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72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国药房》2015,(3):314-316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卧床休息,给予抗心力衰竭药、强心药、利尿药、硝酸酯类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初始剂量2.5 mg、口服、qd,第2周剂量增加至5.0 mg、口服、qd+阿替洛尔片12.5 mg、口服、qd,第2周剂量增加至25 mg、口服、qd。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SBP、DB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较常规治疗疗效更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用阿替洛尔对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冠心病病人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钙拮抗剂,视情况给予调脂、降糖、降压等治疗,同时停服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口服阿替洛尔25mg,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9g,每日3次,连服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1%,优于对照组的71.4%(P<0.05)。心电图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肯定,副反应少,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β阻滞剂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已有儿十年的历史,广泛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肥厚性心肌病等。2005年在美国所有处方药中阿替洛尔(β阻滞剂)的处方量排第四名。关于β阻滞剂的争议早已有之,1998年美国著名学者Messerli就通过荟萃分析发现对于高血压病人β阻滞剂对预后的改善显著差于利尿剂,对β阻滞剂的一线降压药地位提出质疑。对β阻滞剂的争议引起国内医师普遍关注始于2006年。  相似文献   
14.
于培  李斌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8):1638-1641
目的研究银杏叶片联合阿替洛尔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治疗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阿替洛尔片,6.25~12.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银杏叶片,2片/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两组的心功能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FR)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心功能指标改善较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肌酸激酶(CK)和内皮素-1(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降低较明显(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阿替洛尔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心肌功能,降低血清生化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摘要] 目的 探讨聚多卡醇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的疗效及其对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 方法 选取腮腺区血管瘤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替洛尔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瘤内局部注射1%聚多卡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儿COX-2、CTGF阳性率、VEGF水平及免疫功能。 结果 2组患儿平均服用阿替洛尔6个月,观察组患儿平均注射1%聚多卡醇3个疗程。76例患儿均完成治疗,随访12个月无失访。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完成后观察组VEGF水平及COX-2、CTGF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聚多卡醇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婴幼儿腮腺区血管瘤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具有抑制COX-2、CTGF及VEGF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我们应用阿替洛尔、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33例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33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平均 (5 6± 6 )岁 ;心绞痛病程平均 (2 8.8± 4 .4 )个月。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16例 ,曾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例。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平均 (4.2± 0 .5 )次。符合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心绞痛分级 ~ 级。均经活动平板试验阳性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明显狭窄而诊断为稳定性心绞痛。方法 :阿替洛尔 12 .5 mg/次口服 ,2次 / d,连用 30天。曲美他嗪 2 0 m g/次口服 ,3次…  相似文献   
18.
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病治疗的重要药物,在高血压、心率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中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是治疗高血压的"老药",不论单用还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均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目前仍被国际公认为降压应用的一线治疗药物。临床常用的有普奈洛尔、阿替洛尔、倍他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及卡维地洛等。随着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和局限性也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替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指标及心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 hs-CRP、 MMP-2、 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 LVES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较好,可抑制炎性介质、 MMPs的表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孔丽  李筱  马红玲  徐平声 《中南药学》2012,10(2):120-123
目的 评价香港Christo公司生产与进口阿替洛尔片的药动学特征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按照3×3交叉设计单剂量口服(100 mg)阿替洛尔试验制剂A、B及参比制剂R后,用RP-HPLC-FLD检测不同时间点阿替洛尔的血药浓度.借助DAS软件进行药物动力学基本参数的计算与统计分析.结果 受试制剂A、B及参比制剂R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376.7±122.3)、(389.9±115.5)和(398.0±118.0)ng,mL-1;tmax分别为(2.8±0.8)、(2.8±1.0)和(2.7±0.7)h;AUC0→24分别为(3 193.3±993.5)、(3 069.0士915.7)和(3 218.6±994.9) ng,h·mL-1.AUC0→∞分别为(3 530.9±1 119.2)、(3 333.1±1 047.7)和(3 545.5±1 260.3)ng,h·mL-1.试验制剂A、B对参比制剂R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1±19)%和(97±14)%.结论 2种阿替洛尔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相比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