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8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8篇
中国医学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锰离子(manganese,Mn~(2+))作为一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比剂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已有30余年,由于其对多种生物学过程敏感,近年来Mn~(2+)增强MRI(Mn~(2+)-enhanced MRI,MEMRI)在生物学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包括细微解剖结构的对比增强、功能区活动诱导Mn~(2+)依赖MRI(activity-induced manganese-enhanced MRI,AIM-MRI)和神经环路或特殊神经元连接的束路示踪3个方面。MEMRI的应用主要基于Mn~(2+)3个特性:Mn~(2+)作为钙离子(calcium,Ca~(2+))的类似物可经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进入可兴奋细胞内;其顺磁性可造成水质子T1弛豫时间缩短,引起T1WI信号的正比增强;Mn~(2+)进入神经细胞内可基于微管依赖的轴向转运进行跨突触传递至邻近神经元。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死亡率极高,了解其发生机制并及时阻断其发展进程是治疗MODS的切入点。细胞内Ca~(2+)超载是引起MODS发生的关键事件之一,基于Mn~(2+)的生物学特性,MEMRI有潜力活体动态监测早期MODS发生过程相关病理生理学改变,为进一步探索其发生机制和评估疗效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42.
在临床上,各种原因的病理性打击常引起肠道的缺血,而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其常见的病理变化。经相关研究证实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全身性的细菌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等严重疾病及其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钙超载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总结、研究钙超载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及相关作用,可以进行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减少肠缺血中的再灌注损伤,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现本文就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钙超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钙调蛋白信号转导与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包括神经元细胞内钙超载、神经递质变化(主要为兴奋性氨基酸等神经递质释放增加)、自由基生成、一氧化氮(NO)大量释放、细胞酸中毒、凋亡基因激活等。这些环节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不可逆性坏死。其中神经元细胞内钙超载被认为是导致脑损伤的中心环节和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巴戟天寡糖(MOO)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结扎组、IRI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MOO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阳性对照组给予地奥心血康0.7 g/kg,MOO 3个剂量组分别给予2.8、1.4及0.7 g/kg的MOO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按10 mL/kg给予蒸馏水灌胃,均1次/d,共7 d.末次给药1 h后,除假结扎组不结扎外,其他各组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90 min.观察心功能、心肌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及肌酸激酶(CK)等的变化.结果:6组大鼠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期末压、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及心肌酶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模型组相比,MOO各剂量组心功能均明湿改善,心肌组织中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活性升高,而CK含量则降低(P<0.001).结论:MOO有预防心肌IRI作用,其机制主要与防止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45.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脏的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的现象,是心脏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其确切机制仍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钙超载、细胞凋亡、中性粒细胞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可能共同参与了MIRI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guattegaumerine(Gua)对H2O2合并血清剥夺诱导的培养大鼠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对H2O2、KCl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内钙超载和缓激肽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内钙超载的影响。方法 H2O2合并血清剥夺诱导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Gu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钙荧光探针Furo-2/AM标记细胞,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和双荧光波长分光光度计检测Gua对细胞内钙浓度的影响。结果 Gua能显著抑制H2O2导致的神经元凋亡、H2O2和KCl引起的培养皮质神经细胞 [Ca2+]i升高(P<0.05)和缓激肽所诱导的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 [Ca2+]i升高(P<0.01)。结论 Gua具有一定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外钙内流及内质网内钙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7.
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后处理已成为国内外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对缺血后处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缺血后处理对不同动物的心、肝、肾、肠胃等器官的缺血/再灌注均有抗损伤作用;其保护机制主要与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抑制钙超载、内源性活性物质的释放、膜通道功能状态的变化和蛋白激酶的活化有关。本文就缺血后处理的发现、机制和临床应用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8.
彭其胜 《中国药房》2011,(23):2139-2141
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对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6组,即对照(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甘露醇(5mL.kg-1)和红花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32、16、8mL.kg-1),iv给药。阻断髂总动脉、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6h,复制周围神经IR模型。观察大鼠肢体功能,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并检测坐骨神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钙离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红花注射液高、中剂量组肢体功能评分和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或P<0.05);红花注射液高剂量组TNF-α和潜伏期显著下降,传导速度和波幅显著增加(P<0.01或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对周围神经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钙超载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9.
巴曲酶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学学报》2009,44(4):338-343
本文旨在观察巴曲酶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将大鼠分为假 手术组、模型组、巴曲酶 (4、8及16 BU•kg -1) 组及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 在脑立体定向仪上, 根据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定位脑部尾状核后, 用微量注射器向尾状核注射VII型胶原酶, 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及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 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力和丙二醛 (MDA) 含量; 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结果表明, 巴曲酶可改善脑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减轻其脑组织细胞水肿和出血程度;使脑含水量、MDA含量及[Ca2+]i下降,SOD活力升高,提示巴曲酶对脑出血后神经损伤可能存在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脑水肿、提高SOD活力和降低MDA含量及抑制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双苯氟嗪(Dipfluzine,Dip)对谷氨酸损伤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作为研究对象,用谷氨酸建立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J)H)泄漏率和胞内游离钙浓度(Ca2+)变化,观察双苯氟嗪对谷氨酸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双苯氟嗪可显著提高谷氨酸损伤海马神经元存活率,降低LDH泄漏率,对谷氨酸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内ca2+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双苯氟嗪对谷氨酸致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谷氨酸诱导的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