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30篇
  免费   907篇
  国内免费   41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742篇
妇产科学   128篇
基础医学   62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7119篇
内科学   875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133篇
特种医学   16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9467篇
综合类   14766篇
预防医学   2152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5738篇
  99篇
中国医学   1905篇
肿瘤学   231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771篇
  2022年   976篇
  2021年   920篇
  2020年   983篇
  2019年   1138篇
  2018年   554篇
  2017年   786篇
  2016年   1010篇
  2015年   1175篇
  2014年   2339篇
  2013年   2293篇
  2012年   2988篇
  2011年   3160篇
  2010年   3091篇
  2009年   2903篇
  2008年   2901篇
  2007年   2518篇
  2006年   2271篇
  2005年   2245篇
  2004年   1871篇
  2003年   1714篇
  2002年   1415篇
  2001年   1140篇
  2000年   761篇
  1999年   661篇
  1998年   548篇
  1997年   509篇
  1996年   442篇
  1995年   361篇
  1994年   280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PHS在腹股沟马鞍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治疗效果和手术经验.方法 对11例使用PHS行无张力修补术的腹股沟马鞍疝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在局麻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60 min,全组留院观察24~72 h,无阴囊积液、切口感染、血肿及其它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随访6个月~30个月,无复发,无异物感.结论 PHS修补牢靠,对于腹股沟马鞍疝的手术治疗更有针对性.重视手术的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
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中补片不固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价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中补片不固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50只SD大鼠建立疝缺损(3cm2)模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使用聚丙烯补片(12 cm2)采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进行修复。甲组为补片固定组,乙组为补片不固定组。大鼠于术后不同时间分批处死,记录补片的挛缩度、腹壁抗张强度以及组织细胞学变化。结果所有大鼠术后腹腔均无粘连。2组大鼠在术后7 d、14 d、30 d、60 d和90 d补片的挛缩度分别为6.7%±1.3%vs 7.3%±1.5%、12.3%±1.3%vs 12.4%±1.6%、14.0%±2.0%vs 14.5%±1.3%、17.4%±2.1%vs 18.4%±1.5%和18.9%±2.2%vs19.5%±2.6%(P>0.05);2组大鼠的腹壁抗张强度分别为(288.4±8.4)mm Hg vs(286.6±10.2)mm Hg、(300.4±11.2)mm Hg vs(298.8±11.4)mm Hg、(305.0±11.7)mm Hg vs(303.3±16.1)mm Hg、(309.0±10.8)mm Hg vs(307.6±8.9)mm Hg和(311.8±9.8)mm Hg vs(310.0±8.6)mm Hg(P>0.05);2组大鼠的组织细胞学变化一致。结论当补片面积是大鼠疝缺损的4倍以上时,不固定的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输尿管囊肿发病特点,提高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输尿管囊肿的疗效。方法对12例无输尿管反流、不伴有膀胱或囊内其他病变、无泌尿系其他畸形、直径<3 cm的输尿管囊肿,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先用钩状电极在囊肿中下部将囊肿低位横行切开,然后改用弧形电极根据囊肿大小行囊壁切除或部分切除。结果12例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10~20 min。全组随访3个月~5年,平均14个月,复查IVP示肾输尿管显影良好,输尿管反流1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其优点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麻醉时间短,手术危险性小,疗效确切,可反复治疗等。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应用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石街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例输尿管石街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采用急诊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临床痊愈,疗效满意.结论 认为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石街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5.
输尿管结石常可引起肾绞痛,未能及时治疗的患者可发展至梗阻性肾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和利用输尿管镜检查术体内碎石,是目前最常使用的两种干预措施。ESWL具有非侵入性的特点,但复治率高,而且很多医疗中心没有配备这种设备。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使输尿管镜技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本文的目的在于比较有关ESWL或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二者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2003年3月~2006年7月,我院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83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经尿道袖状电切患侧输尿管口周围1.5 cm范围膀胱壁达膀胱外脂肪组织,采用后腹腔镜切除肾及全长输尿管.术后留置导尿管7 d.11例术后辅助放疗. 结果 83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15~205 min,平均156 min.术中出血50~150 ml,平均80 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7~11 d,平均8.5 d.病理报告:8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1例肾盂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术后随访3~38个月,平均10.8月.术后12个月内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肿瘤6例,其中5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1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左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例肾盂肿瘤(pT3 G3和pT2 G3)于术后3个月肝转移.2例输尿管中段肿瘤(pT3 G3和pT3 G2~3)术后6个月原位复发并肺转移.1例输尿管下段肿瘤(pT3 G3)术后6个月骨转移.失访1例.其余71例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切口转移及远处转移. 结论 对于上尿路移行细胞癌,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行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套状切除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已婚,因尿道口外可复性肿物并疼痛出血、排尿困难2天于2007年2月21日入院。患者2天前排尿时出现排尿费力,尿线中断,站立活动后可继续排尿。排尿后阴部有异物感,并疼痛、出血,进而发现尿道口有约葡萄大小红色肿物,质地柔软,表面光滑,触痛,易出血,肿物被挤压、平卧或站立后可逐渐消失,肿物在小便时反复出现,颜色变暗,出血量增多。  相似文献   
98.
1995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2月笔者用小针刀治疗腰骶筋膜脂肪疝 84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84例全部是中老年肥胖女性 ,年龄 4 5~ 6 5岁 ;双侧 75例 ,单侧 9例 ;病程 3个月~ 2年。2 症状与体征主要表现为下腰痛 ,常因弯腰过猛 ,弯腰位突然直腰 ,引起下腰痛 ,性质为胀痛。其中向下肢放射者 5 8例 ;不能仰卧者 11例 ,仰卧时自觉骶髂部两侧有痛性包块 ,压迫出现胀痛。检查 :在一侧或两侧髂后上棘上方偏内可触及单个、多个甚至数十个痛性包块 ,直径2cm左右 ,有弹性 ,质地较韧 ,可活动 ,呈圆形或椭圆形 ,与皮肤无粘连…  相似文献   
99.
1999年 9月至 2 0 0 3年 2月 ,我科对 14例前列腺增生症伴腹股沟疝的患者在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或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 (TUVP)的同时 ,进行了无张力疝修补术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 14例 ,年龄 5 8~ 77岁 ,平均 70岁。均以尿频、夜尿多、进行性排尿困难 ,伴腹股沟区腹可复性包块入院 ,其中斜疝 8例 ,直疝 6例 ,直疝中有 1例为双侧。有膀胱结石者 3例 ,有尿潴留史者 4例 ,按Rous标准测前列腺Ⅱ°9例 ,Ⅲ°5例 ,最大尿流率 (Qmax)均 <10ml 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 SS)均 >2 2分。1.2 方法持续硬膜外…  相似文献   
100.
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在腹部切口关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与丝线间断缝合的疗效.方法 将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行腹部手术60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309例,B组295例,分别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及丝线分层间断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A组发生脂肪液化3例,切口感染5例,经换药很快愈合,无切口裂开及切口疝发生.B组发生脂肪液化12例,切口感染16例,经换药,有部分需要拆除缝线,平均愈合时间大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能够明显减少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的发生,切口愈合后的美观度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