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59篇 |
免费 | 201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83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32篇 |
临床医学 | 212篇 |
内科学 | 3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1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607篇 |
预防医学 | 1555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201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05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81篇 |
2012年 | 119篇 |
2011年 | 118篇 |
2010年 | 136篇 |
2009年 | 121篇 |
2008年 | 183篇 |
2007年 | 187篇 |
2006年 | 212篇 |
2005年 | 170篇 |
2004年 | 165篇 |
2003年 | 144篇 |
2002年 | 144篇 |
2001年 | 151篇 |
2000年 | 123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110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76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01.
目的:了解长期接触铅所致慢性铅中毒患者肝脾的B超征象。方法选择2008~2012年在本院门诊或住院的200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为观察组,无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的公务员20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肝脾B超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肝脾B超异常率为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5%(P〈0.01);观察组的肝大检出率为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P〈0.01);观察组的左肝长、厚,右肝斜厚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肝脾存在一定的损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观察终止染铅对铅中毒小鼠各项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方法 将4~6周龄清结级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铅15 d A组、染铅30 d B组、染铅15 d排铅15 d C组,染铅途径为自由饮用经酸化处理的1.0 g/L三水合乙酸铅水溶液。限制小鼠日粮,分别在15 d和30 d检测小鼠血铅、骨铅及锌原卟啉水平。 结果 在各时间节点,各组小鼠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束后,各组锌原卟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小鼠血铅水平为(435.73 ±89.46)μg/L,B组为(445.82 ±138.49)μg/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显著高于经排铅的C组血铅水平(149.34 ±27.66)μg/L。A组小鼠骨铅水平为(71.34 ±18.72)μg/g,B组小鼠持续染铅30 d后,骨铅上升至(114.72 ±31.52)μg/g,经排铅的C组骨铅水平为(80.63 ±21.39)μg/g,后者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持续30 d染铅未导致小鼠血铅进一步升高。血铅是铅中毒小鼠脱离铅暴露环境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了解芜湖市市区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为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61名3~6岁儿童采左手无名指末梢血,采用电极溶出法进行血铅测定,并进行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561名儿童血铅值在0.15~194.44ug/l之间,平均54.43±39.82ug/l,儿童铅中毒检出率为14.08%,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儿童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儿童铅中毒可引起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性、挑食、情绪不稳等。结论芜湖市市区学龄前儿童存在铅中毒,应加强血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为探讨儿童血铅与其他五种元素的相关性,以便科学合理地指导儿童铅中毒防治的营养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血铁、锌、钙、镁、铜,采用阳极溶出电解仪测定全血铅;对本地区2010~2012年间2 710例学龄前儿童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儿童铅中毒发生率为9.37%,以1~7岁儿童居多;(2)本地学龄前儿童血清钙、铁和锌三种元素的缺乏率较高。儿童铅、铁、锌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钙呈下降趋势。除血铅外其他五种元素在性别上无差异;(3)正常儿童的血铅水平与钙呈负相关,而与铁、锌成正相关;儿童铅中毒时血铅与锌呈负相关。结论在儿童铅中毒的防治过程中应注意钙和锌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6.
白蓉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5):370-37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儿童铅中毒引起世界许多国家和政府的重视,世界各地开展了儿童铅中毒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效果。我国从80年代部分地区借鉴外国的经验也开展了相应的工作。2006年卫生部印发了“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及“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处理原则(试行)”的通知,为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的防治工作提出了指导方针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早期家长育儿行为干预对婴幼儿血铅水平的影响及降低小儿铅危害的有效措施。方法于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一附院儿保门诊行健康检查的小于2月龄西安市健康儿童342例进行研究,按照奇、偶编号将被研究儿童分为早期育儿行为干预组(实验组)和常规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查和喂养指导,实验组儿童家长分别在首次检查、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时增加铅中毒相关知识及相关健康行为干预;按照知情自愿的原则,在20~24月龄时用原子吸收法检测两组婴幼儿静脉血铅含量,同时对主要喂养人进行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儿童无铅中毒检出,对照组2例儿童被检出铅中毒,实验组儿童血铅水平为37.30±16.73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的43.31±22.01μg/L、L(t=2.85,P〈0.05),对两组儿童家长育儿行为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在“避免孩子咬玩具、用湿式扫除、不用清晨水龙头第一壶水给孩子冲奶或做饭、重视孩子玩具的含铅情况”等方面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8.82、25.46、20.80和10.58,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避免孩子咬玩具、不用清晨水龙头第一壶水给孩子冲奶或做饭,重视孩子玩具的含铅情况,均为影响血铅水平的保护因素,其OR值分别为2.378、2.136和1.699,均P〈0.05。结论早期对婴幼儿家长的育儿行为进行干预,与降低婴幼儿血铅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探讨锌原卟啉(ZPP)在铅中毒患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95名铅接触作业工人进行身体检查和ZPP测定,分析ZPP与铅中毒及铅吸收之间的关联性。结果:95名工人中,轻度铅中毒9名,占9.47%;铅吸收15名,占15.79%;未发生铅中毒及铅吸收者71名,占74.74%。此外,95名工人中,29名ZPP超过正常参考值1.34txmol/L,占30.53%。结论:ZPP与铅中毒及铅吸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测定血液ZPP方法操作简单,检测迅速,且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稳定性,能够较准确的反映出铅中毒及铅吸收的水平,对于铅中毒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调查某11岁患儿铅中毒的原因。方法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患儿生活周围的环境、相关人群状况及饮食情况。采集手摇爆米花机的机罐浸泡液和患儿常食用的爆米花,分析铅含量。结果流行病学调查排除环境污染因素。实验室检测结果,机罐浸泡液铅含量平均80.0mg/L,爆米花铅含量平均14.3mg/kg,判定患儿轻度铅中毒是由于长期食用含铅量高的爆米花引起。结论患儿长期食用含铅量高的爆米花,铅经消化道吸收致轻度中毒。生长发育阶段儿童对铅的吸收是成人的5倍,但对铅排泄功能较弱,导致轻度铅中毒。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对铅作业农民工的卫生行为进行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以南通市铅作业农民工218名为调查对象,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并比较干预前后职业卫生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企业作业场所有毒有害因素检测结果等的变化,以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通过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铅作业农民工基本职业卫生知识认识程度都超过了80%,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1),职业卫生态度干预后均达到86%以上,职业健康行为方式也明显提高。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总合格率由干预前45.83%提高到干预后70.00%。有半数以上的人都希望知道本次调查所涉及的职业卫生需求内容及得到有关知识教育。其中81.65%的工人选择通过传媒咨询(网络、电视等)的方式获得职业健康知识。结论开展职业健康促进,加强健康教育,改善卫生行为,是预防铅作业农民工慢性铅中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