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114篇 |
免费 | 2999篇 |
国内免费 | 357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8篇 |
儿科学 | 422篇 |
妇产科学 | 368篇 |
基础医学 | 2386篇 |
口腔科学 | 466篇 |
临床医学 | 7184篇 |
内科学 | 5497篇 |
皮肤病学 | 361篇 |
神经病学 | 943篇 |
特种医学 | 137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80篇 |
外科学 | 3359篇 |
综合类 | 21467篇 |
预防医学 | 8584篇 |
眼科学 | 568篇 |
药学 | 14488篇 |
93篇 | |
中国医学 | 16666篇 |
肿瘤学 | 21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7篇 |
2023年 | 1355篇 |
2022年 | 1632篇 |
2021年 | 2186篇 |
2020年 | 1227篇 |
2019年 | 1121篇 |
2018年 | 581篇 |
2017年 | 1022篇 |
2016年 | 1147篇 |
2015年 | 1388篇 |
2014年 | 2573篇 |
2013年 | 2454篇 |
2012年 | 3565篇 |
2011年 | 3702篇 |
2010年 | 3419篇 |
2009年 | 3650篇 |
2008年 | 8841篇 |
2007年 | 5203篇 |
2006年 | 4802篇 |
2005年 | 6634篇 |
2004年 | 5512篇 |
2003年 | 4881篇 |
2002年 | 4004篇 |
2001年 | 2614篇 |
2000年 | 2212篇 |
1999年 | 1600篇 |
1998年 | 1460篇 |
1997年 | 1186篇 |
1996年 | 1138篇 |
1995年 | 1054篇 |
1994年 | 758篇 |
1993年 | 494篇 |
1992年 | 467篇 |
1991年 | 508篇 |
1990年 | 513篇 |
1989年 | 500篇 |
1988年 | 203篇 |
1987年 | 163篇 |
1986年 | 125篇 |
1985年 | 89篇 |
1984年 | 71篇 |
1983年 | 44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13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4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5篇 |
1956年 | 5篇 |
1954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医学动物防制》2019,(3)
目的在研究嘧草硫醚原药对大鼠的亚慢性经口毒性基础上,初步探讨其作用的靶器官。方法将8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雌雄各半,分别用含0、15、60和240 mg/kg嘧草硫醚原药的饲料连续90 d经口喂饲,观察各组动物实验中的临床表现、食物利用率、体重变化情况,实验末期测定相关的血液和尿液学指标、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试验期间,雌雄各剂量组动物活动正常,未见明显中毒体征和异常表现。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大鼠淋巴细胞百分比(The Ratio of Lymphocyte,LYM%)明显降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百分比(The Absolute Ratio of Neutrophils,GRA%)明显升高。中、高剂量组雄鼠尿素氮(Urinary Nitrogen,BUN)显著升高;中、高剂量组大鼠肌酐(Creatinine,CREA)升高;中、高剂量组雌鼠的白球比(The Albumin and Globulin Ratio,A/G)明显增高;中、高剂量组雌鼠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和球蛋白(Globulin,GLB)明显降低。高剂量雌鼠的肝脏重量及肝脏系数明显升高。病理结果显示高剂量组部分动物肾间质有少量炎细胞浸润和肝脏有轻度脂变。结论嘧草硫醚原药对雌、雄SD大鼠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的最大无作用剂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分别为11. 8 mg/(kg·bw·d)和11. 2 mg/(kg·bw·d),其长期暴露对动物肝肾具有潜在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归纳与总结近几年中药在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方面对骨质疏松症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中药对骨质疏松症骨代谢影响的相关文献,按照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分别阐述中药对骨质疏松症骨代谢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国内外对于中药如何治疗骨质疏松症及其如何调节骨代谢的相关研究逐年增多,但系统的归纳与总结较少。结论:从实验及临床研究来看,中药对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的影响确切,对骨质疏松症疗效较好,具有增强ALP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异常升高的骨转换率、补充雌激素等作用,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中药在影响骨质疏松症骨代谢方面提供更全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何首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靶点及通路,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搜索中医药数据库和文献,从中对何首乌有效成分及靶点蛋白进行筛选整合,在TCMSP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中检索并获取何首乌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在Cytoscape软件中构建何首乌的化合物-靶点网络及其相应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在DAVID数据库中进行基因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何首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并绘制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预测得出治疗AS的药物活性成分8个和有效靶点109个,并推断奎硫醇、大黄酸、扁蓄苷等成分具有潜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如钙调蛋白、醛糖还原酶、胰蛋白酶等靶基因可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了何首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多活性成分-多作用靶点-多联系通路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系统阐明何首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对缺血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新生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新生7日龄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红花组各15只。假手术组游离两侧颈总动脉后不结扎直接进行缝合,不给予用药处理;其他组均建造新生鼠PVL模型,阳性对照组造模成功后立即给予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 EPO)5 000 IU/kg腹腔注射,红花组造模成功后立即给予红花黄色素3 mg/kg腹腔注射,模型组不给予用药处理。48 h后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分光光度法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GSH)的含量进行检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幼鼠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标志物O4、MBP、CX47、nestin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9及Caspase3活化片段表达。[结果]阳性对照组、红花组脑白质整体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O4、MBP、CX47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假手术组,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达到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红花组O4、MBP、CX47及Nestin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GPx、SOD、CAT及GSH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MDA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达到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红花组GPx、SOD、CAT及GSH水平均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降低(均达到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ax表达明显升高,Bcl-2表达明显降低,Cleaved Caspase-9及Cleaved Caspase-3激活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红花组Bax表达明显降低,Bcl2表达明显升高,Cleaved Caspase-9及Cleaved Caspase-3激活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对新生鼠缺血性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不仅与调节抗氧化系统有关,还可能与调节细胞凋亡相关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白茶、玫瑰花及玳玳花提取物(祛斑因子A、B)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功能及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共培养体系中黑素小体转运的影响。