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4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409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284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648篇
内科学   873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119篇
特种医学   1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93篇
综合类   2083篇
预防医学   885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1384篇
  10篇
中国医学   533篇
肿瘤学   36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441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425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452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71.
国内外对地中海贫血(地贫)红细胞硒含量的报道甚少,本文共检测地贫25例(α型10例及β型15例)患儿的全血硒和红细胞硒含量。结果发现α型全血硒与正常对照无差异,β型却显著降低;但红细胞硒含量无论α型抑或β型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地贫红细胞硒的聚集增多可能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合成代偿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2.
73.
摘要:目的:探究苯并芘(benzo[a]pyrene,BaP)通过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nuclear factor?E2-related factor 2,Nrf2)信号通路对HepG2细胞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HepG2细胞分为Control组、BaP(10μmol/L)组、BaP(10μmol/L)+AhR抑制剂(1μmol/L)组和BaP(10μmol/L)+Nrf2抑制剂(1μmol/L)组,BaP组给予10μmol/LBaP培养24小时,抑制剂组给予1μmol/L抑制剂半小时后,加入10μmol/L BaP培养24小时,Western Blot和qPCR实验方法检测各组AhR、Nrf2、细胞色素P450s(cytochrome P450s,CYPs)、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及GST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BaP组中AhR、Nrf2、GSTP1、CYP1A1及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BaP组相比,BaP+AhR抑制剂组中AhR、GSTP1和CYP1A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BaP+Nrf2抑制剂组中Nrf2、GSTP1和HO-1的表达均降低(P<0.05);与BaP+AhR抑制剂组相比,BaP+Nrf2抑制剂组GST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BaP通过AhR和Nrf2两条信号通路增加GSTP1的表达,以Nrf2信号通路为主导影响GST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74.
研究了纳米硒和亚硒酸钠对断奶仔猪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脱碘酶活性的影响。将纳米硒和亚硒酸钠2种硒源分别以0.1、0.2、0.3、0.4、0.5、1.0 mg/kg 6个硒水平添加到基础日粮中,配制成12种试验日粮,基础日粮作对照,饲养“杜长大”断奶仔猪(8.3 kg左右)。结果表明:以亚硒酸钠形式添加的硒浓度为1.0 mg/kg时,仔猪生长性能和GSH-Px活性显著低于0.2~0.4 mg/kg硒添加水平(P<0.05),纳米硒添加浓度为1.0 mg/kg,仔猪生长性能和GSH-Px活性仍然保持在高峰平台;硒源添加浓度为0.10~0.40 mg/kg时,两种硒源对GSH-Px活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在0.50和1.0 mg/kg硒添加水平上,纳米硒组GSH-Px活性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P<0.05)。基础日粮组肝脏脱碘酶活性显著低于各硒源的添加水平(P<0.05),硒源和硒添加水平对脱碘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上述结果提示:纳米硒的Weinberg剂量-效应的最适剂量范围宽于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75.
在国内首次制备并用光敏生物素方法标记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cDNA探针,应用斑点杂交技术检测24例乳腺癌GST-π基因DNA扩增与mRNA异常表达。结果发现,24例乳腺癌中,3例(12.5%0存在DNA扩增,7例(29.2%)mRNA异常表达,DNA扩增和mRNA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二者均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但mRNA异常表达与乳腺癌ER表达呈现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云芝多糖(CVPS)-CVPS-B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的影响,及对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内谷胱甘肽(GSH)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RAW264.7细胞MCP-1 mRNA的表达;凝胶滞留法(EMSA)测定NF-κB的结合活性;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GSH的活性。结果:CVPS-B呈剂量依赖性抑制ox-LDL诱导的RAW264.7细胞MCP-1 mRNA的表达。应用GSH 特异性消耗剂buthionine-[S,R]-sulfoximine (BSO),ox-LDL不能诱导RAW264.7细胞MCP-1 mRNA的表达。CVPS-B抑制ox-LDL诱导RAW264.7细胞内GSH活性下降。CVPS-B呈剂量依赖性抑制 ox-LDL诱导的RAW264.7细胞NF-κB活性;在完全消耗GSH的RAW264.7细胞,ox-LDL不能诱导NF-κB的活性。结论:CVPS-B可抑制ox-LDL诱导RAW264.7细胞MCP-1 mRNA的表达;其抑制作用可能通过GSH/NF-κB的调控。  相似文献   
77.
78.
从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分离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根据菲律宾株26k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扩增出26kDa的编码区基因,并克隆到pBluescript质粒。初步酶切鉴定后,从两端对插入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与菲律宾株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99.8%,仅第582位碱基不同,菲律宾株为A,而大陆株为G。比较从cDNA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两者100%相同。测序结果也与曼氏血吸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赛庚啶对内毒素(LPS)血症小鼠氧化损伤的对抗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LPS,造成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赛庚啶能否提高小鼠24h存活率,并测定血浆NO的水平,心、肝、肾和脑组织中SOD和GSH-Px活力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结果:赛庚啶预防给药能够显著提高致死量LPS攻击后小鼠24h的存活率,使血浆NO2-/NO3-的水平显著降低,其中高剂量组SOD和GSH-Px活力增高,MDA含量降低。低剂量组SOD活力增高,但肝和脑组织中MDA含量下降不明显,肝和肾组织GSH-Px活力无明显增高。结论:赛庚啶预防给药能够防治LPS血症,改善小鼠LPS血症时重要脏器氧化性损伤状态,抑制血浆NO水平过度升高。  相似文献   
8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病情复杂多变,迁延难愈,治疗周期漫长,且无特效药。目前,UC的治疗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氨基水杨酸及生物制剂等西医手段,短时间起效快,疗效确切。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性和加剧病情发展,导致结肠癌的发生。有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是UC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影响着UC的发生、发展。氧化应激是机体内氧化产物与抗氧化系统不平衡的一种应激状态,丙二醛(MDA)、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等氧化产物的过表达或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抗氧化酶的不足都会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特色,运用中医药治疗UC疾病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研究表明,中医药一方面通过抑制代谢产物的堆积,有效抑制UC发生,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抗氧化系统,达到拮抗UC发展的治疗效果。因此,以中医药调节氧化平衡状态作为诊疗思路,可能是未来治疗UC疾病的新手段、新方向。基于上述研究,该文总结了氧化应激关键致病蛋白与UC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归纳了中药有效成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针灸调控氧化应激上下游靶点蛋白,减轻肠黏膜病理损害,降低结肠损伤指数,以及丰富肠道菌群,增加结肠长度,改善UC临床症状,以期为扩大中医药治疗UC疾病的应用范围,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