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36篇 |
免费 | 93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19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88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801篇 |
内科学 | 1464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12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26篇 |
综合类 | 1236篇 |
预防医学 | 566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471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133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105篇 |
2021年 | 135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89篇 |
2015年 | 100篇 |
2014年 | 223篇 |
2013年 | 184篇 |
2012年 | 274篇 |
2011年 | 338篇 |
2010年 | 270篇 |
2009年 | 247篇 |
2008年 | 278篇 |
2007年 | 288篇 |
2006年 | 331篇 |
2005年 | 310篇 |
2004年 | 256篇 |
2003年 | 234篇 |
2002年 | 206篇 |
2001年 | 165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107篇 |
1998年 | 90篇 |
1997年 | 84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23.
24.
25.
患者女,74岁,因胸闷、憋气1周于2003年4月20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史15年,病窦综合征和肾动脉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4年,18个月前安置VVI人工心脏起搏器,并行常规腹膜透析(4次/周),每日尿量300ml左右。入院查体:BP20/14Kpa,慢性肾病容, 相似文献
26.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严重心律失常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中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可导致患者生命危险。本文通过对我院1997年6月至2 0 0 3年6月期间植入或更换的4 78例次永久心脏起搏器中发生的7例病例进行分析,对其发生的基础病因、诱因、处理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资料与方法 该期间我院共植入或更 相似文献
27.
28.
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是新一代的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植入型电子装置, 它针对没有起搏适应证、无需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以及不具有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证的患者。与传统的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相比, S-ICD避免了经静脉植入导线相关的并发症, 为预防心脏性猝死提供了新的器械治疗手段。本文报道1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后3年因室性心律失常再次植入S-ICD。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情景模拟视频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2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增加观看情景模拟视频的健康宣教,干预周期为术前一天开始至病人术后一周,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关于起搏器知识掌握程度,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4周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基础知识、疾病注意事项、预防知识等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周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一般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情景模拟视频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知识掌握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提升患者满意度,促进护患和谐。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经肘正中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0年6-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需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184例,根据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的路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经股静脉(76例)或锁骨下静脉(32例)路径;观察组采用经肘正中静脉(76例)路径,统计置管时间、电极到位时间、电极到位率、感知带动例数、放射量、电极脱位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电极到位时间[(1.3±0.6)比(1.2±0.8)min,t=0.922,P=0.357]相近,电极到位率(100%比100%)一致,感知带动率(100%比100%)相同,放射量[(16.1±3.9)比(15.5±4.5)mGy,t=0.940,P=0.348]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电极平均留置时间相似,电极脱位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与经锁骨下静脉患者类似,观察组较经股静脉患者低[2.6%(2/76)比10.5%(8/76),χ2=8.950,P=0.003]。观察组的置管时间[(0.5±0.1)比(4.2±1.3)min,t=2... 相似文献