[方法]制备含药血清,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采用4-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黑素细胞增殖,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生成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黑素细胞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Pull-down法检测黑素细胞GTP-RhoA和GTP-Rac1蛋白的表达;建立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的体外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细胞体系中黑素转运的情况。[结果]与空白血清对照组相比,祛斑因子A、B可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祛斑因子A可显著降低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祛斑因子A中、低剂量可抑制树突结构蛋白的表达。祛斑因子A高、中、低剂量及祛斑因子B均可抑制黑素小体的转运。[结论]为祛斑因子用于色素性疾病的保健防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加减葛花解酲汤对小鼠急性乙醇中毒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4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减葛花解酲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白酒灌胃复制小鼠急性乙醇中毒模型。给药后处死小鼠,取全血测定乙醇含量,取肝脏组织匀浆后分别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 随着加减葛花解酲汤浓度的升高,急性乙醇中毒小鼠的醉酒耐受时间逐渐延长,醒酒时间逐渐缩短。与模型组比较,加减葛花解酲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全血乙醇浓度明显降低(P<0.05),加减葛花解酲汤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加减葛花解酲汤能明显降低血液乙醇浓度和肝组织中MDA水平,升高SOD水平,具备较好的解酒功效,其解酒的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当归补血汤作为化疗后辅助用药治疗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查询当归补血汤中的成分,并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筛选出活性成分,通过中药成分靶点数据库(HIT)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 Database进行成分靶点的垂钓,通过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查询肺癌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2.1构建成分-靶点等多层次网络图。使用DAVID数据库对当归补血汤辅助治疗肺癌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当归补血汤中共筛选得到27个活性成分,其中23个属于黄芪,4个属于当归,黄芪中的山奈酚、槲皮素、芒柄花素可能是辅助治疗肺癌比较重要的成分,微管相关蛋白Tau(MAPT)、细胞色素P450 19A1(CYP19A1)、雌激素受体α(ESR1)可能是当归补血汤辅助治疗肺癌比较重要的潜在作用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靶点涉及到170个生物过程相关条目、30个细胞组成相关条目、54个分子功能相关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癌症通路(pathwanys in cancer)、癌症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 in cancer)、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是比较重要的通路。[结论]当归补血汤中的活性成分山奈酚、槲皮素、芒柄花素可能通过作用于MAPT、CYP19A1、ESR1发挥辅助治疗肺癌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辅助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穴位敏化规律包括基于过程的穴位敏化规律和基于空间的敏化穴位的分布规律,应当从动态过程去认识穴位敏化。试举例说明关于穴位"静息态"与"敏化态"的分界标准,以及穴位敏化的演化过程与对应器官功能变化的演化过程之间的响应关系,但仍需深入研究。穴位敏化是开放的人体自组织系统的一个主动过程,这一主动性使敏化穴位成为了实现"小刺激大效应"的一个基础性的本能环节。以针灸为代表的穴位刺激疗法所具备的双向良性调节、饱和调节、多靶点调节的特征是由人体自组织系统的一系列内在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关白附水煎液对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分析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肿瘤模型。给药组于肿瘤接种后次日,用人体等效日剂量的关白附水煎连续灌胃治疗15 d,1次/d;模型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作对照。通过小鼠体质量、自主活动、肿瘤体积等评价关白附水煎液对H22肝癌皮下移植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用二甲苯诱导的耳肿胀评价关白附对荷瘤小鼠炎症的影响,用伊文思蓝通透性评价关白附对荷瘤小鼠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关白附相关靶点和途径。[结果]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上升,自主活动下降,耳肿胀严重,血管通透性增加;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体质量增加减缓,自主活动增加,耳肿胀程度减轻,血管通透性降低,肿瘤抑制率为41.51%(P<0.05)。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筛选出16个关白附有效活性成分,PPI网络鉴定了6个核心靶点,涉及47条KEGG通路和45个GO生物过程。[结论]关白附水煎液能够抑制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能减轻荷瘤小鼠炎症和降低血管通透性,其作用与16个关白附活性成分干预"TNF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等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Ping Hao Ma Linxiang Wang Mingshuai Long Jun Niu Yinong Liu Yuexin Xing Nianzeng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40(1):59-64
目的 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4(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 4,MCT4)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明确其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CT4蛋白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及癌旁组织(para-carcinoma tissues,PCT)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MCT4蛋白表达差异,分析抑制MCT4蛋白表达对N-cadherin、E-cadherin及pERK1/2的调控作用。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MCT4蛋白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但PCa中MCT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PH及PCT(P=0.003)。另外,MCT4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转移组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22)。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在前列腺正常上皮细胞及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中MCT4表达较弱,而在恶性程度较高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PC3及DU145中表达明显增强。抑制PC3细胞中MCT4表达可以使N-cadherin及pERK1/2的蛋白表达下降,而使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单羧酸转运蛋白4可能参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进程及ERK1/2通路的调控,促进前列腺癌的进展和转移,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