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894篇 |
免费 | 2440篇 |
国内免费 | 190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76篇 |
儿科学 | 603篇 |
妇产科学 | 656篇 |
基础医学 | 2886篇 |
口腔科学 | 806篇 |
临床医学 | 8030篇 |
内科学 | 2689篇 |
皮肤病学 | 326篇 |
神经病学 | 2202篇 |
特种医学 | 187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6篇 |
外科学 | 5737篇 |
综合类 | 14121篇 |
预防医学 | 2783篇 |
眼科学 | 1279篇 |
药学 | 5046篇 |
145篇 | |
中国医学 | 4924篇 |
肿瘤学 | 5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2篇 |
2023年 | 1650篇 |
2022年 | 1969篇 |
2021年 | 2513篇 |
2020年 | 1513篇 |
2019年 | 1371篇 |
2018年 | 601篇 |
2017年 | 955篇 |
2016年 | 993篇 |
2015年 | 1286篇 |
2014年 | 2090篇 |
2013年 | 1900篇 |
2012年 | 2593篇 |
2011年 | 2919篇 |
2010年 | 2614篇 |
2009年 | 2498篇 |
2008年 | 2954篇 |
2007年 | 2595篇 |
2006年 | 2626篇 |
2005年 | 2888篇 |
2004年 | 2260篇 |
2003年 | 2132篇 |
2002年 | 1708篇 |
2001年 | 1605篇 |
2000年 | 1245篇 |
1999年 | 1054篇 |
1998年 | 897篇 |
1997年 | 876篇 |
1996年 | 856篇 |
1995年 | 726篇 |
1994年 | 638篇 |
1993年 | 462篇 |
1992年 | 420篇 |
1991年 | 336篇 |
1990年 | 331篇 |
1989年 | 340篇 |
1988年 | 90篇 |
1987年 | 73篇 |
1986年 | 75篇 |
1985年 | 46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背景对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阻滞时神经电刺激的运动反应进行定量,并比较运动反应阈电流强于或弱于0.5mA时的阻滞情况。方法选择61例在肌间沟阻滞和全身麻醉下行非住院肩部手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手术前超声引导下在肌问沟放置一绝缘穿刺针,测定能诱发运动反应的最小电流值,并注射含肾上腺素的0.5%布比卡因30ml。测定上干(uppertrunk)支配区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情况15分钟,然后开始全麻诱导。手术后记录麻醉后恢复室(PACU)中上干阻滞成功率和疼痛评分,并记录阻滞持续时间和手术后当晚镇痛药使用剂量。诱发运动反应的电流阈值≤0.5mA者编入A组,〉0.5mA者编入B组,并比较2组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诱发运动反应的电流阂值范围在0.14~1.7mA间,其中≤0.5mA者即A组病例占42%。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上千感觉和运动阻滞,并且在PACU中无一例患者需要应用阿片类药物。两组的平均阻滞时问为17.8±4.9小时,手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无差异。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相同,但15分钟时运动神经阻滞不全率B组(37%)高于A组(12%)(P=0.03)。结论超声引导下使用神经刺激仪行肌间沟神经阻滞时,出现运动反应的电流强度大于或小于Q5InA对上干阻滞成功率和持续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总结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弥漫型子宫腺肌症10例,结合带弥漫性均匀或不均匀增宽,内均可见斑点状等T1长T2信号影,其中4例还可见斑点状短T1信号影;局限型腺肌症13例,结合带局限性增宽,11例可见斑点状等、短T1长T2信号影,2例信号均匀。3例行增强检查,病灶强化程度同结合带相近,强化不均匀,内可见斑点状低强化区。结论 MRI具有较高的定位、定性价值,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63.
