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277篇 |
免费 | 1504篇 |
国内免费 | 59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0篇 |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41篇 |
基础医学 | 118篇 |
口腔科学 | 22篇 |
临床医学 | 1013篇 |
内科学 | 814篇 |
皮肤病学 | 151篇 |
神经病学 | 34篇 |
特种医学 | 199篇 |
外科学 | 250篇 |
综合类 | 5562篇 |
预防医学 | 914篇 |
眼科学 | 27篇 |
药学 | 5306篇 |
46篇 | |
中国医学 | 15804篇 |
肿瘤学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3篇 |
2023年 | 688篇 |
2022年 | 763篇 |
2021年 | 1154篇 |
2020年 | 713篇 |
2019年 | 756篇 |
2018年 | 344篇 |
2017年 | 684篇 |
2016年 | 746篇 |
2015年 | 854篇 |
2014年 | 1495篇 |
2013年 | 1391篇 |
2012年 | 1687篇 |
2011年 | 1822篇 |
2010年 | 1596篇 |
2009年 | 1466篇 |
2008年 | 1580篇 |
2007年 | 1346篇 |
2006年 | 1220篇 |
2005年 | 1208篇 |
2004年 | 1284篇 |
2003年 | 1184篇 |
2002年 | 894篇 |
2001年 | 765篇 |
2000年 | 684篇 |
1999年 | 583篇 |
1998年 | 544篇 |
1997年 | 522篇 |
1996年 | 456篇 |
1995年 | 377篇 |
1994年 | 303篇 |
1993年 | 209篇 |
1992年 | 200篇 |
1991年 | 178篇 |
1990年 | 150篇 |
1989年 | 150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2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74.
增生性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患者较为痛苦且难于治愈。我院近年来应用验方骨质丸治疗增生性骨关节炎,获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5.
曾昭伦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9):1245-1245
目的:回顾分析近5年来我院收治13例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情况,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进行重点分析研究,为以后众多的肝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13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对两组的疗效和疗程进行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升华丸的制备及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药材按处方比例制备成水泛丸。口服每次6g,每日2次,用于临床。结果: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2例,总有效率97.6%。结论:本品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7.
朱华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7,7(4):237-238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全部病例系我所门诊患者,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上海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治疗组82例中,HBsAg阳性者82例,HBeAg阳性者68例,抗-HBC阳性者30例,HBV-DNA阳性者71例,男61例,女21例,年龄15~62岁,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10年以上。对照组82例同上基本相近。 1.2 方药 五草双参丸主要由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尾草、酢酱草、生甘草、人参、丹参、三七、茵陈、鸡内金、五味子、柴胡、黄芩等中药组成。共 相似文献
78.
79.
男性不育症是中医临床的一类重要疾病,据有关资料统计,因男性因素所致不育者约占40%。男性不育症的病因复杂,表现多端,如肾虚、痰湿、血瘀、肝郁、温热型等等。中医认为肾主生殖,如肾气不足、肾阳虚衰。肾阴亏虚、肾精亏损等等,均可导致肾精(生殖之精)缺乏,生殖功能减退而致不育。故肾虚在男性不育症中受到高度重视。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为肝郁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另一类病因,现将运用硫肝补肾法治愈肝郁肾虚型男性不育症6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6例患者中,年龄最小27岁,最大33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5年。6例… 相似文献
80.
<正> 病毒性角膜炎,属中医聚星障、花翳白陷范畴。此病发病率高,病情顽固、迁延,易复发,影响视力较重。临床西医无特效药物,而中药对缓解局部刺激症状的疗效较缓。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