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4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236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3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79篇
内科学   126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62篇
特种医学   6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011篇
综合类   2117篇
预防医学   366篇
眼科学   182篇
药学   788篇
  22篇
中国医学   684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321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76篇
  2010年   543篇
  2009年   525篇
  2008年   596篇
  2007年   538篇
  2006年   490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和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血管为主。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脱疽”范围。病人大多数为男性,多发于青壮年。发病多由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伤虚损或禀赋素虚等致病,这些原因可导致阳气不足。在阳气不足时外感寒湿侵袭,致寒湿凝聚经络,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通而导致四肢受病。临床表现患肢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后期可有患肢组织营养障碍而致肢体远端溃烂或坏死,趾(指)节脱落。我科2001年4月~2005年4月收治3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现将辨证施护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龄为20~72岁;中医辨证:寒凝血痹型22例,血瘀化热型8例,热毒炽盛型2例。2辨证施护2.1寒凝血痹型患趾(指)喜暖怕冷,肤色苍白冰凉,麻木疼痛,遇冷剧痛。步履不利,呈间隙性跛行。舌淡,苔白腻,脉沉细。2.1.1治则: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为主,方用当归四逆汤合阳和汤加减[1]。2.1.2护理:嘱病人严禁吸烟。同时注意患肢保暖,寒冷季节应穿较厚的棉袜或棉套御寒,以免患肢受寒湿之邪。保暖同时不宜过热,不宜热敷及理疗,以免加重组织缺氧程度。...  相似文献   
12.
颈总动脉闭塞临床上实属罕见。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左颈总动脉闭塞并伴有左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脑梗塞报告如下。患者,女性,19岁。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7天收住院。该患近5年来经常出现发作性视物模糊。人院前7天晨起,自觉右侧针刺样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言语笨拙。当时给予强的松每日30mg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张宏亮 《河南中医》2005,25(6):46-47
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tic occlusion,AS0)系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为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由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断扩大和继发血栓的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的狭窄甚至闭塞,出现患肢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其典型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并伴有肢体怕冷、肤温低、麻木、酸困乏力、刺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可并发高血脂、高血糖、痛风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和探讨脑血管造影和载瘤动脉闭塞在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上的作用及特点。方法6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根据其脑血管造影的特点采取血管内介入方法[可脱式球囊和(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近端53例、闭塞载瘤动脉两端后孤立动脉瘤7例;其中23例闭塞前先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结果出院时Rankin评分分级:单纯血管内介入治疗组37例中轻残3例,合并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组23例中死亡1例、重残2例。1-6年的影像学随访动脉瘤无复发。结论血管内介入结合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股[月国]动脉段是下肢缺血最常累及的部位。针对股[月国]动脉闭塞的治疗,以往主要以旁路手术为主,近些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及材料的日益发展,旁路手术已逐渐被创伤较小的腔内介入取代,且多数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两者在远期通畅率及生存率方面无显著差别。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具体的病变特点及预期生存时间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揭示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丘脑钙调磷酸酶(CaN)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CaN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模型,分别测定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病灶侧丘脑CaN的活性和含量。结果 缺血后24h始丘脑CaN的含量下降且不恢复;CaN的活性在缺血后2h和4h减弱,6h始恢复至正常水平。可见,CaN的活性与含量分离。结论 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丘脑CaN活性独特的时间变化规律显示其参与介导继发性丘脑损伤,可能具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急性肢体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经验。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动脉内溶栓术治疗上肢动脉闭塞5例、腹主动脉下段闭塞1例、下肢动脉闭塞22例。结果经术后4个月~9年临床观察,急性单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100%(8/8例)、多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80%(16/20例),总血管再通率为85.71%(24/28例)。结论介入疗法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闭塞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46岁,因“内瘘闭塞3个月余”于2006年3月20日入院。诊断: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2005年3月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于2005年底内瘘闭塞,行临时动静脉穿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为再次行内瘘手术入院。患者平日血压16/10.8kPa(120/80mmHg)左右,透析后血压降至12/8kPa(90/60mmHg)。[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NIHSS评分
≤5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mTICI≥2b级)、围手术期并发症、90 d良好预后率
(mRS评分≤2分)等。
结果 共纳入13例患者,平均年龄58.7±14.5岁,男性11例(84.6%)。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100%;围
手术期并发症2例,假性动脉瘤1例、无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90 d良好预后率100%。
结论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