目的比较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痉挛肌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将4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肌电生物反馈(EMGBF)组、痉挛肌(STE)组。2组均给予运动疗法等常规治疗,EMGBF组加用Myo Trac生物刺激反馈系统治疗,STE组加用痉挛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腓肠肌痉挛评分(改良Ashworth分值,MAS)、踝关节被动活动度(ROM)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MAS量化评分均降低,踝关节ROM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MGBF组MAS量化评分、踝关节ROM指标均治优于STE组(P均<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较痉挛肌更能显著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痉挛。 相似文献
964.
目的针对运动科学领域的需求,开发一套便携式肌疲劳实时分析系统。方法系统由信号采集端、FPGA信号处理端和结果显示存储端组成。信号采集端由六通道肌电传感器通过Ag-Ag Cl电极采集人体表面肌电信号,经过1 K采样率ADC转化,由C8051F410控制蓝牙2.0模块发送信号到FPGA信号处理端。FPGA信号处理端接收s EMG信号、解析数据、提取活动段、并计算与肌疲劳分析相关的时频域参数。结果显示存储端通过S3C6410控制LCD显示以及SD卡存储。结果系统实现了六通道s EMG的实时采集以及肌疲劳参数的实时计算、显示和存储。对16位受试者的踢腿运动肌疲劳分析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结论研制的肌疲劳实时分析系统具有强大的实时肌疲劳分析功能,同时具有便于携带、使用方便、可扩展等特点,适用于日常运动疲劳监测。 相似文献
965.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6)
目的 :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影像学表现,分析MSCT和MR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例中,2例病变发生于颅底,2例发生于颈部。病理显示肿瘤由炎症细胞、梭形细胞组成,影像学表现肿瘤为密度及信号均匀、边界清楚的实性病灶,肿块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IMT的CT和MRI征象有一定特征,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但确诊还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分析。 相似文献
966.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2)
目的:探讨分析运动性肩袖损伤后肩袖肌群表面肌电和等速肌力测试特征的变化。方法:选取肩袖损伤的运动员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21.2±2.2岁。同时选取同一院系年龄、性别构成比相近的健康运动员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21.5±2.0岁。两组患者均同时进行表面肌电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90°/s外展时冈上肌、冈下肌积分肌电值(i EMG)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冈下肌差异更显著(P<0.01)。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120°/s外展时冈上肌、冈下肌i EMG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外旋时所有肌肉i EMG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90°/s、120°/s外旋时冈下肌i EMG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90°/s,120°/s外旋时所有肌肉i EMG值均无明显改变(P>0.05)。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90°/s,120°/s时的外旋/内旋,外展/内收峰力矩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肩袖损伤运动员在外展时冈上肌、冈下肌肌肉募集较差,而三角肌、小圆肌无异常;同时,肩袖损伤后三角肌中束和冈上肌合力作用下降而致肩关节外展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967.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2)
目的:探讨两名优秀速滑运动员专项肌肉用力特征差异。方法:采用视频和表面肌电同步采集两名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冰上专项过程支撑腿肌电参数,从主要做功肌群、肌肉激活强度和肌肉激活顺序3个角度研究其冰上专项肌肉用力特征。结果:两名运动员的主要做功肌群相似,胫骨前肌和股四头肌是支撑滑跑阶段的主要用力肌群;两名运动员各肌群肌电在屈伸间展现了较一致的变化趋势,体现了专项过程的肌电变化特征——胫骨前肌屈过程激活更大,股四头肌伸过程激活更大;两名运动员动作技术稳定,各肌肉的激活顺序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胫骨前肌最先激活,然后是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最先灭活,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腓肠肌在离冰时刻灭活。结论:专项训练实践中应针对主要用力肌群及其专项做功方式进行训练,以提高力量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张X应加强蹬冰后期技术改进及腓肠肌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968.
969.
970.
目的 报道应用背阔肌皮瓣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背阔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切取背阔肌皮瓣面积最大25 cm×20 cm,最小12 cm×10 cm.结果 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1~6年随访,足部功能恢复较好,皮肤无破损,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背阔肌皮瓣部位隐蔽,血供丰富,切取范围大,适合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有助于足部功能的重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