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29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61.
海涛 《养生月刊》2003,24(9):417-417
在运动锻炼时,不少人都一味地强调运动强度,误认为运动强度越大越好。其实不然,过大的运动强度对人体健康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据医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运动强度过大,会使机体内耗氧急剧增加,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而“活性氧”是一种能够促使机体衰老的物质;同时,运动过于激烈或超时、超量,也会加剧人体某些器官的磨损。因此,老年人锻炼,宜选用运动强度相对较小的温和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62.
对40名男性受试,采用“BRUCE跑台试验”为定量负荷,通过气体代谢法,实测其各级运动强度的VO2和MET,经与“BRUCE跑台试验”方案数据对比,二之间没有显性差异。初步认为国外有关“梅脱”的测定值,在我国使用是可行的。可用于我国心脏康复中心脏功能能力的评定及制订运动处方。建议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负荷进一步检验,以提高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63.
乳酸阈强度下探讨无氧阈机制的人体与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别通过人体和动物实验探讨乳酸阈强度下代谢转变的机制。方法:选取24名体育专业学生作为人体组,进行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选取30只SD大鼠作为大鼠组,进行递增负荷游泳运动。首先确定两组受试各自的乳酸阈强度,后在不吸氧与补充吸氧条件下按相同运动方案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至乳酸阈强度,分别于运动前和乳酸阈强度下测定人体组及大鼠组静脉血氧分压、丙酮酸和乳酸含量。结果:(1)人体组和大鼠组在乳酸阈强度下,氧分压平均值分别是33.55±6.49mmHg(不吸氧)、31.86±6.23mmHg(补充吸氧)和58.64±2.01mmHg(不吸氧)、54.82±7.27mmHg(补充吸氧);血乳酸平均值分别是3.61±0.56mmol/L(不吸氧)、3.72±0.58mmol/L(补充吸氧)和5.43±0.55mmol/L(不吸氧)、5.35±0.50mmol/L(补充吸氧)。人体组和大鼠组运动前及乳酸阈强度下,丙酮酸平均值分别是0.97±0.17mmol/L、1.04±0.16mmol/L和0.93±0.25mmol/L、0.91±0.37mmol/L。(2)在乳酸阈强度下,不论是否吸氧,人体组和大鼠组血乳酸含量与氧分压之间均不相关,整个测试过程中人体组血氧饱和度均不低于98%;而二者血乳酸与血丙酮酸含量之间均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二者运动前与乳酸阈强度时的血丙酮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运动中由有氧向无氧代谢转变时体内不缺氧,本实验结果在整体水平上支持了糖酵解时丙酮酸转变成乳酸入血,以防止其堆积的观点。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缓解期COPD患者太极拳不同运动时间、强度对IL-1、IL-6、TNF-α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缓解期的COPD患者140例,将55例随机分组进行为期12周不同强度太极拳运动训练,同时将55例随机分组进行为期12周不同时间太极拳运动训练,并将30例作为无太极拳干预的对照组,每组运动训练前后均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值。结果:四组太极拳运动组IL-1、TNF-α细胞因子的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太极拳运动中等强度组IL-1、TNF-α下降的幅度显著大于低等强度组(P<0.05),60分钟组IL-1、TNF-α下降的幅度显著大于30分钟组(P<0.05),两组实验中IL-6的下降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太极拳运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达到中等强度,这种中等强度的太极拳运动对IL-1、TNF-α致炎因子有下调作用,能降低缓解期COPD患者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但对IL-6水平下降的敏感性不强。  相似文献   
6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至2020年COPD将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在我国,COPD同样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期对我国7个地区20 245名成年人群进行调查,COPD患病率占40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强度指导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参加糖尿病社区大学的有运动指征的并自愿参加实验组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轻度运动组60例,中度运动组60例,分别采取不同的运动强度,7个月后观察其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运动指导7个月后,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但是中度运动组降低比轻度运动组更为明显。2组运动指导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社区大学教育能够有效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降低血脂,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7.
《健康管理》2013,(10):102-103
在你用烦了跑步减肥法的时候,可以试试走路减肥法这个最健康安全的减肥方法。它不像跑步减肥法那样运动强度和力度相当大,而在比较轻缓放松。行走被誉为21世纪最好的锻炼方法之一,不但因为安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行走速度可快可慢,从而达到不同的健身效果。很多人都在为减肥犯愁,其实走路就是最好的办法,只不过人们过于散漫地对待它了。  相似文献   
68.
徐莉  曹颗  张敏 《中国临床康复》2012,(42):7893-7896
背景:关于不同运动强度对机体的影响早有研究,并且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是对于不同运动强度对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活性以及线粒体肿胀程度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Na+,K+-ATP酶和Ca2+-ATP酶以及线粒体肿胀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运动组。正常对照组大鼠正常笼内生活,不运动。另2组游泳训练方式,分别建立中强度和高强度运动模型,进行相应的运动锻炼,训练4周。结果与结论:中强度运动组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增高(P〈0.05),线粒体肿胀程度降低(P〈0.05);而高强度运动组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降低(P〈0.05),线粒体肿胀程度增大(P〈0.05)。实验结果表明中强度运动可以保护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的活性,提高线粒体功能;而高强度运动则降低了线粒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69.
"暴走"属于有氧运动,是值得提倡的大众健身运动。但是,"暴走"的运动强度比较大,也就是每次走的时间很长、距离很远,这对于某些人是不适宜的,比如痛风病人。  相似文献   
70.
锻炼后要大汗淋漓,如果没出汗,就达不到健身的目的,这是不少人的想法。那么运动效果是要用出汗量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赵纪生副教授解释:一般来说,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因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产生更多的热量,以及大量的代谢物——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