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047篇
  免费   7914篇
  国内免费   8416篇
耳鼻咽喉   716篇
儿科学   1338篇
妇产科学   1371篇
基础医学   8231篇
口腔科学   2063篇
临床医学   13341篇
内科学   13492篇
皮肤病学   1233篇
神经病学   2641篇
特种医学   28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74篇
外科学   8171篇
综合类   34559篇
预防医学   5833篇
眼科学   2613篇
药学   14655篇
  188篇
中国医学   10516篇
肿瘤学   7508篇
  2024年   1078篇
  2023年   3492篇
  2022年   3447篇
  2021年   3929篇
  2020年   3304篇
  2019年   3875篇
  2018年   2064篇
  2017年   3575篇
  2016年   3787篇
  2015年   4112篇
  2014年   6057篇
  2013年   5866篇
  2012年   8059篇
  2011年   8857篇
  2010年   7919篇
  2009年   7902篇
  2008年   8267篇
  2007年   7178篇
  2006年   6734篇
  2005年   6357篇
  2004年   5224篇
  2003年   4026篇
  2002年   3401篇
  2001年   3006篇
  2000年   2168篇
  1999年   1715篇
  1998年   1278篇
  1997年   1096篇
  1996年   899篇
  1995年   707篇
  1994年   522篇
  1993年   257篇
  1992年   252篇
  1991年   250篇
  1990年   185篇
  1989年   187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122.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工程通过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细胞外基质复合生长而产生新的组织器官,作为细胞外基质之一的生物活性蛋白因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骨组织工程达到最佳构建的重要因素,同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及其他细胞生长因子密切相关.目前各种生物活性蛋白因子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最多的生物活性因子,而BMP-2和BMP-7又是其中最为常用的,通过基因技术将BMP基因转染到种子细胞内持续发挥作用是其应用的主要趋势.另外,与支架材料及其他生物活性因子的相互作用,也使其成功地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3.
KGF在乳腺癌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GF蛋白在人乳腺癌的表达与意义,与临床病理因素及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GF在63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结果:63例乳腺癌组织中34例肿瘤细胞表达KGF(54.0%),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未表达(P<0.01),在乳腺癌间质细胞和正常乳腺组织间质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4.9%和16.7%(P>0.05)。其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低分化相关,与ER、PR呈负相关,与Ki-67呈正相关,与Ki-67的协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结论: KGF在乳腺癌肿瘤细胞的表达可能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与低分化、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24.
IFN-γ和糖皮质激素对哮喘病人T淋巴细胞中的TGF-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 D4 TG F-β,C D8 TG F-β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了解IFN-γ和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H ypague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培养法对18例哮喘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后,加入地塞米松及IFN-γ培养24h,加入PM A,莫能菌素,艾罗霉素培养4.5h,促使细胞内细胞因子聚集于高尔基体,取培养上清中的淋巴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C D4 T、C D8 T淋巴细胞及其细胞内细胞因子TG F-β表达率。结果:C D4 TG F-β、C D8 TG F-β及C D4、C D8细胞内总TG F-β检测结果的比较,哮喘组C D4 TG F-β(15.50±0.15)%、C D8 TG F-β(19.34±0.18)%,与正常对照组(9.57±0.16)%、(13.49±0.26)%比较,显著增高(均P<0.05);加入地塞米松培养的哮喘组C D4 TG F-β,C D8 TG F-β无显著变化(P>0.05),加入IFN-γ培养的哮喘组C D4 TG F-β(7.61±0.09)%、C D8 TG F-β(9.82±0.19)%的变化显著降低(均P<0.05),C D4、CD8细胞内总TG F-β哮喘组(32.42±1.17)%比正常组(20.53±1.02)%显著增加(P<0.05),加地塞米松后无显著变化(P>0.05),加IFN-γ后(16.85±0.14)%,显著降低(P<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有C D4 TG F-β、C D8 TG F-β升高;地塞米松不能降低哮喘气道重塑;IFN-γ可通过抑制TG F-β的分泌治疗哮喘,降低哮喘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25.
王同菊 《工企医刊》2006,19(2):69-69
随着现代医学理论的迅速发展,生物医学的传统模式也正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现代模式转化。护理心理学作为医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祖国传统医学《内经》就曾有对病人不可忽视其情绪变化的立论,并在《有疏通五过篇》作为古代医学中常见错误之  相似文献   
126.
骨组织工程实际应用的关键是成骨细胞成骨以修补骨缺损,其前提是找到良好的种子细胞.而目前种子细胞的老化是组织工程中的一大难题,一些分化和增殖能力强的原始细胞即干细胞,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希望所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骨髓基质干细胞,但它却存在着:①相对低的产生率,大约100 000个细胞中才有1个真正的干细胞;②自我更新能力有限,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增生潜能及向特殊类型细胞转化的能力均消失殆尽的问题.因此,基于骨组织工程的目的仍需发展一种新的细胞资源.而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因其具有全能性和无限增殖的能力,有望成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127.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关系。②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再障患者和相应健康体检者血浆中VEGF水平。③结果观察组再障患者血浆VEGF含量平均为(38.56±2.83)ng/L,对照组血浆VEGF平均含量为(43.45±8.58)ng/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这种差异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因素无关。④结论再障患者血浆中VEG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这种改变可能与再障的发生或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8.
目的:研究异丙酚和异氟醚对非体外循环搭桥术患者围术期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搭桥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组微量泵输入剂量为4~6mg·kg-·1h-1,异氟醚组吸入浓度为1%~1.5%。检测诱导前、打开心包、旁路血管开放30min,术后2h、24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2组患者旁路血管开放后IL-6浓度较术前升高(P<0.01),术后2h达高峰;术后2h异氟醚组高于异丙酚组(P<0.05)。IL-10浓度变化趋势与IL-6相似,旁路血管开放后、术后2h和24h异丙酚组高于异氟醚组(P<0.05)。2组患者TNF-α水平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异丙酚麻醉促进IL-10的产生,抑制IL-6的产生,控制术中应激反应异丙酚优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明确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11月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4例PCOS患者给予二甲双胍500mg,一日3次,8~24周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IGF-1、IGFBP-1、空腹胰岛素及睾酮水平,并对月经恢复、排卵、妊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二甲双胍可降低血清空腹胰岛素及睾酮水平,能显著升高IGFBP-1水平,治疗前后血清IGF—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单纯二甲双胍治疗后月经恢复率为41.67%(10/24);自然排卵率为25.00%(6/24),自然妊娠率为12.50%(3/24)。二甲双胍加促排卵治疗共18个周期,排卵周期率66.67%(12/18),妊娠周期率为11.11%(2/18)。结论二甲双胍可以降低血清空腹胰岛素及睾酮水平,增高IGFBP-1水平,可以改善卵泡微环境,有助于月经恢复,提高促排卵和妊娠率.是治疗PCOS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0.
分子靶向药物bevacizumab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显示了临床效果。现就bevacizumab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