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62篇
  免费   3979篇
  国内免费   1964篇
耳鼻咽喉   760篇
儿科学   112篇
妇产科学   761篇
基础医学   1930篇
口腔科学   878篇
临床医学   5319篇
内科学   3088篇
皮肤病学   251篇
神经病学   515篇
特种医学   25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0篇
外科学   5705篇
综合类   14024篇
预防医学   1875篇
眼科学   416篇
药学   4152篇
  78篇
中国医学   1504篇
肿瘤学   11388篇
  2024年   315篇
  2023年   1235篇
  2022年   1478篇
  2021年   1680篇
  2020年   1239篇
  2019年   1229篇
  2018年   745篇
  2017年   1106篇
  2016年   1332篇
  2015年   1350篇
  2014年   2179篇
  2013年   2089篇
  2012年   2742篇
  2011年   2902篇
  2010年   2887篇
  2009年   2930篇
  2008年   3473篇
  2007年   2856篇
  2006年   2741篇
  2005年   3052篇
  2004年   2561篇
  2003年   2303篇
  2002年   1894篇
  2001年   1698篇
  2000年   1533篇
  1999年   1133篇
  1998年   964篇
  1997年   938篇
  1996年   729篇
  1995年   551篇
  1994年   423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226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CD44分子属于黏附分子家族中的一员,其CD44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乳腺癌干细胞表面高度表达CD44分子,针对CD44分子与乳腺癌干细胞关系的研究,将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82.
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而肺癌眼转移则实属罕见,其临床表现及专科检查亦无特异性,因此误诊率很高。本研究就近年收治2例及查阅1994--2004年国内文献报告8例,合计10例肺癌眼转移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手术病理诊断等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探讨细胞因子在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999-2003年期间45例确诊未治的鼻咽原发癌活检组织标本,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MIF和VEGF表达,计数癌组织中新生血管热区的CD34阳性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al microvessel density,IMD),并将各检测指标与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相联系.[结果]鼻咽原发癌组织中,癌细胞MIF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5/45)和71%(32/4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MIF和IMD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29,P=0.026,MIF阳性组的IMD计数为(35.1±13.3)/高倍视野,明显高于MIF阴性病例的(20.9±10.2)/高倍视野,P=0.003.以Schmincke型生长方式分布的癌细胞MIF表达水平(67.4%±35.2%)高于以Regaud型方式分布的癌细胞(32.9%±29.7%),P=0.007.癌细胞MIF与VEGF表达以及IMD计数均显示正相关关系,P<0.05.但癌细胞VEGF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组织学分型以及临床分期无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MIF在鼻咽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可能是影响肿瘤性微血管生成和癌细胞VEGF表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
为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组织学特征对腋窝淋巴结状态的预测价值,笔者应用专利蓝或锝99m标记的大分子右旋糖苷(99mTc-DX)为示踪剂成功显示20例乳腺癌患者的SLN。术中先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应用常规病理(HE)、免疫组化(IHC)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结果示,20例患者共找到腋窝淋巴结254个,其中SLN48个,NSLN206个。常规病理证实3例患者7个前哨淋巴结有癌转移,NSLN206个均无癌转移。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到7例患者11个SLN CK-19表达阳性,2个NSLN表达阳性。RT-PCR检测CK-19mRNA14例患者30个SLN和22个NSLN表达阳性。提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准确预测患者腋窝淋巴结的状态。  相似文献   
85.
面颊部扩张皮瓣的设计和转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利用扩张皮瓣修复面颊不同部位皮肤缺损的扩张皮瓣设计。方法269例面颊部血管瘤、瘢痕、色素痣患者,依不同的皮肤缺损位置,在邻近部位放置大小适度的1~3个50~400ml容积的扩张器,扩张充分后采用推进皮瓣法、旋转推进皮瓣法和易位皮瓣法修复。结果269例中共形成305个扩张皮瓣,利用推进皮瓣121个,旋转推进皮瓣145个,易位皮瓣39个;共出现并发症52例,分别为扩张皮瓣远端血运障碍、血肿形成、感染、注水壶渗漏、扩张器外露、睑外翻和包囊挛缩,这些并发症基本未影响最终的手术效果,术后面颊部形态正常。结论我们提出的扩张皮瓣的设计和转移原则,对于面颊部的皮肤缺损组织扩张术治疗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6.
内乳淋巴结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复发的原因,强调内乳淋巴结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以内乳淋巴结转移为首先复发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初发病时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分期以及治疗经过。结果40例患者内乳淋巴结复发与患者年龄、经期状况、手术方式无关(P>0.05)。而与原发肿瘤直径、部位、腋窝淋巴结阳性数、临床病理分期相关(P<0.05)。结论位于乳腺内侧区、中央区的大块肿瘤(>3cm),腋窝淋巴结阳性数多(>3),且临床病理分期晚(IIb IIIab)的乳腺癌患者,内乳淋巴结转移机率较高,须加强术后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7.
甲状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UC1检测在甲状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可靠性和敏感性。方法:对488例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于术前24h用1%美兰1.0~2.0mL注射于甲状腺结节或周围腺体,术中显示蓝染淋巴结,采用RT-PCR法测定临床蓝染淋巴结中的MUC1。 结果:蓝染淋巴结显示率甲状腺癌为93%,良性病例为0。研究组80个蓝染淋巴结中发现有MUC1mRNA表达的为95%,与病理诊断率(86%)相比有提高(P<0.05);良性病变(阴性对照组)淋巴结均不存在MUC1mRNA的表达;阳性对照组的癌转移性淋巴结均存在MUC1mRNA的表达。结论:MUC1较病理检查敏感,PCR产物点杂交进一步证实MUC1作为PCR标志物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8.
CT导引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CT~PEI)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骨转移瘤患者(25个病灶)采用CT—PEI治疗,使用无水乙醇和超化碘油10:1的混合剂,用CT精确定位、准确穿刺瘤灶并密切监控无水乙醇弥散情况及用量,以减少并发症。对接近椎管及椎间孔的病灶,采用利多卡因实验性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术前及术后定期CT检查,3例病人行同位素骨扫描检查,与治疗前检查进行对照研究。对患者随访3~30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1次CT—PEI治疗后,疼痛即明显减轻,经2~3次CT-PEI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CR)16例(24处病灶),疼痛部分缓解(PR)1例。术后随访3个月时,23处病灶内肿瘤组织均发生坏死,被高密度碘油混合液均匀浸润。其中,9处病灶体积缩小。随访3~30个月,除1例因周边出现新的肿瘤浸润灶而再次出现疼痛,其余病例转移瘤处止痛效果无反复。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PEI是一种治疗骨转移瘤有效、微创、安全、简便的方法,使骨转移瘤内肿瘤组织坏死,最大限度的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溶骨性转移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9.
活性碳微粒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师进修杂志》2004,27(6):9-11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乳腺癌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及临床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9年3月我们收治首次术前误诊的3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首次术后局部癌组织残留26例,腋下淋巴结转移12例;两次术前病理切片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二次手术间隔时间2周以内27例,2周以上11例.二次术式行乳腺癌仿根治术26例,乳腺癌仿根治术加去势术12例,均治愈出院. 结论乳腺疾病临床检查应结合彩色多普勒或钼靶摄片检查,可疑恶性者应进一步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检以明确诊断,选择正确手术方式,以减少乳腺癌患者二次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