年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常规治疗的手术方式是阴式子宫切除和阴道前后壁修补,但这些方法有较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52.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十年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4年Lichtenstein提出用人工修补材料进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至今已有二十年历程,无张力疝修补理念的提出是疝外科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近十年来,在无张力疝修补理念的引导下,随着对疝发病机制、腹股沟区域解剖认识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对腹膜前间隙、肌耻骨孔等概念的重新认识以及疝修补材料的进展,无张力疝修补术式亦多样化,疝修补已从单纯追求降低复发率向微创、快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方向发展.下面就近十年来疝外科的一些热点问题,结合文献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53.
患者,女,32岁."二尖瓣置换术后22年,活动后心慌、气短1年,加重1周"入院.22年前因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而于我院行二尖瓣置换术(选用国产25号标准机械瓣),术后恢复良好,正规抗凝治疗.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未行特殊诊治.近1周,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诊入我院.  相似文献   
954.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吻合口临近区域的肌电活动对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2只SD大鼠分成两组,实验组(16只)行幽门切除加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吻合口两侧植入电极,对照组(16只)行假手术并于幽门两侧植入电极.记录跨吻合口和幽门的肌电活动:用放射性核素法评估近端胃、远端胃排空功能.结果 术后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胃慢波频率分别为(0.8±1.4)次/min和(3.3±1.2)次/min(P<0.01),十二指肠慢波频率分别为(2.1±0.6)次/min和(11.1±0.7)次/min(P<0.01) 两组均未见跨越吻合口的慢波传导.术后12~16周,两组胃慢波频率分别为(8.7±0.6)次/min和(4.0±0.4)次/min(P<0.01),十二指肠慢波频率分别为(11.1±0.8)次/min和(10.8±0.7)次/min(P>0.05) 实验组十二指肠的慢波通过吻合口向胃传导,亦可见到胃慢波通过吻合口向十二指肠的传导.术后12~16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近端胃半排空时间分别为14.7 min和13.6 min(P>0.05),平均胃内核素残留率分别为25.4%和39.4%(P>0.05):平均远端胃半排空时间分别为25.3 min和10.5 min(P<0.01),平均胃内核素残留率分别为46.4%和18.7%(P<0.01).结论 胃肠吻合口区域肌电活动异常是导致幽门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55.
目的:观察肌松监测下指导老年患者全麻后气管拔管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肌松残余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老年患者100例,年龄65-75岁,ASAⅠ~Ⅱ级,实施全凭静脉麻醉.随机分为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组(A组)和传统气管拔管组(B组)各50例.记录各时间点(术前、拔管时、拔管后30min、拔管后1h)的MAP,HR,脑电双频指数(B1S),四个成串刺激(TOF),TOF<0.9为肌松残余.结果:肌松监测组MAP,HR指标稳定(P>0.05),拔管后1h的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为0%;传统组MAP,HR均有显著变化(P<0.01),拔管后1h的PORC发生率28%.结论:老年患者在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6.
目的:探讨胫前肌外移跟腱松解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康复护理对策.方法:对本组26例38足患儿术前给予完善的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并进行相关康复护理.术后早期给予正确的功能锻练及康复指导.结果:参照Garccau的标准评价,优23例(31足),占81.5%;良3例(4足)占10.5%;优良率为92%,效果满意,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术前制订严密的护理计划,手术前、后给予系统的康复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患儿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57.
通过总结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治疗舌癌术后缺损患者15例的护理经验,提出术前完善的准备、术后精心的护理措施,尤其是对术后移植皮瓣的观察和血管危象的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保障了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舌癌术后缺损术的成功开展.  相似文献   
958.
目的:比较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及常规注射方法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电生理改变。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选择100例LDH患者,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25~58岁,平均为44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8.8个月。全部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并运用DPS软件完全随机地分成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注射臭氧至病变的椎间盘内治疗,B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电生理检查,检测患肢主要肌群及相应节段的椎旁竖脊肌的肌电图,计算运动单元电位(MUP)时限和多相比,并检查双下肢胫神经H反射,记录异常例数及H波潜伏期。结果:两组治疗后出现异常肌电图的肌肉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但A组减少更显著(P0.05或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下肢肌群的MUP时限和多相比均减少,并接近正常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间比较,A组变化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前两组间H反射异常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A组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H波潜伏期均明显缩短且趋于正常,但A组比B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的异常表现可以反映神经根受压损害的程度,是判断神经肌肉功能的客观指标之一。运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比常规注射方法注射臭氧治疗LDH能更好地改善电生理异常。  相似文献   
959.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椎弓根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8例.[结果]所有患者都能很好的耐受手术,手术时间80~12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65 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53%恢复至术后1周的92%,后缘高度由术前88%恢复至97%;术前平均Cobb角24.6°,术后平均8.2°.末次随访中,伤椎前后缘高度与术后1周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对于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应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是一个相对微创,损伤小、近期疗效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0.
目的探讨胃肠道创伤的发生特点及其临床表现、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3例胃肠道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27例(74.9%)合并腹部其他脏器或血管损伤。行破裂口缝合修补术213例(70.3%)、空腔脏器部分切除吻合术35例(11.6%),余保守治疗,对合并伤均作相应处理。结果本组男女伤员比例为9.6∶1;平均年龄28.2岁;以工人为主。主要致伤原因为锐器切割、交通事故及钝性击打,合计占67%。治愈294例(97%),余9例死于失血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准确全面的早期诊断、正确处理胃肠道破裂、重要脏器合并伤以及MODS是腹部创伤诊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男性青壮年工人是胃肠道创伤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基层医院诊治水平有望降低此病的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