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19篇 |
免费 | 834篇 |
国内免费 | 43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5篇 |
儿科学 | 87篇 |
妇产科学 | 55篇 |
基础医学 | 559篇 |
口腔科学 | 202篇 |
临床医学 | 1840篇 |
内科学 | 2562篇 |
皮肤病学 | 64篇 |
神经病学 | 183篇 |
特种医学 | 30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549篇 |
综合类 | 4920篇 |
预防医学 | 1056篇 |
眼科学 | 79篇 |
药学 | 2419篇 |
22篇 | |
中国医学 | 3284篇 |
肿瘤学 | 15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01篇 |
2023年 | 362篇 |
2022年 | 419篇 |
2021年 | 639篇 |
2020年 | 530篇 |
2019年 | 383篇 |
2018年 | 209篇 |
2017年 | 344篇 |
2016年 | 363篇 |
2015年 | 412篇 |
2014年 | 729篇 |
2013年 | 706篇 |
2012年 | 888篇 |
2011年 | 901篇 |
2010年 | 989篇 |
2009年 | 853篇 |
2008年 | 1000篇 |
2007年 | 957篇 |
2006年 | 876篇 |
2005年 | 992篇 |
2004年 | 800篇 |
2003年 | 755篇 |
2002年 | 638篇 |
2001年 | 644篇 |
2000年 | 536篇 |
1999年 | 426篇 |
1998年 | 379篇 |
1997年 | 315篇 |
1996年 | 241篇 |
1995年 | 204篇 |
1994年 | 180篇 |
1993年 | 114篇 |
1992年 | 103篇 |
1991年 | 85篇 |
1990年 | 61篇 |
1989年 | 73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992.
自发性气胸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淑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3)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9月本院共收治自发性气胸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2~80岁.因劳动、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或负重等原因诱发气胸18例,无明显诱因12例.患者均有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大汗、不能平卧、紫绀、濒死感等症状.气胸程度不同,其体征亦有很大区别,局限性少量气胸往往查不到阳性体征;一般气胸,特别是张力性气胸患者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气胸向对侧移位,叩诊呈鼓音,右侧气胸时肝浊音界下降,左侧气胸时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语言传导减弱. 相似文献
993.
卢大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2):1289-1291
目的探讨肺复张法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给予肺复张治疗,并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气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等变化。结果治疗后4 h患者p(O2)、p(O2)/Fi O2及CO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p H、p(O2)、HR、MAP以及CV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 h后患者的肺顺应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气胸和纵隔气肿以及皮下气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中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肺复张治疗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氧合与肺顺应性,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也比较小,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探索超导可视下行负压吸引术终止早孕安全性研究,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方法:对400例年龄在18~40岁、自愿要求行早期流产的育龄妇女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00例采用BELSON700型全程超导可视下行负压吸引术,对照组200例采用传统方法行负压吸引术。术中观察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第一次月经复潮后来中心复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一个月月经恢复情况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BELSON700型全程超导可视下行负压吸引术终止早孕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究恩经复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n=35)和观察组(n=27),前者肌肉注射9μg恩经复,qd,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6~7mL加入到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给患儿行静脉滴注治疗。给对照组患儿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采用鲍氏20NBNA项为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结果治疗后,对患者随访半年,治疗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66.67%,2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经复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7.
998.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简称房扑)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持续快速的房扑发作时可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学而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尤其是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诱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导致猝死。因此及时终止房扑非常重要。1996年至今我们采用TEAP治疗 相似文献
999.
邵卫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1,(12)
如果出现感染,及早发现以及立即处理至关重要。借助于起搏器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使成千上万患者的心脏恢复正常跳动,或将潜在的致命性心律扼杀在萌芽期。然而,植入装置后出现感染的患者越来越多,感染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当具有保护作用的皮肤屏障被突破,无论是被一根刺扎破,还是植入心脏辅助装置时作了手术切口,都会带来感染的风险。来自费城的一个研究团队追踪16年间植入起搏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在骨骼肌无复流现象中血栓素A2及前列腺素I2是重要参与因子。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血浆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值与骨骼肌发生无复流现象的关系。
方法:选择经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确诊为下肢动脉栓塞患者36例,行下肢动脉取栓,根据患者取栓后缺血肢体是否发生无复流现象分为无复流组(n=10)和对照组(n=26)。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无复流组取栓后0 h无复流组前列腺素I2明显减少(P < 0.01);取栓后24 h,无复流组血栓素A2明显升高、前列腺素I2明显下降(P < 0.01)。与对照组相比,无复流组术后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值升高(P < 0.05)。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值升高后然后下降,无复流组取栓后均维持较高的水平。而取栓前后两组血小板数量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同时术后24 h点无复流组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值与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r=0.613, P=0.049);而与血小板数量无相关性(r=0.199,P=0.543)。提示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值可以作为判断动脉栓塞患者缺血再灌注后骨骼肌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